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乱臣贼子在线阅读 - 第164章 不虚此行

第164章 不虚此行

    c_t;都昌城,孔融听闻卞南大军来袭,李贤主动率军出击的消息之后彻夜难眠。[txt全集下载75txt.]。更新好快。

    战况如何?东莱军是胜是败?贼寇又到了哪里?

    孔融身居高位,数年来掌控一郡之地,对他而言,朝政糜烂,权贵跋扈,天子式微,仕途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追求了,与其到都城做一个有名无实的上卿,倒不如待在地方,守护一方安宁。

    其实孔融的想法也很简单,他没有太多的野望,一心只求自保,只想在‘乱’世来临之际不被他人侵扰。

    如何才能自保?自然要有一支令人生畏的军马,一名百战百胜的大将。

    毫无疑问,李贤的东莱军就符合以上的全部要求。

    在过去的一年里,靠着东莱军的震慑力,北海国歌舞升平,没有发生一起外敌入侵的战事。

    如果是之前,孔融兴许会以为是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天下人,让他们懂得了“孝义恭悌”,可自打上一次被管亥围困了半个月之后,孔融便知道,空有名望,只会让自己成为人人试图取而代之的活靶子,只有自身实力够强,才会让人不敢小觑。

    换句话说,是李贤给北海国带来一年的安宁,眼下,他率领兵马出战三倍于己的敌寇,战况究竟如何?

    孔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实在是承担不起没有李贤,没有东莱军的后果。

    针对李贤自作主张,主动迎战黄巾的决定,国相府内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班人马,其中一部分自然是毫无保留的支持,另外一部分则是吹‘毛’求疵一般的反对。(棉花糖

    “使君,李贤恣意妄为,胆大包天,没有军令便自行出击,这等行径实在是狂妄至极,为正试听,请使君对其严加惩处”

    “笑话,卞南可是有万余兵马,而我北海国满打满算也不过这一个数字,据我所知,剧县的李贤与太史慈两部人马加起来堪堪超过五千之数,这么点人手,如果不能主动出击,只会被黄巾不断欺扰,疲于奔命,莫忘了,兖州刺史刘岱是怎么败的”

    刘岱被卞喜兄弟杀死之后,他已经成了一个失败的典型。

    堂堂的兖州刺史,到底是怎么败的呢?

    据说,刘岱就是中了卞喜的调虎离山之计,麾下‘精’锐首尾不能相顾,这才被贼寇趁机直捣中军,杀了刘岱。

    这样血淋淋的代价自然惨重无比,而兖州在刘岱死后,一夜之间大‘乱’。

    即便曹‘cao’自领兖州牧,这样的情景也没有太过好转。

    同样的事情谁也不想发生在自己头上,兖州已成前车之鉴,北海国说什么也不能重蹈覆辙。

    国相府内的大小官吏都是北海国内各股势力的代言人,而他们恰恰与黄巾军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果是曹‘cao’、袁绍,本地的豪族还有可能首尾两端,举棋不定,可敌人是黄巾,他们心狠手辣,绝不会因为世家大族的身份而心慈手软。

    青州、兖州多地的世家豪族不就是惨遭黄巾毒手,满‘门’尽丧吗?

    吵来吵去,孔融早已经心烦意‘乱’,战局不明朗之前,他自然不会随意责罚李贤,孔融还指望东莱军能够进一步威慑宵小呢。

    没有李贤,仅靠太史慈炼就的新军,肯定抵挡不住环伺的群狼。

    正是顾及到这一点,孔融才对李贤多有忍让。

    如若不然,孔融早已经派人取而代之了。

    联姻毕竟不是长久之道,现在的李贤并无贰心,可谁能够保证他会一直如此呢?

    卞南麾下部众足足有近万人,而李贤兵马不过三千五百人。

    以少胜多,战后如何收尾也是个颇费力气的事情。

    在河谷内休整了一夜之后,翌日一早,东莱军又忙碌了一上午的时间才把战场打扫完毕。

    战后清点战果,东莱军足足收获了四千多斤钱货,两百匹战马,角弓一千具,箭矢一万枝,长枪五千根、刀具两千柄,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钵满盈溢。

    不说别的,单是这些战利品都足够东莱军忙碌一些日子的了。

    告捷的使者早已经抵达了剧县,坚守不出的太史慈听闻消息之后大喜过望。

    万余黄巾,李贤一战而胜,这等辉煌的战绩,放眼整个青州郡,也只有李贤能够做到。

    按照李贤的要求,太史慈当即征集调拨县内的所有车马,李贤需要它们来运送战利品。

    又过了几个时辰,不眠不休的报捷使者终于来到了都昌城。

    隔着老远,使者便放声高呼:“报,大捷!”

    城内的乡民百姓早就听说了黄巾再度来袭的消息,据说贼寇足有一万之众。

    难道说,夷安城的李使君真的击败了黄巾?

    那可是击杀兖州刺史刘岱的凶手呀!

    乡民愚昧,在他们眼里,兖州刺史已经是天大的官儿了,而卞南能够击杀刘岱,危险程度便远远高过了管亥。

    如果不是听说北方有李贤坐镇,说不定城外的乡民早就打点行装,进入郡城避难了

    现如今,军卒报捷而来,看模样,前方应该是打了胜仗。

    情况到底如何?

    报捷的兵卒一路畅行无阻,没多久便来到了孔融的国相府。

    甫一见面,孔融便着急地问道:“李贤赢了?”

    兵卒虽然早已经身心疲惫,可还是强撑着应承道:“回禀使君,大获全胜,匪首卞南当场授首,我军阵斩贼寇四千,俘虏五千有余!”

    “哈哈,果真如此?李贤真是我北海国内第一将!”孔融大喜。

    稍稍平复了‘激’动的情绪,孔融又问道:“东莱军战损如何?李贤又身在何处?太史慈呢?”

    “我部兵马伤亡近千,李使君率领大军在广县休整了一夜,我估‘摸’着明日即可抵达剧县,太史将军一直待在剧县,以防不测,流民营平安无事”

    前来报信的军卒也是个聪明人,三言两语就将孔融关心的事情‘交’待清楚。

    孔融心头舒爽,大笑道:“好一个平安无事,看不出李贤小小年纪,思虑竟然如此周全,竟然还留了太史慈这么一手,好,实在是好的很,来人呐,看赏!”

    “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