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红色警戒1906在线阅读 - 第十三章 讲述道理

第十三章 讲述道理

    “恩,能够理解。”听到这里,乔致庸点了点头。

    在这个年代,剪短发的人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留洋归来,另一种则是在洋行为洋人做事。而眼前这位手下居然是有洋人为他做事,而且近两天来看那洋人做事还颇有章法,是个很得力的人才。这年头他乔致庸见过的洋人不少,能干的洋人也接触过很多,可是那帮人在洋行都可以谋得一个好差事,最少也可以做一个洋行大掌柜,也就是洋人说的总经理。而这个年轻人却能够让这样的一个洋人为他办事,可见来头绝对不小。

    再综合考虑一下他身后带的那十几个训练有素的兵,又是在清末这样的年月,赵军到这里是干什么,不问便知。

    而赵军不愿说出自己家住哪里,就更加令人赞赏了。在清朝,“孝”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不说出自己的家门,就可以避免为了家族招灾惹祸。而又不愿意因此欺骗他乔致庸,这乃是“义”。而乔致庸深受仁义忠孝思想的影响,就这几句话就足够他对赵军的好感度大增。

    “上点心,水果。”乔致庸冲门外喊了一句。

    “呵呵,贤侄,不知你对这天下之事怎么看呢?”说完这些话,乔致庸一双浑浊的双目中闪烁出感兴趣的意味。已经有很多年了,没有人能够让他这么感兴趣了。

    他很想知道,眼前这个人对现在的局势有什么看法。

    赵军听到乔致庸这么问他,愣了一下。看着眼前的这位老人眼中的目光,他不知为何,觉得老人的目光中带着一种能够安定人心的力量。这让他觉得就算是说出来自己的想法也没什么。

    不过赵军毕竟才穿越没几天,他仔细的在心中思考了一下利弊得失。

    在还有几年清政府就要倒台的情况下,全国各地无数的士子和知名人士都在说要变革。以至于清政府不得不下令“优容”各地的知名人士和士子讨论变革。

    在这个时候,变革在整个国内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个是“立宪”,另一个则是“革命”。

    一般来说,只要你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你要革命或者是去行刺。都不会有人拿你怎么样。

    而且赵军手下的士兵是有正规的手续的,正规的在官府备案过的民团。

    而如果能够得到乔致庸的认同,则赵军可以得到一个很强大的臂助。对于他在前期赚取大量的资金和购买所需物资有很大的帮助。毕竟乔家乃是现在国内最大的几家商业家族。

    想到了这些,赵军决定和乔致庸好好说说自己的想法。但是,毕竟自己身为一个现代人。革命实际上是赵军唯一能够选择的道路了。

    赵军再次斟酌了一下才慢慢的说道:“乔公,那我就说了。庚子事变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年了,清政府看似在飞快的发展。但是,事实上他们已经无药可救,病入膏肓。别看现在立宪派的人吵的很凶,好像按照他们所说去做,就能够解决现在的问题。但是我在心中是非常看不上他们的。因为现在把持权利的那些满人只是想要保持自己手里的权利罢了。他们自己都说救华夏就是亡大清。而那些鼓吹立宪的人现在却还是寄希望于那些掌权的满人身上,怎么可能不失败呢?现在他们所做的新政只不过是为了安抚天下,骗骗士人而已。更不要说,他们做的完全抓不住重点。”

    听到这里,乔致庸点了点头,他也一样认为立宪派成不了事。

    之后,赵军又向他继续讲述了华夏和欧洲在工业化方面的区别。之所以两方在战争中表现的差距如此之大,主要就是因为工业化的问题。而并不是工业化的欧美比华夏富裕多少,而是因为他们在实现了工业化后,能够投入到战争中的物资数量比清政府的多太多了。这才是两者的差距。

    赵军又继续讲述了一下欧美的制度和科技究竟是怎么回事。让他能够对其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又分析了从大烟战争到八国联军,为什么会屡战屡败。从双方军队的组织模式,战争方式,战争过程以及最后的战争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介绍和分析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赵军说了这么多,有点渴了,喝完了杯子里的茶水,还是觉得不解渴。这意犹未尽的神情被乔致庸看到了眼里,起身给赵军又倒了一杯茶水。

    赵军慌忙起身:“这怎么行,乔公,您是长辈,我是一个晚辈,哪里有您给我倒水的说法。”

    乔致庸看赵军那不似装出来的举动之后,手往赵军肩膀上一搭,把赵军按回了椅子上:“这没什么,不过是杯茶水罢了。我今日能够见到赵先生这样的人物,实在是三生有幸。”

    赵军连忙说道:“我今天说了这么多话,里面肯定有很多思考不周之处,如果有什么唐突之处,还希望乔公不吝赐教。”

    “哪里哪里,赵先生言重了。今日得见先生大才,是一件幸事。”

    赵军听了乔致庸的赞扬,觉得十分的不好意思。因为这些都是他平时看小说看到的。而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暗道一声惭愧。

    乔家为了商业繁盛,一直注意结交官府。在花钱结交权贵这件事情上十分的注重。而如果某官在官场失意,则可结交新官吏。也就是说,一个靠山倒了,还可以找新靠山。使商业经营不受影响,乔氏结交官员,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州府县吏,四面笼络,八方疏通。

    而乔致庸作为乔家家主,自然也是非常擅长这方面。

    而赵军表现出来的远远超越大多数人的见识,以及身后跟着的那些士兵就足够他去投资了。

    “乔公,您就别叫我赵先生了,如果您愿意,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赵军诚恳的对乔致庸说道。

    听到赵军这么说,乔致庸笑了一下:“我痴长几岁,我就叫你赵老弟吧。”

    “好。”

    “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叫我一声亮大哥。”

    “好,亮大哥。”

    这个“亮大哥”这个称呼可不是人随便叫的,一般的生意人和一些小官吏都只能称他为“亮财主”。

    光绪年间,左宗棠途径祁县之时,特地登门拜访了乔致庸。当左宗棠来到乔府见到乔致庸时,直称:“亮大哥,久仰了”

    是以只有乔致庸十分看重的人才能管他叫“亮大哥”。

    赵军自然是不知道这“亮大哥”一称呼如何来的,也就答应了下来。

    “既然你叫我一声亮大哥,那我总得有点表示。”乔致庸说着话,便从怀中掏出了一沓银票,递给赵军。

    赵军一看,那银票打头第一张上赫然写着一万两!再仔细一看,那一沓银票恐怕得有十张。如果都是和第一张银票一样的话,那么这么一沓银票就是的有十万两白银!而且那是十万两啊,恐怕得乔家在包头所有产业半年的收入总和了,居然在和赵军见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后,就直接送了过去。

    真是有魄力,要知道善财难舍。在现在一家生活较好的家庭一年的收入才有二十两,就已经可以让一家人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了。

    可能十万两白银听起来不是很多,如果按照比例,把这些钱换算一下,现在的白银和赵军穿越之前的钱的比例,大概是1:100,也就是说乔致庸直接给赵军1000万!而且还是白送!

    如果把赵军和乔致庸异地相处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像他一般这么果断的做出决定。赵军不得不佩服他的“亮大哥”的眼光和胆魄。

    不过佩服归佩服,这钱赵军却没打算要,他认真的看着乔致庸:“亮大哥,这钱我不能要。你老弟我现在还不是那么缺钱。更何况,我叫你一声亮大哥,那是真心的想要与你结交,绝对不是贪图你的钱财。”

    这是实话,赵军刚刚从王老九那里得到了约摸50万的资产,虽然说其中大部分都是固定资产,不过赵军手里也有很多的能够赚钱的东西。他们带来的牙膏就是其中之一。只要能够卖出去,就是一大笔资金。所以现在的赵军只是缺乏渠道罢了。

    “哦?”乔致庸看着赵军那不似作伪的眼神,心中不由得更加的高看了赵军一眼。要知道这年头的革命党都是到处要接济才能够过日子,自己这刚认得老弟居然不需要,这让乔致庸更加的欣赏赵军。

    “呵呵,赵老弟莫非是看不起你亮大哥了?”乔致庸跟赵军郑重的说道。

    赵军听到乔致庸这么说,连忙摇头:“不是这样的,亮大哥。”

    听到赵军这么说,乔致庸的脸色缓和了一些:“既然这样,而且你还叫我亮大哥,那这钱你就拿着。”

    说着,不由分说的把钱塞到赵军手里。

    赵军看乔致庸那么说,也就不再推辞:“多谢亮大哥。”

    赵军没说什么以后必有厚报,因为两者现在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但是赵军把这份情谊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