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汉王朝事略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七章 失误

第三十七章 失误

    晁错惨死,固然因为他得罪了所有派系,而刘启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刘启设想的很好,抛出晁错,最好能平息诸侯的怒火,让他们退兵;最坏也能堵住诸侯王“清君侧”的借口,揭穿他们谋反的实质。

    他忽略了一点,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晁错就来到他身边,深得他的喜爱,从小小的舍人做到太子家令,从内史升迁到御史大夫,相交二十年,说抛弃就抛弃,以这么血腥的方式收尾。

    尽管天子无情,而刘启的表现,人们普遍认为刻薄寡恩。

    几天后,校尉邓公从前线回来,汇报军情。

    刘启问他:“你从前线回来,现在晁错已死,吴楚退兵了吗?”

    邓公指出皇帝的失误,回答道:“吴王谋反,已经准备几十年了,他不满封地被削减,要求诛杀晁错,不过是个借口。现在杀了晁错,恐怕天下人从此闭口,再也不敢说话了。”

    刘启还未醒悟,追问:“为什么?”

    “晁错担心诸侯王国越来越强大,朝廷无法控制,所以建议削夺他们的封地,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地位。”邓公肯定晁错的初衷是好的,对国家有利,只是在实际cao作上出了问题,他继续说道:“计划刚刚开始施行,竟被腰斩,全家被杀。这样做,对内堵塞忠臣之口,对外却为诸侯王报了仇。”

    影响极坏!有晁错的例子,以后谁还敢为皇帝你分忧,办难事,处理棘手的事。

    刘启如梦初醒,他叹了一口气,对邓公说:“你说得很对,我也后悔了。”

    但后悔已经晚了。

    邓公这番话,及时提醒了刘启,得到刘启的赏识。刘启提拔邓公为城阳中尉。

    牺牲晁错、恢复封地,吴楚七国仍然不肯退兵,只能用武力解决了。

    二月中旬,朝廷下了一道诏书,明确七国的叛乱性质,下令严惩参加叛乱的官吏,号召将士奋勇杀敌。

    与此同时,三路叛军没有形成合力,共同攻向关中。

    广陵起兵,吴王刘濞披挂上阵,并发布动员令:“我今年六十二岁了,亲自上战场,我的小儿子才十四岁,也参军了。吴国男子十四岁以上、六十二岁以下,都要来当兵。”

    刘濞召集到二十多万士兵,又邀请来闽越、东越的地方武装,浩浩荡荡渡过淮河北上,联合楚王刘戊的兵马,攻向梁国。

    大将军田禄伯向刘濞建议道:“如果大军全部向西进攻,而没有奇兵,很难取胜。最好兵分两路,臣愿带五万人马,沿着长江淮河,逆流而上,攻取淮南,进入武关,与大王会师关中。”

    武关位于汉中郡,与南阳郡接壤,山水环绕,地势险要,为秦楚咽喉,关中四关之一。关中四关,分别是东面的函谷关、南面的武关、西面的大散关和北面的萧关。四关之中的地区统称为关中。

    这条计策遭到吴国太子的坚决反对,他对父亲刘濞说:“我们这次是谋反叛乱,不是义兵。如果把兵权分出去,别人也学我们谋反而反过来背叛我们,该怎么办?再说分兵两路,会削弱兵势,有害无益。”

    刘濞就没有采纳田禄伯的建议。可以说,如果刘濞听从田禄伯的建议,战争的结局就很有可能改写。

    孙子说过,“兵者,以正合,以奇胜。”

    田禄伯考虑到的这条行军路线,率军平叛的太尉周亚夫也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