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宋武夫在线阅读 - 第二节 围解

第二节 围解

    城下烟雾太浓,难以冲入。宋军守卒并且在柴禾中夹杂有毒药,隔着大老远,就熏得金兵眼泪直流,咳嗽不断。斡鲁看见有两三个偏将穿着的有披风,命令他们取下来,撕裂成条,取水来将之浸湿。然后分发给左近的士卒,系在面上,蒙住口鼻。有些受不了呛、又特别悍不畏死的,甚至把眼睛都蒙上了。不多时,众人准备妥当。

    百十金兵,人人蒙面。斡鲁一马当先,他酣战至今,气力不见有半分的衰减,愈战愈勇。用大锤的,大多为一力降十会,不讲究花哨。管他什么兵器来,只管一锤砸过去。

    他带队在前,一路拼杀,堵口的宋军也素称悍勇,但没有一合之将。武松看得兴起,手持斧锤跳将下来,先与斡鲁对了一锤,两人都是一震。

    武松又补上一斧,也被斡鲁用锤架开。

    武松大喝一声,双手弃了兵器,抢进身去,用左胳膊压下斡鲁的双手,右手探出,一把抓住斡鲁的脖子。

    斡鲁先是用双手与武松的左胳膊纠缠,过了一会也抛了兵刃,双手抓住武松的右手腕,要把他的手搬开。

    武松的左手捏成拳,向着斡鲁的面门猛击,护手正打在斡鲁的鼻子上,将他打得满面鲜血。武松又是几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斡鲁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武松三拳打死金兵猛将,随他入城的百数金兵,能出去的却只剩有二十来人。城头上的金兵亦然如潮水也似,滚滚撤走。

    完颜粘罕收兵回营,心中概叹。平阳日久难下,外围五镇兵马,如同五块缓缓压来的巨石,虽不是迫在眉睫,却避无可避。

    那围点打援,又如何呢?想想绵长的偏厢车阵,完颜粘罕不自觉得摇了摇头。

    当断则断,完颜粘罕缓步踱至帐口,放眼远望,看满营军旗飒飒,又看远处平阳城池。转望山川如画,感受夜风冷冽。他长笑一声,召来诸将,传令三军拔营,不急不躁,徐徐撤走。

    通常而言,打胜仗容易,打败仗难。进攻容易,撤退难。

    打了胜仗,一往无前、风卷残云,很容易。打了败仗,还想要保存实力、避免全军覆灭,这就很难。进攻的时候,上下齐心、只管往前冲杀,也很容易。撤退的时候,兵无斗志、难以约束,要求有条不紊就很难。尤其在四面有敌的情况下,欲待安然无恙地撤走,难上加难。

    就比如完颜粘罕的这次撤军,如果他有一点儿不小心,被呼延庚发现漏洞,从后追击,很可能就会因此败上一场,吃点小亏。

    但是,要不说完颜粘罕用兵老道,便在呼延庚的眼皮子底下,徐徐撤走,丝毫不乱。三军行动,有规有矩。虽然是为撤退,旗帜严整、将士有序,前有骑兵开道,后有步卒压阵。

    呼延庚闻讯之后,虽也派出了折彦平、呼延武康,尽起城中精锐,并及高宠的骑兵,直追了三十里,却是半点下手的机会也没找着。无奈,只好调头回城。

    完颜粘罕避开外围五镇,却不急着就走,而是先不急不忙将河东各地的驻军调回,又就地休整了两天。一副大模大样的姿态。虽处在敌情之中,偏好似闲庭信步。

    这也是完颜粘罕用兵老练的一个表现。撤军,就怕急躁,越稳越好。

    邱穆陵仲廉与普六茹伯盛率领卫队到来,完颜粘罕撤军的消息传入平阳,呼延庚有喜有怒。喜的是完颜粘罕、完颜银术可、完颜娄室三路大军,被他悉数击退,平阳之围终于落下帷幕。

    虽然在太原尚有完颜银术可一部,但冢中枯骨,日后河东南部,或者雁门关以南,可任宋军驰骋。

    但怒的是,河北援军大集,几乎将河北兵力抽调一空,却连粘罕的主力也未留下。

    但眼下并非追究责任的时候,好不容易打了胜仗,该当论功行赏。

    金兵退走,雁门以南,有士绅豪强投靠了金人的,当大加整肃。各地为金兵肆掠的村寨,也要加以抚恤。

    这些,都由河东经制使张克戬一力cao持。诸军也要休整,就这样耽搁了十余日,眼看来到四月底,呼延庚正准备布置大军围攻太原的战事,突然从汴梁有信使来。

    “新君登位,遍赏诸军,加呼延宣帅归德节度使。”

    张克戬、马扩以下,都在向呼延庚道贺,呼延庚一面接受祝贺,一面在想:归德军节度使,以后自己的官位就升无可升,朱凤琏怎么这么糊涂呀。

    来的诏书中,还让呼延庚速回汴梁,以安君心。虽然诏书中没有明言,但河东的文武官员都知道,眼下呼延庚必须在汴梁主持大局才行。而且还要将宋军的主力带回去。

    攻取太原的事情,只能滞后了。

    呼延庚以宣抚使之尊,命令张克戬主持河东大局,让马扩辅佐他,又留下普六茹伯盛,以调动陕西、河东以及河南的军马。

    对参与河东之战的各级将吏,依照宣抚司的章程,各有封赏,选了其中位置高,功劳大的,呼延庚在临走之前亲自授勋。

    授勋者都知道,呼延宣帅乃是新皇的亚父,新皇登基,呼延庚更是贵不可言,而由呼延庚亲自授勋,则自己成为新皇的嫡系,以后前程可想而知,一时人人喜形于色。

    在安顿好河东之后,呼延庚带领五镇兵马南下陕州,以便乘船前往汴梁。

    一叶扁舟渡过了长江,汴梁新君即位的消息也传到了江南。

    王贵乐呵呵的,对岳飞道:“那日赵构那贼子送了礼物来,大哥让小弟将财物都封进库房,小弟还老大不愿意,今日方知大哥的深意。”

    岳飞却满面愁容:“眼下汴梁与临安,二君并立,绝非我大宋之福。”

    “大哥想多了。自然汴梁的皇帝才是正主,诏书一下,临安的大臣们便绑了赵构去请功,又怎会二君并立呢。”

    岳飞道:“此事绝非如此简单,只怕江南的大人们不肯干休。”

    “皇上何须犯难,此伪诏尔。”秦桧高声叫道,“不信,请韩相公一观便知。”

    面对站满了大殿的大臣,秦桧毫无惧色,公然宣称新君即位改元的诏书是伪诏,抓捕赵构的文书就更不足论。

    韩肖胄大步上前,将诏书取来,看了一看,对赵构道:“陛下,着啊的确是伪诏,我大宋为了防止jian臣作祟,因此用传国玉玺,必留暗记,这份诏书没有暗记,想来是金贼伪造的。”

    江南的,或者说临安的小朝廷,群臣是因为本地士绅的利益,才拥立赵构当皇帝的,而当他们拥立赵构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现在去投靠汴梁,新君会饶过他们拥立反王的罪过吗?

    何况金人势大,汴梁能够挺到什么时候,还未可知呢。

    只要一口咬定了这是伪诏,汴梁的皇帝和太后,还能亲自跑来对质不成?

    杭州发出诏书,宣布汴梁已为金人所克,汴梁的皇帝是金人傀儡。江南东路与两浙路这一带,对临安小朝廷是言听计从。但出了这个区域,似乎遇到了点小麻烦。

    李纲,这个失踪了好几年的宰相,突然出现在泉州,原来他一直在泉州知府呼延庆的保护之下。李相公怒斥了临安小朝廷的造反行为,号召天下讨逆。

    浙江守将苗傅、刘正彦当即响应,向着杭州进军,将赵构围困在宫城之内。

    苗傅准备立即攻打宫城,但刘正彦拦住他说:“就算擒杀了赵构,汴梁也未必承认我们的功劳,不若先困住赵构,然后让汴梁封我们为王。”

    杭州左近的张俊,以及北面的戚方,开始向杭州靠拢,眼看江南就要开始一场小型的内战。

    “同室cao戈,相煎何急。”岳飞叹道。

    “大哥,我等不若南下,擒杀苗刘,再将赵构押解入京?”

    “我军如若南下,岂不是乱上加乱。我等还是在长江沿岸,防备金兵南下。”

    岳飞不去,不代表别人不去,刘光世、韩世忠等人,都前往杭州勤王。各路大军压境,苗刘闻讯大为惊恐,被迫接受朱胜非的提议,请求赵构的赦免。赵构故意任命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刘正彦为淮西制置副使,将他们引出朝廷。

    苗、刘二人要求赵构赐予免死的铁券,准予免于追究他们政变的责任,赵构知道两人学识不丰,在铁券上写着“除大逆外,余皆不论”,苗刘不察,以为安全了。当天,勤王军到达叛军驻扎的临平,陈思恭率军力战,大破叛军,挺进北关。苗、刘二人率精锐两千人,拿着赵构所敕赐铁券逃出杭州,同时命令手下纵火,但天降大雨,火不能起。

    勤王军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吕颐浩等入城,俘苗傅、刘正彦以献,两人在杭州被磔弃市。

    经过这一番事变,赵构喜道:“朕得人心至此,何惧汴梁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