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末代天策在线阅读 - 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乱

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乱

    屋外的寒风渐渐平息下来,门缝里也没有了“呜呜”串风的声响,地龙散发出来的热气叫人熏熏欲睡。

    陆鸿揉了一把脸,又开始思索着陈石的那位客人。不过他再也没有任何头绪了……

    到了快晌午时分,麻驿丁取了一本册子来找陆鸿,一是上报道路已通,暂时清理出了一条能容马车通过的小道;二是请问是否需要安排晌午饭,如果需要的话请在册子上登记一餐,如果急着要走,那便不必。

    同时老麻还悄悄地告诉陆鸿:他那个小亲兵已经在畜生棚里蹲了半个时辰了!

    由于驿站上可以为青州都督府下辖文武官员免费提供食宿,但是需要统一造册,方便拿去上头报销,否则便需驿丞自掏腰包填补炭料、食材的蚀耗。所有官员的登记签押需要与所属职官的外派、休假行程对应,一方面是朝廷给予的福利,一方面也是利于管控。

    陆鸿并没有打算留在驿站上蹭这顿官饭,不过他还是在食簿和宿簿上分别签了自己的大名——倒不是为了给驿站上卖人情,而是送给陈石和那位神秘客人……

    至于这种做法是不是合乎法度,有没有涉嫌以公利私,现在这种情势之下陆鸿才不在乎这些。

    朝廷那些头头脑脑们不是正为了要不要给他破格升将而挠头嘛,索性陆鸿自己就给他们几个台阶下下,让有些人抓住点把柄,再降一两级,好教最后论功行赏时还有升迁的空间……

    看吧,我们的陆鸿不仅要在战时迎着敌人的刀剑冲锋陷阵、还要替朝廷的大人们cao心费力,他觉得如果皇帝还算懂得感恩图报的话,至少应该赐他个“感动大周杰出青年”或者“大周杰出劳模”这样的牌匾挂挂,最不济也得多赏他几车绢布,好给胡玉儿置两件新衣……

    想到可爱的小玉儿,陆鸿的嘴角不禁露出了温馨的微笑,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上河村的那个家里去。

    做完签字这件小事,陆鸿简单收拾了一下,便急急忙忙到马棚里去找张如镜。

    这少年的脾气还真是倔强得可以!陆鸿瞧见马棚角落里,正冻得瑟瑟发抖的张如镜,只得苦笑摇头。

    “起来罢!”陆鸿故意绷着脸道,“赶路了。”

    张如镜瞧了他一眼,一骨碌爬了起来,开始默不作声地解缰绳,挂鞍鞯,牵着两匹马径直走到驿站外面,先服侍陆鸿坐稳,跟着自己笨拙地翻身上马,规规矩矩地跟在后头。

    麻驿丁一路送到门外,直到陆鸿挥挥手叫他留步,这才站在门槛外头躬身目送了好一会儿。

    一路上张如镜都一言不发,陆鸿心中大为奇怪,狐疑地想:“莫非这小子转了性了?”

    他忍不住回头瞧了一眼,见张如镜咬着嘴唇,看不出任何表情。

    “小张,你咋了?”陆鸿勒住马,等对方跟上来后问。

    张如镜撩起眼皮瞧了他一眼,忽道:“大人,听说你几个月就从小兵做到正六品,这是真的吗?”

    陆鸿呵呵一笑:“现在估计是从六品了,你问这个做甚么?”

    张如镜道:“我想做军官,跟你一样!”

    陆鸿瞧他一脸坚定严肃的神情,自己也收了笑容,正色道:“想出人头地是好事,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的人在军旅中混了一辈子,到老也只是个九品、八品的执事官……”

    张如镜沉默半天,仿佛下定了决心似得,瞪着他道:“大人,请你教教我。我能吃苦,也敢拼命,我甚么都能做!”

    陆鸿哑然失笑:“就为了做官?”

    张如镜点点头。

    陆鸿脑海中顿时浮现出胡小五他们几个人的身影,那些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让他的心在这寒冬里暖融融的,他道:“跟着我的人当中,没有一个不能吃苦的,个个都敢拼命——这是做军人最起码的素质!他们这些人当中,如今官职最高的是从八品,在后军斥候营做副尉。所以说,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沉住气,多学习,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张如镜陷入了一阵沉思。

    陆鸿虽然不知这个后生哪里来的这股念头,不过就像他说的,这是好事。

    官道上白雪铺成了一路莹白,两行清晰的马蹄印从六乘驿一直延伸到脚下,路旁的行道树也被皑皑大雪压得垂下了枝条,在稀冷的微风中缓缓摇荡。偶尔“扑通”一声,枝条一阵晃荡,滑下一坨雪块,不一时便与地上的厚厚的积雪融为一体。

    陆鸿此刻并不了解,就在他们即将到达县城的同时,坐镇神都的上三省和河岸边的青州行营已同时乱成了一锅粥!

    今日早朝时分,兵部侍郎刘琨首先发难,检举千牛卫虚报冗员,冒领军饷,引起轩然大波。不甘示弱的卫署几位大将军联名上奏,直批兵部在东北抵御两胡之战中“畏首畏尾、调停失当”以致“沧州、瀛洲守军未能及时北上接应”、“青州军取胜后开幽州军库指令迟迟未发,使得缺军器、无粮草,进军草原方略无疾而终,错失一绝后患之机会”。

    御史台也趁机站出来痛打落水狗,御史中丞戴猛诘问兵部库部司郎中鲁光莱州、即墨降兵上缴军器的去向,这鲁光压根没听说过莱州、即墨有哪支南唐军队投降并上缴过军器,因此竟无言以对。

    兵部吃了个哑巴亏,便将矛头指向中书省,责问去年时任濠州别驾的中书舍人杨询克扣当地府兵年饷一事,说是一定要为濠州六府七千府兵讨回一个说法。而中书舍人杨询的座师、刚刚从中书令退下去的当朝大儒左山,正是御史中丞戴猛父亲的同窗好友……

    原本是兵部、卫署作两路分庭抗礼,一争上下,谁知其他文官武将们不甘寂寞,纷纷跳出来唇枪舌剑,交相攻讦。

    一干文豪名士口才便给,其论点之奇诡,辞锋之锐利,明刺暗讽、引经据典交相辉映,顿时令武将们讷讷难言、相形见绌,最后反倒被晾在一边空吹胡子干瞪眼。

    而文官论战也从五六品中吏口沫横飞演变为二三品大员赤膊上阵、兵部与御史台干仗变成了支持兵部的中书省与声援御史台的门下省贴身rou搏,终于将“政事堂”也拉扯进来,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学究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话题也从千牛卫虚报军饷转到了吐蕃国事。而本该为兵部鸣不平的六部家长尚书省众官却三缄其口,一个个老僧入定。

    这些事最终也没有争论出任何结果。

    而这个没有结果的结果或许才正是皇帝、宰相们真正想要的结果。

    当然了,紫宸殿上吵吵闹闹几个时辰,一直没发话的丰庆帝终究还是要表个态。这位五十岁才接位大统的皇帝表态的方式十分粗暴——掀了龙案上的桌布,连带笔筒、砚台、镇纸、奏折一齐扔到了大殿的中心,然后在群臣的跪拜惶恐声中拂袖而出!

    几个卫署的大将军刚刚散朝就在太液池边求见皇帝,一再地表达忠心;兵部尚书徐夏威随后也做了同样的事情,而且还请求皇帝准许他亲自到青州坐镇,一来避避朝堂上的风头,二来要将卫署临设督查司的气焰打压下去……

    谁知一向态度很不明朗的皇帝爽快地准允了他的要求,并且私下里表示:朕绝对相信兵部的所作所为,不要有思想包袱,到了青州放手去干!

    徐夏威当即感激涕零,谨遵教诲。

    事后终于有人看出了这件事背后的猫腻:原本围绕李毅而生出的整个事端,使得大家一顿乱斗,到最后谁也没捞到好处,谁也没达到目的,最终受益的,似乎只有那个即位六年来碌碌无为、毫不起眼的丰庆帝。

    这些及早醒悟的人当中,有力保李毅的门下侍郎曹梓,有落井下石的中书舍人杨询,有作壁上观的尚书仆射窦恒,还有几乎不问朝政的老辅国将军、上柱国裴征……

    可是光靠这些人的醒悟根本左右不了大局,这个最初所谓“青州行营功过督查案”的事件已经彻底偏离了正轨,下面的人不是自成派系互相攻击就是望风骑墙惶惶不可终日,政事堂多年来努力维持的君臣权利平衡已经严重倾斜!

    而对于老老实实待在青州的李毅的是非功过,早已经不是那么重要。

    而青州行营这边,左路军兵马司宣布了刚刚接到的,对于青州行营后军昭武校尉陆鸿的处罚决定:降一级为正六品下昭武副尉、罚俸一个月,出任青州行营后军检校副指挥!

    欸?不对啊!这他娘的到底是处罚还是奖赏?

    大家嘴上不说,却都是满肚子的狐疑。

    但是除了前军甲旅旅帅徐贲大呼小叫鸣不平、并声称要到兵部去检举以外,没有人对这件事发表任何异议。大家都在拼了命地忙于应付突然发疯的汤柏、应付四处伸手打板子、查纰漏的兵部临设督查司。

    至于汤柏为何突然如此反常,没有人知道原因。

    而看似已经从漩涡中跳脱而出的陆鸿,此时已经穿过了六乘驿与县城之间大雪铺就的道路,保海县南城门就像一个张开着臂膀的母亲,拥抱着她英雄般的孩子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