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言情小说 - 长恨幽歌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九章 十里长安

第三十九章 十里长安

    阿蛮那颗悬着的心慢慢的往下坠落,她看向在一旁继续与她的琥珀玩耍的相思,心中无限的惭悔。如果没有当初那道命令,她的命运也许便不会如此。是了,如果没有接到爷爷所下达的那个不可能完成的人物,逍遥曲凌仙子和兰陵大侠朱一刀夫妇也就不会下昆仑山,也就不会在后面遇害;如果相思的父母亲没有下山,那么她也不会下昆仑山巅,也不会遇上李辰俊,更不会在后来成为杀手欠下无数的血债,更不会被李辰俊所抛弃从而变得像如今这般痴痴傻傻。一切的源头,似乎真的就在爷爷那里了。可是为什么爷爷会这么做呢?阿蛮实在是想不清楚。

    “当年,所有一切悲剧的引子便是兰陵大侠夫妇的出场,他们的出场使得先帝心中的疑虑再也不能忍受,他痛下杀手,将王皇后的姐夫独孤一家以及先帝自己的两位亲生公主满门抄斩。更是将在朝廷之中支持贤太子的一党朝臣的根基拔掉。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情到了这里便已经是最终的结果了,毕竟天子动怒,已经诛杀了许多的人,长安城中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血腥了。可是,我刚刚已经说了,此时发生的一切都只是引子,一切都才刚刚开始而已!”无忧看向远处的流水,想着流水迢迢,朝不改西。往昔的人物终究是化为了青山白骨,恨恨无垠也无期,罢了!

    阿蛮看着无忧,想着人命竟然是如此的轻贱,眼都还没有眨一下,数千条的人命便消失在了这人世间。无论他生前善恶,无论他生前美丑,一切都只不过是烟消云散,苦了的反倒是继续活下来的那些人。

    无忧也想起在狱中寂然自裁而死的兰陵大侠客朱一刀,想起他那个美丽寂然手握残虹剑最终被剑反噬而死的无双女子逍遥曲凌仙,想着究竟他们是受了多大的恩惠,欠了多大的恩情,才会不顾一切连性命也不顾连女儿也不顾的赴死。“独孤一家以及两位公主都是因为巫蛊祸罪,然而长安城中的方士、巫祝和巫女却有增无减。阿蛮,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呢?怎么会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你是说,这些方士、巫祝和巫女也是我爷爷安排的?”阿蛮看向无忧,眼里不知为何有些愤怒,大概是因为她觉得无忧将自己最亲近的爷爷说得如此不堪的缘故吧!

    “不,不!阿蛮你猜错了!我说过,你爷爷是一个阴谋家,他的心思缜密非常人所及。这些方士、巫女、巫祝都是当时长安城中富贵权势人家所养,没有二十年便是有三十年。可因为权倾一野的独孤家和公主两家都因巫蛊获罪,所以长安城中的这些富贵权势人家哪里还敢留着他们呢,只得将他们都赶出自家家门。哪知道这些方士、巫祝、巫女常年被富贵供养着,一时之间失去靠山,哪里能够习惯呢?于是便都聚集在长安城中。本来是无心之举却被有心人看了去,这才有了第二轮悲剧的发生。”无忧心中含着复杂的情绪,他想自己应该是恨这个始作俑者的,可不知为何他却有些佩服这个人的胆量、计谋、耐心了。人人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这世间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

    阿蛮明白了无忧话里的意思,这些方士、巫祝、巫女并不是爷爷当时安排的,而是早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便安排在了长安城中的每一个角落,而此刻不过是他拨动棋子的时刻罢了。他人又怎能看得出来呢?她又想起当初兰陵大侠夫妇的所作所为,青天白日直接闯入禁宫,若没有几十年的谋划在守卫森严的宫禁之中安插人手,又怎么能够轻易成功呢?爷爷究竟与已经死去多年的先帝之间有着什么样的仇什么样的怨,才会如此的对他呢?

    “先帝心中的疑虑已经起身,便不容易被打消了。自那以后,后宫之中几乎每一天每一夜都有人被处死,后宫里血腥弥漫,似乎是想要提醒某人,一切都才刚刚开始而已。而先帝却时常产生幻觉,不是在白日里见到木偶人要杀死自己,便是梦见自己被杀的人前来索命。虽说先帝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可阿蛮,你应当知晓当年在太医院之首是谁吧?那可是作为太医院提点的你父亲啊!一个人产生幻觉的原因除了自己的心理、身体状况之外,药物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先帝越是如此,心中的疑虑越是不能消除。他大动肝火,下令杀的人越来越多,长安城中的血也越来越多。”无忧看着眼前的阿蛮,想着当初她在水晶棺之中的时候一定也听到了不少关于这节的真相,凭借着她的聪慧只怕是早已经猜出了七八成,如今也只是在确认而已。

    曾经哥哥就说过父亲的难处,不忠不义不诚,一切人类的大恶头衔似乎都已经在父亲的头上了。难道父亲所做的这一切仅仅是为了一个孝么?百善孝为先!难道为了孝真的便什么也不顾了么?阿蛮突然觉得一直以来很亲近温暖不得见的父亲,与自己有了那么长那么久的距离。

    “后来你爷爷安排的扶余和尚上场,将先帝的疑虑从全天下缩小到了皇城之中。这便有了我父亲的出场。后来在人人都唾骂白无瑕的卑鄙无耻之时,人人都以为皇城之中的一切都是我父亲所搞的鬼。但却不知,我父亲也只不过是这盘棋中最为显眼的一个棋子罢了。我曾经说过我的父亲执法如山,酷厉不已。当时先帝为了避嫌也为了散心,前往汤泉宫。而我父亲则全权负责查处皇城之中的巫蛊原因。阿蛮,我的父亲是个野心家,当初他为了他的威震长安,名扬天下,几乎将长安城中的权势者得罪了个干净,而其中贤太子、信阳大长公主最是瞩目。而此时,父亲再来负责这起案子,王皇后与贤太子心中难免就有些惴惴!可惜越是害怕越是心存侥幸似乎就越容易出事,父亲从后宫查起,将整个后宫都翻了个底朝天,却唯独在皇后和太子的宫中查到东西,不是什么蛛丝马迹,而是真凭实据。未央宫中的铜人,东宫中的桐木人、丝帛书,都是大逆的证据!”当年自己的父亲白无瑕一定也很为难吧,可是为臣子的最重要的便是一个“忠”字,所以他最终还是将自己所查到的所有真相都报往汤泉宫,将最后的决定权放在了他主人的手中。

    “爷爷当真有这样的能力么?他煞费苦心的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阿蛮看向远方一处鲜艳异常的红色杜鹃花,如同滴落的新鲜血液一般的妖冶美丽。

    无忧轻轻的抚了抚阿蛮那束掉落在眼睛前面的头发,道:“当年的青林竹公子,也就是你的爷爷,能力可一点儿也不必你哥哥差,更何况他比起你的哥哥更多了些阴辣狠毒和不择手段。他能在禁卫森严的建章宫安插自己的人手,自然也就能够在皇后宫中和太zigong中安插自己的人手。再说了,世间为名为利的人数不胜数,他即便不自己安插人手,只要有好处,自然也是有人敢去做这些掉脑袋的事情的!”

    深深叹息一声,才接着道:“当年长安城内的局势一触即发,可偏偏在汤泉宫休养的先帝却什么指令也没有传回长安。而太子一党之中的很多人都已经耐不住性子了,他们想起独孤一党的惨状,想起宫中小人不断对太子的诽谤,更加的着急,便极力主张太子铤而走险!贤太子与王皇后自然知道滋事重大,更加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派人前往汤泉宫求见,可三番五次都被拒之门外。本来还镇定自若的贤太子和王皇后自然是再也坐不住,这才发生了后面惨绝人寰的巫蛊之祸!”

    “阿蛮,你说奇不奇怪?即便是王皇后年老失宠,即便先帝忌惮贤太子越来越膨胀的势力,可是在上一次他已经将独孤一党打尽,已经算是折了贤太子的羽翼,而且也算是警告过了。既然他已经这么做了,就说明没有要彻底废改太子的决定,他只是想让太子一党收敛一些,也让自己的晚年安稳一些。在我父亲白无瑕将王皇后与贤太zigong中找出的那些巫蛊之物的证据与奏章都上给先帝之后,说不定先帝也正等待着贤太子和王皇后的解释,说不定他也正在汤泉宫之中着急的等待着自己曾经爱过的女子和自己曾经疼爱的儿子来给他一个解释。只是他等来的不是什么解释,而是太子谋反的消息,所以他才那么愤怒,才会有了后面的惨祸!可是到底贤太子派去的使者都没能见到先帝的面,便跑回去,一趟又一趟,难道这不可疑么?还是里面出了什么差池呢?”无忧看着阿蛮,想着当年情势的危急,想着当年每一个亲身经历的人的无奈与惶恐,不得将所有的问题都抛给阿蛮。

    父子之情再怎么淡漠,先帝也不可能拒不见太子使者;就算母色衰则子爱驰,先帝也不可能在这种关键的时刻使自己的小性子啊!难道说人间的情感一旦淡漠,就真的让人这么心寒么?阿蛮摇摇头,表示不敢也不会相信。

    “当然不是先帝不愿见贤太子和王皇后所派来的使者,也不是他心里生气要这么惩罚一下皇后和太子。而是太子使者来见的消息根本就从没有出现在先帝面前过,先帝没听到过一丝半点儿消息自然也就不知道他已经‘拒绝’见使者很多次了,他自然也就体会不到太子和皇后那种如坐针毡的日子了。说不定他心中还在愤怒皇后和太子的胆大妄为,愤怒他们的目无王者呢!而先帝与贤太子音信不通,产生误会的缘由除了先前黄门中人的构陷,以及先帝用法严苛与贤太子柔和政策的背离之外,还有一个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便是后来上位的泰的母亲,当时最为受宠的新夫人,同时也是你爷爷手中的一枚棋子。先帝避在汤泉宫中,多数人不得见,然新夫人却是例外,可关于太子与皇后的消息却一丝也没有传入先帝的耳中。除了你爷爷当年在骊山汤泉宫布下的人手之外,新夫人的不传也是重要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贤太子终于还是耐不住了,他当时最为深恨的便是白无瑕,所以当下便发动兵变,诛杀了自以为在背后cao纵一切、诬陷自己的白无瑕,却不知道此时此刻从他开始动了动刀的心思那一刻,他便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若是贤太子有先朝卫无忌那么的无耻,能在被皇帝怀疑关入大牢的时候还大声嚷嚷‘你我的头颅,今尚加在颈上,有口能言,有舌能辩,何必如此惊慌”的话,他大概也不会走这最为危险也是注定失败的一步吧!”阿蛮实在是不懂人的命运居然是这么的神奇,明明是那么的脆弱,但有些时候又是那么的坚强;而有的生命明明是那么的坚强,却又是那么的脆弱。

    无忧轻轻的笑了一声,道:“卫无忌是前朝最会做人的jian臣,最会虚与委蛇、最能言善辩的人,他是一个为了活命什么事情都敢做的小人,阴险之人。可贤太子不同,他一出生便带着万丈光芒,他的父皇在他年仅七岁的时候便亲自封他为皇太子,此后又为他建造了博望台。从小他接触到的不是鸿儒大家,便是博士朝臣,总之都是些正人君子。他在这群人的影响下成长,自然也会养成正人君子的风格。他做事绝对会是以正人君子的方式,而从未学会委曲求全、虚与委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