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真实意
第二十四章真实意 “好……好……好”欢喜的张太太连说了三个好字。 吴妈在一旁,不得不佩服大少奶奶这份心计。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难怪文家看着一日没落一日的,先生太太还是订了文家的姑娘给大少爷。 这把握人心,好话信手拈来,不浮夸、不造作,可不是每位姑娘都有的本事。 “这回你们年轻人热闹,不用管我。”张太太嘱咐文殊在家里办个晚宴。 这是打定主意办个‘相亲宴’了。 “妈这么说,我可不客气了。”文殊笑着接下差事:“不过要请的人多,就我一个怕照顾不周道。我想着请翠芝表姐过来帮忙,可是又觉得我们两个都是结了婚的妇人,怕是不知道人家年轻小姑娘的心思。” 说的好像很为难,不过眉目舒展,一副胸有成竹的坦然。 张太太等着听她继续说。 “不然也请菲涟过来好了。”文殊笑盈盈的提议:“让她来也帮着招呼客人,这样我们有三个人,就算是临时有事儿,占了一位。也还有两位主事的人呢。” 金菲涟是金大总理的爱女,与承言年纪相当。从小也算是一起长大,可惜大了之后都出门读书,见面的次数倒少了。 张太太很喜欢菲涟,一看就是个心思澄澈的孩子。 “好啊,先让吴妈带着绣鸣几个将家里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再请了专门装饰的工人过来……”张太太兴致高昂。 文殊有点吃味,不过就是个工程师的职位就这么劳师动众的庆贺。等三少爷结婚的时候,该怎么热闹。 这醋意也就一闪而过,快的眼睛都没眨。 文殊附和:“小南国做的红豆糕香糯软滑、酥皮脆嫩可口,鲜少有不喜欢的。到时候咱们再请一个师傅过来好了……” 婆媳两个兴致勃勃,等承言从外边回来的时候,已经讨论到了水晶灯挂满晚香玉,餐桌上摆上睡莲与百合,廊下就放木芙蓉、玉簪,要是欢快一点就再买些千日红…… “妈……”张承言听了半天才知道母亲和大嫂正在筹备庆祝自己谋职,一愣神之后有点哭笑不得:“就是个一线的工程师,连总务局职员都不是。您这样大张旗鼓的,都快赶上周家老爷子的八十大寿了,会被人家笑话的。” 这话是有来历的。上海前阵子,有个姓周的富商家中父亲做寿,为了场面庞大,四处托关系、卖人情的请了一堆政界、商界、影星、大佬参加周老爷八十大寿。 当时上海近九成的上流人家都收到了请帖,居然还请了专门熟悉的人说和。 过寿的时候,热闹是热闹了。各界名流齐聚,惊动了各大报社,私下里却早就成了笑话,所以才有承言这么一说。 “哼~有什么可笑话的,我儿子踏实肯干。”张太太听不得一点儿子的不好,义正言辞的说:“总务局又怎么样?也就是办公室里做做文书,接接电话、写写东西……这样的事,只要认识字的,十个里面有九个能做。我儿子能铺路会修桥,他们晓不晓得?” 文殊倒是对能说出这么一番话的婆婆,刮目相看。做的别人都做不得的事,方才显现得出才干来。这就是老爷将老三安排到一线去,真正的用意吧。 比起伯言说的,让老三脚踏实地的工作。分明是给真才实学的承言一个展示的机会。 堂堂张家三少爷,做个一线工程师。先是出人意料,吸引了大家注意。等承言真做出点成绩,还愁不能名声大噪、平步青云! 高,不愧是政治场上的常青藤! “我回来了。”四小姐张幼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张幼卿还在女师读书,正是青春年少。如今虽然流行女子读书、出外交际,不过张家太太骨子里还是守旧的人,习惯了老式作风。家中大奶奶,做人家的媳妇的,迎合着太太的眼光多数是旗袍、裙袄的打扮。不过四小姐是家中的老幺,更是难得放假在家不用穿去学校规定的衣服,自然是偏爱洋装。 “妈,大嫂、三哥。”幼卿一一打过招呼,就波不急待的扯着水粉色层层叠叠的裙子边,笑着转了一个圈。:“荣昌祥的新款,仅此一件,好不好看?”
青春洋溢的脸上,溢满了殷切的期盼,明媚的笑容趁的整个屋子都亮堂起来。 张太太虽然并不喜欢洋装,不过想着是件衣服,又买都买回来了。 既然女儿喜欢,就看着点点头,也算是认同了。 好在张幼卿对母亲的态度早有预料,新式的东西母亲欣赏不来,好在也从不阻挡。 文殊看着羡慕,她也是上的新式学堂,出嫁前半柜子的洋装。 做人媳妇和儿女差得远呢。婆婆虽从管这些,但穿着长辈不认可,看着你都辣眼睛,还指望能有心情相处。 张幼卿挨着承言坐下,撤了他的手臂,殷勤的问“三哥,你觉得呢?好不好看?” 张幼卿是家中老幺,娇养长大又正是爱美的年纪,喜欢添置新的衣服首饰无可厚非。 坏就坏在,他们父亲,张涵张先生十分在意子女的教养,特意叮嘱了张太太孩子长大后,每个月能在账上支取的钱十分有限。 几个大的还好,可怜幼卿几乎每个月都有亏空。 张承言拍了拍meimei的头,故作防备的说:“我该怎么说呢?违心的摇头吧,我meimei穿了又实在好看。但我要是承认了,这才帮你补上个月的亏空没几天,会不会这个月家里给的钱又搭在你身上。“ “会……”张幼卿一点都没有诡计暴楼的尴尬和羞涩,十分坦然的望着承言大声承认。 张承言配合的装出一副苦瓜脸来,惹得张太太几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大少爷回来了。”门口的婢女绣鸣招呼着接过张伯言手里的包。 张伯言对着绣鸣点点头,又对着里边说:“笑什么呢?一听就知道是幼卿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