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武侠小说 - 醉枕长安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五章 水火不容佛遇道(上)

第二十五章 水火不容佛遇道(上)

    九重皇城大明宫,每日都有五班人马轮换把守,此时正到了第三、第四两拨人马换岗之时,双方队正验过口令,看了腰牌,便准备交班了。而李弃歌和鉴空所乘的那辆失控的马车,也就在此时,正朝着大明宫的宫门直冲而去,转眼间已经到了百步之内。

    大唐立国以来,这皇宫内院之中的动乱就没停息过。

    当初的秦王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从长兄手中硬夺了皇位;女皇武则天建立的周朝,到了末期,也发生了张柬之等人策划的“神龙之变”;再到后来,当今圣上李隆基早年与太平公主李令月的宫廷斗法,亦是发生在武德殿和虔化门。

    这三次动乱,无一不是发生在宫内的兵变。所谓“前者之鉴,后车之师”,故而当今圣上李隆基在登基成为天子后,着重加强了宫门内卫的防御。

    守卫皇城的五班人马,都是羽林军中的精英,而其领队的队正,更是当年参与过边疆战事的百战之兵。每班人马足有数百人,分别守于大明宫各个宫门处,装备也极其精良,从长弓到劲弩、从长枪到铁盾,使用兵器之人乃是经过层层训练,与其他兵种配合极为默契。

    这些人马的任务只有一个:未经宣召,擅入皇城十步之内者,杀无赦!

    此刻,恰逢两拨人马换班之际,前一班未散,后一半又至,加起来足有三百多人,而李弃歌和鉴空所乘的马车,就在这三百多人的注视下,距离皇城越来越近。

    那两队人马本来并未在意他们,毕竟长安城这么大,每隔几天就有人惊了马,其中也不乏朝皇城冲过来的情况,可是那都是平民百姓惹的事,既然是平民百姓,哪有冲撞皇城的胆子?这些士兵们早已见惯不怪了,也就不大放在心上了。

    可是看着看着,他们发现情况有点不对。

    那马车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越冲越快,转瞬间已来到皇城之外约五十步的地方。这可惊坏了那些士兵,两个队正本打算交班,此时见到这种情况,异口同声的大喊了一声:“结阵!准备迎敌!”

    也亏得那些士兵训练有素,迅速的结成了一个矩形的防御战阵,厚厚的铁盾兵站在最前方,将一人多高的大盾立在身前;随后是长枪兵,一杆杆长枪穿插于铁盾的缝隙之间;最后是弓弩手,拉开弓弦,如满月一般,每一个士兵,从头到脚都绷紧了神经。

    在李弃歌和鉴空的车后,荆天留正死命的抽打着胯下的坐骑,只盼能追上前方的马车,也好拉住惊马。

    方才,李弃歌的马车失控之时,众人还以为李弃歌是在胡闹,唯有荆天留生性谨慎,多加了一分小心。果不其然,那马车一眨眼的功夫冲出去老远,早已留神的他当即解开自己马车上用来拴马的绳索,灵活利落地翻身上马,直奔前方李弃歌追去。

    荆天留眼见着就要追上李弃歌二人的马车,可是那马车距离皇城也越来越近。加之看到前方皇城守卫依然结阵,一派肃杀之气,说不出的压抑。荆天留也是额上冷汗直冒,心道:“早听说皇城守卫森严,若是未经宣召擅闯皇城,十步之内不留活口!这下可难办了!”

    想到这里,索性松开马缰,利用扎实的下盘功夫,稳稳地在马背上侧身站了起来,双腿微微弯曲,像一只狩猎之前的豹子,每一寸肌rou都蓄足了力道,看准马车所在,猛地扑将过去。

    李弃歌和鉴空只觉得身边车板一沉,荆天留已然准确的落在了二人中间。见到这手轻功,此时虽然形势危急,鉴空却也赞了一声“好”。

    换做平时,依着荆天留彬彬有礼的性子,定要与他谦让一番。可此时却无暇与他客气,双手向前一探,扯住了马儿的缰绳,使出全力,双臂回拉,那马儿的速度顿时缓了下来。

    可那是一辆急冲的马车,前冲的力道之大非同一般,又岂是说停就能停的?于是那马车仍然已逐渐变慢的速度,逐渐接近皇城。

    四十步……

    三十步……

    二十步……

    每一个守卫皇城的士兵都如临大敌,他们看得出来这是一场意外,也不想动手杀人,可是倘若对方真的冲进了皇城的十步范围之内,那就非杀不可了,因为这是士兵们的职责,如果他们不动手,就要受军法处置。

    就在马车距离皇城还有十五步左右的时候,从一众士兵所结成的军阵之后,突然飞出一人,那人一声灰色衣衫,在头前士兵的肩上踩了一下,借力而出,来势便更快了。待那人赶到李弃歌三人的马车之前时,马车距离皇城刚好十步。

    但见那灰衣之人双掌在胸前虚捧,像是在画一个圆、又像是捧着一个球,双臂顺着那圆形不断地舞动,内力随着双掌的舞动而缓缓溢出,初始之时如潺潺溪水,而后便似滔滔大江,那股内力柔和的很,方与马儿接触,马儿便不由自主的给他的内力带的偏离的方向。

    在这灰衣人的牵引和荆天留的回拉之下,那马儿已经不在直线奔跑,而是向左侧颠了几步,并且缓缓停了下来。如此一来,自然脱离了险境。

    李弃歌长舒了一口气,从马车上跳下来,犹自惊魂未定的拍着胸口,感觉一颗心脏仿佛要冲出胸膛来。

    又深呼了几口气,李弃歌走到那灰衣之人面前,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謝道:“在下多谢兄台救命之恩,敢问兄台大名。”

    此时,李弃歌才看清那人模样:那人竟是个道士。

    原来那一身灰色衣服乃是一件有些褪了色的道袍,这也是李弃歌看到了对方胸前那有些模糊不清的阴阳鱼图案,才猜出来的。道袍的腰部用一条黑色带子系住,腰间插着一把拂尘,背后还背着一把剑。

    至于那人的长相,只有一个字能形容,那就是“冷”。

    他本就是面无表情,一张脸也是棱角分明,倒像是用斧砍刀劈而过一般平整,眼神中更是流露着一股子无欲无求,嘴角动也不动一下,看李弃歌过来,只是微微的转动了一下眼珠。那倒是本来与李弃歌年岁相若,可他这副模样却像是比李弃歌老了二十岁有余。

    在李弃歌所见过的人中,唯有邓无期是他这般模样,但邓无期与人熟络了之后,也经常面露笑容的。随意看到他这副怪模样,李弃歌不由得皱了皱眉。

    “我来与你见礼,你至少也该回复两句客气话,为何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李弃歌腹诽道,“而且江湖中用剑之人无数,哪有人将剑背在背上的?如此一来怎么将它拔出来?难道它是活的,会自己出鞘不成?”

    那道士看了李弃歌一眼之后,便又向李弃歌身后望去,李弃歌眉间一挑,扭头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发现这小道士盯着的人居然是小和尚鉴空。

    “佛道两家已经水火不容到这个地步了?”李弃歌小声地自言自语道。

    而小和尚鉴空此时也正不卑不亢的看着那道士,荆天留在一旁好奇的问道:“怎么了?你们认识?”

    鉴空叹了口气,说道:“何止认识。”说完,跳下马车,一步一摇的来到那道士面前。

    “巧啊,你怎么在这?”鉴空说道。

    “我还要问你呢。再说了,我可是刚救了你一命。”道士回答道。

    “对不住,我可没打算谢谢你。”这鉴空居然一改和善的模样,变得倔强并且充满傲气。

    “哼!你师父是这么教你的?”那道士嘴角一扬,居然笑了一下,不过是冷笑。

    “我师父和我说,生老病死都是天数。”鉴空回答道,“小僧若是今日命不该绝,你救不救的,都没什么关系;若是注定该命丧于此,那就更不劳你费心了。”

    “五年前赢了你,咽不下这口气吧?”

    “可是十年前赢的人,是我。”鉴空双手合十,歪着脑袋说道。

    “那又如何?至少这几年我的功夫都强过你。”道士语气中颇有些得意,但是仍然是面无表情。

    “未必……”

    那道士听了这两个字,又是一声冷笑,随后右手抽出腰间拂尘,轻轻一甩,将拂尘往左臂上一搭,同时左手伸出食中二指,捏了个剑诀在胸前,不屑地说道:“那你是想手底下见真章了?”

    鉴空见对方亮出了拂尘,也是一笑,左手仍然立在胸前作礼佛状,同时右手伸入怀中,掏出了一串一尺来长的佛珠。

    那佛珠黝黑黝黑的,也看不出是什么材质,但鉴空随手一捻,佛珠之间相互碰撞,发出的居然是金铁相交的声音,如此看来,那佛珠所用的材料也是某种金属。

    李弃歌见鉴空取出这佛珠,方才明白过来,鉴空应该是用这佛珠做兵器的。至于这灰袍的小道士……

    天下间,能和鉴空成如此剑拔弩张之态的,除了龙虎山的传人,还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