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随身带着一个世界在线阅读 - 第256章 丰衣

第256章 丰衣

    回收旧电器的热潮刚刚兴起,结果那民生公司又开发出了回收旧衣服的新业务,据说是为了给大山里的孩子送温暖。

    当然,这是刘梦玲她们理解的意思,魏民生虽然隐约感觉有些不妥,但仔细一想也差不多,只不过这温暖是送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而已。

    旧衣服的回收全部是按照重量来回收,要求必须没有大的破损,而且交过来的时候应该洗干净,这样的衣服收购价格为三十元钱一斤。

    那些破损严重的和没有清洗的,就只能按照废布料的价格来收购,价格要低得多,十元钱一斤的价格只有衣服价格的三分之一。

    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手头也有了余钱,加之小区的生活与农村不一样,大家对穿着虽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但实际上暗地里互相之间还是有一些攀比的。

    人活一世,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追求的就是个幸福感,这幸福感可不是随处都可以买得到的,它必须要有所比较。

    比不了家庭底子好的,还可以比那些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如果连那些能力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过得都远比自己好,那肯定是没有什么幸福感的。

    所以,优越感是幸福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比较贯穿于吃、住、穿、用、行等一切生活之中。

    尤其是整个社会的人都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对未来迷惘之后,这种无聊的攀比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成为一些人非常看重的东西。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人争一口气,说起来好听,实际上也只能是在相同层次的人之间来争这口气。

    如果对方有十几个混社会的小弟,你一个人上去争一口气试试?

    就连佛争一柱香也只能在同级别的佛面前争,都说万物都有佛性,那印度更是处处有佛,你一个老鼠修成的佛也敢跟释迦牟尼去争香火,人家法眼一睁就能够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凡世间最多的攀比实际上还是来自于那些相同层次的人之间,而且这种攀比还会传染,很容易在大家无意识的交谈中传播开去,从而形成所谓的“潮流”。

    但这潮流对于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群众来说,在能力范围之内,最容易达到的应该就是穿着了。

    这种攀比到了当下,甚至早已经超出穿着本身的价值了。

    以前是比谁穿得暖,然后是比衣服的颜色,再后来颜色实在是太丰富多彩,没有一种衣服的颜色能够使自己穿起来有鹤立鸡群的感觉了。

    于是大家又来比款式,可这再好的款式都有人仿制得出来,遍街都是的款式哪怕再好也无法体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好吧,款式咱比不了,咱比品牌,你那些手工作坊生产的东西能够与那夏奈尔、范思哲之类的世界品牌相比吗?

    这已经比到了世界品牌,也许大家就会相安无事了吧。

    可是,这还没有完,就算相同品牌也有不同的档次吧,于是大家又来比档次、比价格,一天到黑在心底攀比得没完没了。

    那衣柜里的衣服也越堆越多,甚至好多衣服都只穿过一两次,哪怕自己再喜欢,但因为档次比不过同事、朋友或邻居,就只能束之高阁。

    普通百姓的衣服档次肯定不能跟那些富贵人家比,但每人一年添置个几套衣服的情况已经是最普遍的了。

    而那衣服现在却不是一两年就穿得坏的,尤其是现在有很多套衣服可以轮换着穿的情况下。

    那些正在长身体的就更不用说了,以前孩子多的时候,老大穿过的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连一件棉衣都可以穿出传家宝的包浆来来。

    可现在嘛,这些孩子可都是老一辈人眼里的祖宗,奶奶买了一套,外婆怎能落后,逢年过节总得表示表示,不然这孩子不跟你亲热啊。

    一来二去的,家里的旧衣服是越来越多,那些成色还好的扔掉又有些可惜,卖又卖不起价钱,捐给某会的话,别人还看不上。

    新闻里不是说了吗?那些全国各地捐给灾区的衣服成吨地堆在仓库里发霉,根本没人要。

    现在的灾民可不是那些历史剧里的灾民,至少他们不会因为吃穿得不到保障而丧命。

    当然了,大部分灾民都是爱国的,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们还是要支持国货,尤其是有毛爷爷头像的国产货,从来就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