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打包事件(四)
看到金忠林出手将张猛制止,杜东磊知道,来到白云镇之后,自己的第一个嫡系可用之人,就这样诞生了。 在政府,想要做事,单枪匹马是没有成功可能性的,营造清清爽爽的干事圈子,并不是说没有自己的体系,也不是说什么事情都要和别人划清界限,如果没有支持你的人,你就算是再清廉、再有能力,谋划也不可能变成现实。 如果想要在政府机构中有所作为,一个听从自己命令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与普通官员拉关系、营造圈子不同,杜东磊要想凝聚一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为了同样的目标共同努力。 他是这个队伍的核心与灵魂,但是凝聚之支队伍的,不是依靠利益关系、纽带关系,也不是其他什么人身依附关系,而是为了同样目标共同奋斗,最终自觉走在一起的强大队伍。 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也不是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杜东磊相信,总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心怀家国天下,他们心系天下苍生,他们不屑于蝇营狗苟,他们总是挺起自己的胸膛,堂堂正正的行走在阳光下。 他们或许没有感天动地,他们或许没机会流传千古,他们甚至也有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他们总是低头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的生活,他们不回去违法乱纪,他们也不会去追求奢靡的享受、浮华的生活。 杜东磊所要凝聚的,就是这样一群人,而这样的人、这样的官,在中国从来都是不缺少的,他们才是这个民族的脊梁与希望,他们才是引导民主之力向前、向上发展的根本动力,才是杜东磊需要的人:从来都不是需要完人与圣人,只是那些扎根普通大众的普通人而已。 金忠林,就是杜东磊想要的这个类型,虽然还不是很了解这个人,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与求证,不过杜东磊相信自己的感觉,也相信民主之力、理论之力传递给自己的信息,此时见到他果然开始配合自己的工作,心中对他自是认可。 金忠林也感受到了杜东磊眼神中的鼓励,心中就感觉一股力量涌现,他从未想到,从政多年的自己,竟然还有这种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时候,他只能说,这个新来的镇长不简单,身上有一种能够感染人的奇异魅力,让他不由自主的就重新感受到,刚刚进入公务员队伍时的抱负,心潮涌动啊。 杜东磊回过头来,继续说道:“我这个人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当时就把这个问题说出来,大家伙看看我身后拿着的这些饭菜,都是这才招待用的,你们看看,为了招待上级领导,直接杀了一口猪,咱们普通老百姓家里面,过年也就不过杀一口猪,这实在是太浪费了,你们难道就不觉得浪费吗?!” 杜东磊伸手指着手推车上面的东西,大家眼神落在上面,一些识货的人就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说实话,这些东西,都是好东西,别看餐桌上,张猛他们说,都是白云镇的土特产,不值钱,可是谁都知道,值钱的东西,到哪儿都值钱,就是可能没有外边那么贵而已,可是要说便宜,谁都不信。 这些饭菜都是杜东磊亲手摆弄的,看上去好像没什么规律,但是只要仔细看,所有的菜都能看出来一个大概,张猛此时看上去,才发现这其中的猫腻,心中顿时一片冰凉,知道史帧枪书记,这是被这个新来的镇长,给彻底摆了一道。 他心中着急,想要将这边的变化,尽快告诉史帧枪,可是旁边就有一个金忠林死死盯着他,让他根本没有机会这样做,人群中倒是有一些古月元的人,可是这些人都是一些看热闹的闲汉,压根体会不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根本就不知道,杜东磊在这里说这些话,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就听杜东磊说:“我跟大家说,这上级领导就是不一样,李武同志也感觉不对劲,还没有开始吃,就训了我们白云镇的两委班子一顿,我当时一看,这是白云镇党委政府班子为了欢迎我,才搞出来的这么一场酒宴,我不能让白云镇的同志,因为我的关系受到批评,于是我就对李武同志说了,这顿饭我个人掏腰包,绝对不花公家一分钱,以后我们白云镇招待上级领导,也绝对要按照标准来办,绝对不能浪费公家一分钱。”
杜东磊说到这里,大家都纷纷点头,然后大家就看到杜东磊从手推车上面,拿出一瓶酒和一包烟,大声说;“大家伙都看看,这都是高档烟、高档酒,这都是我们老百姓缴纳的血汗钱呐,我当时就表态,不能这么糟蹋,这些钱不能走公家的账,我个人掏钱,并且当场就把钱拿出来,拍到了桌子上面,这一点咱们镇里面财政所的所长张猛同志,就能给我证明,张猛同志,你说是不是这么回事?!” 感受着众人的眼神都投射到自己身上,张猛猛然间就感觉一股强大的压力凭空压在心头,这种压力以前从未感受过,要知道比这更多人的注视,他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此时却有种想要落荒而逃的冲动,对他来讲,实在是太意外了。 张猛不知道,这就是民主之力的强大了,在向前进化了一大步之后,民主之力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虚无的力量,而是拥有了反向影响现实的功能,只不过这种功能,现在只有杜东磊一人能自如使用,相信随着民主之力越来越强大,感受到民主之力的人越多,早晚会有更多的人,可以运用这种神奇的力量。 此时,在民主之力的影响下,张猛几乎都要垮掉了,在听到杜东磊的问话后,忙不迭的说:“没错、没错,杜镇长已经把钱拿出来了,拿出来了,一万五,杜镇长一共拿出来一万五,当场就要入账,这是我亲眼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