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灭明在线阅读 - 第752章 粮食紧缺

第752章 粮食紧缺

    天命军全部渡过康沟河,沿着官道,南下许州,在许州城外扎下大营,做出攻城的架势,城的守军十分紧张,立即在四‘门’加强警戒。。。

    李信跟在李自成的身边,远远望着沧桑的许州城,道:“大都督,这可是三国时代的名城呀!”

    李自成知道,三国时代,许州称谓许昌,乃是曹魏政权的核心城市,不过,大明一统天下,许州的地位大大降低了,他知道李信的心思,便道:“许州在开封至南阳、湖广官道的要冲,迟早是我们的,但不是现在。”

    李信的视线转向西方,“大都督,郏县、宝丰、鲁山三城,我们要先拿下谁?属下好安排人手入城准备。”

    “过了许昌,我们要离开官道了,”李自成喃喃地道:“李绩的第一团,将攻打郏县,刘宗敏的第二团攻打宝丰,一旦立稳脚跟,再一鼓作气拿下西面的鲁山。”

    “大都督,属下有个建议,”李信忙道:“第二团拿下宝丰县之后,鲁山县必有准备,再要攻城,虽然能拿下,但会增加难度,我们已经征召了一个千户的新兵,不如让他们去攻打鲁山,出其不意,同时攻打三城。”

    “新兵‘cao’训时日尚短,根本没有成军,几乎和普通百姓差不多,”李自成道:“让他们去攻城,岂不是送死?”

    “战争是最好的‘cao’训方式,”李信不以为然,“短时间内,新兵不可能完成正常的‘cao’训,如果以战代练……”

    “以战代练?”李自成心一动,这三座县城,都不是坚城,也不是战略要地,加汉清局、礼乐司的协助,攻城的难度应该不会太大,可以一试,“李公子,这个千户的新兵,便‘交’给你,再从第一团‘抽’调一个千户的枪手,由你统一指挥,攻打最近的郏县,如何?”

    “属下领命!”李信大喜,加入天命军以来,总算有了统兵的机会,他心暗暗告诫自己,不但拿下郏县,还要抢在李绩、刘宗敏的前面,方才显得自己的本事。

    天命军兵分四路,李信部攻打郏县,李绩、刘宗敏各率两个千户的士兵,分别攻打宝丰、鲁山二县,李自成则带着剩余的士兵押运粮草,向西缓缓而行,做为三路大军的策应。

    郏县、宝丰、鲁山三县,从东北到西南,几乎呈“一”字排列,恰好阻绝了箕山与伏牛山之间的通途。

    三县均属于汝州,汝州几乎是夹在两片山脉之间的汝河河谷,东面是嵩山、箕山,西面则是绵绵不绝的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只有南北方向‘交’通便利,如果占据了三县,能从南面将汝州与南阳府完全隔绝。

    李自成并非要将汝州与南阳府分而治之,至少南阳府城尚在天命军的手,占据了三县,汝州与南阳之间,便能连成一片,有利于谢君宝、马式乐、李治强在南阳府扩张地盘。

    谢君宝、马式乐他们毕竟是从朝廷反水过来的,与天命军接触的时间并不长,虽然有汉清局的人暗监督,但人心隔肚皮,李自成并不完全相信他们。

    当初经过南阳的时候,为得到唐王府的钱粮,天命军必须攻打南阳府,但天命军以前在南阳府没有影响力,南阳又是一块飞地,李自成并没有打算长期占领,为了维护南阳地区稳定,让当地的百姓能正常生活下去,方才以天命都督府的名义,任命了武官员。

    这是死马当活马医的事情,无论谢君宝、马式乐他们是否真正忠于天命都督府,只要南阳稳定,百姓能正常从事耕作,最低目标已经达到了。

    谢君宝、马式乐、李治强这些官员们,如果不能及时与天命军联络,无法持续接受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和理念,可能再次反水,归属朝廷,这也不是不得了的事,南阳总有再次收复的时候。

    对天命都督府来说,南阳是飞地,李自成在河南游移,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南阳,但他现在已经决定拿下汝州,南阳显得极为重要了,与汝州连成一片,天命军完全有可能在河南内部“开‘花’”,打下一片属地。

    李自成总督殿后的大军,一路西行,原本打算随着攻城的军队去正间的宝丰县,但从行军地图看到,在宝丰县的东部,有一座体量不大的山脉,叫做平顶山,这几乎是汝州和汝水南部出口的唯一屏障,他立即改道,在平顶山北麓扎下大营,一面派出亲兵,打探三路大军的讯息。

    最先传回讯息的,竟然是攻打郏县的李信部,李信部只有一个千户的枪手,加一个千户的新兵,战斗力应该最弱,但李信掌管着礼乐司,事先向城内派出不少士兵宣传天命军,并策反了城内的守军,加郏县在三县的最西,行军距离最短,所以占了先机。

    让李自成几乎不敢相信的是,李信部拿下郏县城,并没有动用经验丰富的枪手,而是完全依靠新兵,虽然战斗并不‘激’烈,但新兵能担当大任,让李自成对整个河南的局势便有了更乐观的看法。

    随后刘宗敏、李绩分别拿下鲁山、宝丰,第一步的军事行动以全面胜利而结束,李自成向北移动,将军队驻扎在宝丰县,大量的粮草,终于有了囤积之地。

    李信虽然留在郏县,却向宝丰派出传令兵,现在郏县的百姓十分欢迎天命军,询问李自成,要不要在郏县征兵。

    李自成与李绩商量后一致认为,郏县、宝丰、鲁山三县,都需要士兵驻守,如果让第四营的士兵留下来,虽然忠诚度更高,更让人放心,但如此一来,第四营的士兵非常分散,最多拿下汝州,也没有继续前进的可能了。

    第四营是河南天命军的主力,一旦被限制在汝州,天命军也很难在河南发展了。

    河南的天命军,现在不缺粮,因为在南阳得到大批钱粮,虽然转悠了一圈,尚有不少余粮,南阳城除了拨给马式乐的军粮,暗囤积了五十万石粮食。

    李绩也是主张征兵,将第四营完全解放出来,关键时刻,可以作为战斗的主力部队。

    李自成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征兵,既是扩大天命军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也能解救部分饥民。

    他立即给李信、李绩、刘宗敏传令,分别在当地征兵,李信、刘宗敏征召两个千户,李绩征召三个千户,新增的士兵,只有粮饷,没有饷银,为了让士兵们没有后顾之忧,天命军在征兵的同时,将这些士兵的家眷一并接受过来,由天命军负责供养,如果士兵出现伤亡无法赡养家眷,天命军会代替士兵赡养他们的家眷,直至孩子成年。

    在大规模征兵过程,三县的降兵优先,他们原先便是士兵,军纪、军律可能不太理想,但毕竟有一定的‘cao’训基础,普通的百姓肯定强一些,可以缩短‘cao’训时间,李自成还告诉李绩他们,兵油子必须剔除,宁缺毋滥。

    新增加的士兵,从第四营的老兵‘抽’调从千户、从百户去担任千户官、百户官,其千户官必须从第四营‘抽’调,百户官这可以酌情斟酌。

    这七个千户,三县各留下一个千户的士兵守城,其余的四个千户,加李信手的那个千户,一共五个千户,组建独立团,李信出任团长,领千户衔,独立团直属大都督。

    李自成还在三县任命了县令等各类民政官,保障三县平稳,官员的选拔不拘一格,有原先的官员留任,有提拔的小吏,亦有一些士绅,根本没有出仕的经历,属于破格提拔。

    汝州虽然大旱,但靠近河流的地方,尚有不少可耕之地,李自成让新任的官员们,立即在全线范围内均田,分配给有耕作能力的百姓。

    三县的土地,百姓初步安定下来,但暗地里还是风起云涌,主要矛盾是粮食不够,有幸加入天命军的壮丁,连家眷的温饱都解决了,但饥民太多了,天命军并没有发放足够的粮食。

    李自成带着亲兵,在三县之间穿梭,在军事高压之下,三县暂时平安无事,但缺粮这样的根本问题,一时却无法解决,饥民还是太多,这些丧失土地,又几乎没有任何存粮的百姓,已经成为三县明面的隐患。

    即便分配了耕地,一时半会也不会长出庄稼,而且三县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大量的土地根本无法耕种。

    这个时刻,李自成真正理解了张献忠、罗汝才他们为何热衷于充当流寇,流寇只管劫掠,不管生产,并不关心百姓的死活,饥民越多,他们倒是巴不得,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兵源。

    天命军不是流寇,而是秉承天主的旨意,来世间拯救受苦受难的百姓,只要在一个地方立脚,无论时间长短,无论多么困难,都不能不管百姓的死活。

    但看着各地大量嗷嗷待哺的饥民,李自成实在头痛,手的二十万石粮食,无论如何也不够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