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近距离忧伤在线阅读 - 第八十八章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研究

第八十八章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研究

    马斯洛因“需求层次理论”为人们所熟知,“需求层次理论”首次出现,是他在1943年7月,发表的论文《人类动机理论》里阐述的。马斯洛认为,人需要什么取决于已经有了什么,只是尚未被满足的需要才影响人的行为,已满足的需要不再是一种动因;人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程度的大小,由低级需要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需要,依次为生理需求(ps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爱与归属的需求(loveandbelongingneeds)、尊重需求(esteemneeds)、自我实现的需求(self-actulizationneeds)。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就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马斯洛对“需求层次理论”继续深入研究。1950年,他发表了题为《自我实现的人:心理健康研究》的长篇论文,这成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后来,他继续研究自我实现的人,他选出美国名人中杰佛逊、林肯、爱因斯坦等人,认为他们都是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分析发现这些人的人格特质有几点相同:

    1。有良好的现实知觉;

    2。能正视自己、别人和自然;

    3。他们活动和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

    4。能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看法;

    5。有独立自主性,不受环境和文化的支配;

    6。能认识人类;

    7。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厚的友谊;

    8。有与众不同的鉴赏力和审美观;

    9。具有民主的价值观;

    10。有一种哲理性、无敌意的幽默感;

    11。具有创造力;

    12。有较多的高峰体验;

    13。有高度的社会兴趣,但不墨守成规。

    其中,第12条马斯洛提到了“高峰体验”。事实上,在马斯洛活着的时候,他发表的作品中并未明确提出“高峰体验”这个词,他去世后,1970年出版的他的作品中才出现了“高峰体验”的词,这来源于马斯洛此前未发表的论文。

    马斯洛说:高峰体验是一种强烈的、令人心荡神游、出神入迷的体验,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瞬间,是人最美好时刻的一种体验。它也可以称为一种终极体验,也就是说,它是人生体验之极致。人生一世,如果没有高峰体验是令人遗憾的。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高峰体验,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高峰体验是不期而遇的。

    柯林。威尔森是英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涉及心理学、哲学、文学等,他比马斯洛小24岁,与马斯洛有过信件交往。他对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有一定研究。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不期而遇的,柯林。威尔森则认为高峰体验可以复制。他指出,容易产生高峰体验的人是一些在“储藏箱”中存有大量能量的人。什么是“储藏箱”呢?他认为,在人类潜意识中,在靠近日常生活意识的表层的地方,有一种“过剩能量储藏箱”,存放着准备使用的能量,就好像存放在银行中个人账户中的钱一样,在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派上大用场。

    “储藏箱”中能量少的人,也就是容易厌烦或自认不幸福的人则正相反,他们只有很少的能够调动的贮备好的能量。

    柯林。威尔森告诉人们,如果获得了高峰体验,并不意味着人生价值的终结。无论发展到哪一个阶段,人类挖掘出来的潜能与自己所具有的潜能相比,还是少得很。永远不要画地为牢,限定自己。

    ——以上内容整合自一篇文章和一本书。

    1。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的《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华文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马斯洛和后弗洛伊德主义》

    本章显得心理学气息过足,事实上《近距离忧伤》是一本迷恋于人的性格分析的小说,马斯洛的两个理论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介绍他的理论,有助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