第一百二十三章
这一年的深秋,到了收割稻谷的时节,楚汉明进城找儿子来了。 见了儿子的面,楚汉明扬了扬左手,说:“我这只手自从摔伤之后,不知咋搞的,就是怕用力,心里边总担心还会再受伤。。。。。。往年呢我都是跟别人家换气收谷子,今年恐怕不行了——我这手打谷子怕使不上劲咧。你看这事咋办啊?要不找一下进生你们两老表商量商量?” 楚茂源活到二十几岁,这是他爷第一次向他求援。 楚茂源一直都在读书,从小就没有正经干过农活,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否则以他这样的年纪,在农村理所当然地就应该是一个强劳力,而农忙季节正是年轻人大显身手的时候。 “包产到户”那年楚茂源尚未参加中考,所以按人头他也分到了一份田地。几年后楚茂源到省城上学,他的父亲楚汉明一个人就一直种着两个人的田地。对于楚汉明来说,这是一份幸运,无异于天上掉下的一个大馅饼,因为多一份土地等于就是多了一份生活的保障。楚汉明于解放前夕回到槐树湾,历尽磨难,但在“包产到户”分田地这件事情上,却因为儿子读书吃上了公粮,意外地一人拥有了两份田地,这倒是头一回实实在在地沾了国家政策和集体的光。不过纵然是两个人的稻田,加起来也总共不超过两亩。只是这两亩田并不是一整块儿,而是由若干远近肥瘦不同的小块组成。当初这种切割式的划分方法体现了几乎绝对的公平,同时也无可避免地给每家每户的耕种和收割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楚汉明的这两亩田,正常年景下稻谷产量大约能有一千六七百斤的样子。他一个人当然是吃不完的,富余部分除了换成油盐和满足日常费用之外,亦是供儿子楚茂源读书的主要来源。 话说回来。假如楚茂源愿意吃苦耐劳,凭他在农村长大的见识,他完全可以协助他的父亲搞定这件事情,而且也要不了几天的时间。可现实中的楚茂源历来就厌恶体力劳动,如今更是头脑发达,四体不勤,眼睛的近视度数也日愈加深,他已经完全蜕化成一个能文不能武的新城市人。这一点恰恰跟他的父亲完全颠倒过来。现在的楚茂源,如果让他加班出个财务报表,或者熬夜写篇文章都好使,就是这体力活完全不是他的菜。 “知子莫若父”。楚汉明并非不知道儿子的短处。他清楚要指望儿子拿着镰刀跟他下田,拖着沉重的掼斗在水田里打谷子,最后再把一麻袋一麻袋的稻谷往家里背,那只能是痴人说梦!因为他那宝贝儿子既未沾过重体力活的边,骨子里也不愿去尝试。他心里指望的其实是外甥进生,就是楚茂源的表哥张超,只不过依照伦理关系,他得通过儿子来处理这件事情。 楚茂源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当下就联系了表哥张超,把大致情形跟他述说一番,末了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语气中自然而然地多少带有一点无奈和不好意思。没想到表哥电话当中爽朗的一席话,立即让他如释重负。 “舅舅手上的伤看来没好断根,所以他做事的时候怕用力。我早就跟你说过,把舅舅接到城里来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来我的公司。他要愿意做事就随便安排点事给他做,主要目的是打发时间;他要不愿意做事,我就养着他。他是我亲舅嘛,我孝敬他完全是应该的,表弟你咋就看不到这一点呢?这事儿你跟舅舅再考虑一下好不好?。。。。。。我知道你跟我说的啥,不就是收稻子吗,那还不是小事一桩!我现在跟你说的是大事儿。。。。。。得得得,咱先把稻子收了再说。。。。。。这样,你让舅舅在家待着,哪儿都别走,天一放晴我就叫几个人过去,保证当天解决战斗!酒和菜都不用管,这些我自会cao办,让舅舅煮点饭就行——这么安排你放心了吧?有事你忙你的。那些粗活你干不来,去了也帮不上忙。这事就交给我了,你放心吧。”
如此伤脑筋的一件事,楚茂源一通电话打到表哥那里,轻描淡写的马上就给解决了。 也正是通过这件事,让楚茂源清醒地意识到,如何安置父亲的问题已经不能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