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武侠小说 - 武林至尊升职记在线阅读 - 诸葛亮 001

诸葛亮 001

    其实评论起一个人生命的长短,有人本身生命的长度,人生百年终有一死,从这个角度来说帝王将相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伟大的君主也是这样。另一个长度是精神的长度,还有对后世的影响。

    从诸葛亮生命长度本身论起不过五十四岁,不常也不短。从诸葛亮真正出山到病死五丈原不过二十七年的时间。这二十七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算短,可是对于历史长河,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说就像沧海一粟,长和短其实是相比较而言。但诸葛亮却写上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管后人对诸葛亮的认同程度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都不可否认诸葛亮的影响力,有人说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其实这并不完全对。其实任何一件事其实都是内因是主导,外因只是推动内因的一个因素,却不是决定的因素。首先是诸葛亮本身具有的素质和品质,假如说一块废铁,在把它镀上金它依旧是铁,而且三国演义对诸葛亮超神化描述,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贬低。

    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孙悟空和项羽比谁更厉害,其实二者没有比较性一个是神话人物,一个是历史人物,一个是神话人物。换个角度,孙悟空是神,项羽再厉害不过是人。在三国的描述中诸葛亮简直无所不能,甚至弹指之间就能把曹cao,周瑜等同时代的英雄耍的团团转。而大将只要拿着诸葛亮的锦囊就能战无不胜。诸葛亮不是神,而是如同你我一样有血有rou的人,既然是人,再厉害也不能超越人本身的认识和能力。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作为名著经典影响了很多的人,以独特魅力影响着每个中国人。所以不仅影响了赞誉诸葛亮的人,也影响了对诸葛亮持否定态度。

    其实作为一个影响历史几千年的人物,有这些过分赞扬,或者过分贬低的评价都很正常,用一句对于历史人物普遍使用的话,誉满天下者,必谤满天下。其实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许正是因为有缺点才是人。

    可是却不能一方面说着诸葛亮是普通人,一方面又按照神的标准去要求他,要求他有韩信战必胜攻必取,

    也要求他想张良一样智谋,像萧何一样能治理内政。诸葛亮一个人很显然不能拥有三个都优点,因为人嘛性情和擅长的东西不一样,能文就不一定能武,文武双全的又不懂政治。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诸葛亮在军事才能胜过张良,萧何,比韩信懂得政治。所以诸葛亮可以想张良一样在刘备身边谋划,也可以像韩信一样统领万马千军,可以像萧何一样丰足百姓,足兵足食。

    评价诸葛亮大多数人让诸葛亮的军事指挥和韩信比,智谋和张良比,治理内政和萧何比。这样比较下来诸葛亮简直是一无是处,其实换一种比较方法,在智谋上张良略胜诸葛亮,但却不如诸葛亮能治理内政,统领万马千军,在军事成就上诸葛亮输给韩信,却比韩信多了一些智慧,多了一些理政才能。诸葛亮在治理内政上,不次于萧何。在军事指挥上更胜一筹。正因为这样诸葛亮的个人结局要好于韩信,历史没有给诸葛亮功成身退的机会,所以和张良结局的优劣无从比较。可以说诸葛亮是个全方位的人才,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安民,也有定的外交和文学才能,对行军打仗和兵法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并不是想说诸葛亮有多么完美,只是想说诸葛亮能流芳百世绝对不止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而是因为自身。

    三国成书于明朝,当然这些三国的故事除了史书之外,来源于评书。评书主要是民间故事,是老百姓自觉的为诸葛亮进行的颂扬。

    诸葛亮的名望没有随着病逝五丈原而灭亡,也没有随着蜀国的灭亡而消失,一直到了今天,尽管今天人们对诸葛亮的看法不一致,但不可否认诸葛亮身上许多优秀的品质值得学习。

    大家对诸葛亮的了解大多数是通过别人的告诉,老师的告诉,专家的讲述,或者是各种读物,这些确实都凝聚了专家学者的心血,这些人为普通人,了解历史,了解诸葛亮产生兴趣。但是这些观点理论是专家学者通过自己研究历史得来的,是第二印象,或者专家学者给的印象,若想真正了解还是需要自己去阅读三国志这样的史书。形成自己的一些观点,也许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以下是我透过三国志,对诸葛亮一个自己见解。

    首先介绍一下诸葛亮家庭出身,这个在当时很重要,本来是琅王牙郡阳都县人,是东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司隶校尉是管理京城和周边治安的官员,官职不小,可是到了汉代末年,也就是诸葛亮父亲诸葛王圭,只是一个太山郡郡丞。就是辅助太守的一个小官,诸葛亮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其实这对诸葛亮肯定是有影响的,投奔叔父诸葛玄。在小的时候诸葛亮可能有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好在诸葛玄对他不错,而后诸葛玄投奔荆州的刘表,荆州当时相对安宁,给了诸葛亮成长的时间,史书中常常出现某某人,在年少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大的才能,虽然只有一句话,却需付出数十年的努力和学习。

    诸葛亮的时候,处于一边读书一边耕田的状态。诸葛亮的jiejie嫁给了荆州的上流社会,可能对他在结交朋友,和学习知识上有一定的帮助,但可以肯定诸葛亮的日子一定不是十分富裕,但是平静,安宁。这段日子对诸葛亮宁静淡泊的性格形成有一定的作用,而且直到诸葛亮做了一国丞相,执掌朝政十几年身后财物也不过是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而且死后墓xue也只是仅能容纳下棺材,随葬的物品只有平常的衣服,没有其他物品,可见诸葛亮的清廉自守,他在意的不是自身的富贵,而是心中的志向,而不是地位富贵。所以诸葛亮在诫子训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能是在隆中躬耕等候明主的心里感受,其实想诸葛亮这样有大志向的人肯定在隆中那段岁月其实是很难熬的,有的时候抓住机会难,等待这个机会过程更难。

    所以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喜欢唱歌唱乱世的《梁父吟》,现在人喜欢一首歌,总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或许是因为喜欢曲调,或许是因为所表达的意思。

    《梁父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这就是梁父吟了,前两句说的是步行走出齐国都城,远远的望向荡阴里。这里有三座相似的坟墓,问这是谁的坟墓,这是春秋时期齐国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三个勇士的墓,这样的勇士能推倒南山,上天能斩浮云,下地能挖掘地脉。形容三个勇士本领大。这样功臣一朝遭到谗言,两个桃子就能杀了三大勇士。如此勇士两个桃子就给杀了,如此英雄为何死在两个桃子之下,这件事到底是谁做的呢是齐国丞相晏子。这就是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这春秋时期的齐国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都是为齐国立下大功的人,都上阵杀敌英勇救主,上阵杀敌立下了大功,这三个人居功自傲,有些瞧不起晏子和君王。晏子向君王进言应该除掉这三人,

    晏婴设计,以二桃赐三人,让他们自己表功争桃。公孙接、田开疆先自报功劳,各取一桃,可是古冶子功劳最大却没有吃到桃子,说着拔剑自刎,而公孙接、田开疆听了都感到羞愧,拔剑自杀。其实这个诗歌表面上并不难理解,可是这里面的意思却深,三勇士功劳大武功高却死在三个桃子之下,可见智谋是杀人不见血的刀,三勇士的悲剧在于有勇无谋功高震主。可是做这件事的是什么人晏婴,是齐国继管仲之后最伟大的相国,晏子使楚何其英明善变,治理国家游刃有余,为人谦虚谨慎,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设计杀死了三勇士,晏子贵为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责任就是应该协调文武之间关系,君主和大功臣之间的关系,为何这样容不下人。这件事其实既可以说是晏子谋略惊人,也可以说晏子在这件事上有些容不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