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热血残汉在线阅读 - 第五章 各怀心思

第五章 各怀心思

    这时一直在沉思的杜畿突然开口打断他道:“不错,德容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我既然身为大明之相,自然当全心全意为大王效犬马之劳,又怎么能一直三心二意呢?”

    “大汉的气数已尽,谁又曾见过死灰能复燃的?现在所谓的朝廷不过是曹cao手中的一个傀儡罢了,这样的朝廷又岂是值得我们为之效忠的对象?”

    “当今天下各处百姓皆是困苦不堪,唯有我大明蒸蒸日上,取大汉而代之的时候到了。我这就上书劝进大王称帝以明心迹。”

    张既大喜,不禁手舞足蹈道:“兄长能及时幡然醒悟,以兄长这些年的兢兢业业,以大王对兄长的信任,这朝廷之中还有何人能动兄长分毫?”

    “杜畿绝对不能动。”说话的人却是宁馨。

    那日听了宁馨的建议后,段雁以静制动结果大获全胜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对这个之前并未真正放在眼里的老妇人真是又感激又佩服。

    在听到宁馨病危的消息之后,她立刻放下一切事务赶来亲自陪伴在她的床前,甚至亲自为她端汤倒水。

    宁馨见状也不由得心里感激,毕竟不管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以段雁今日的身份能做到这种程度也足以让人感激的五体投地了。

    所以在突然变得彻底清醒了之后,她知道自己的大限到了,决定把自己这些年来的一些心得全数告诉段雁。

    “您以为段家之所以反对您真的只是因为杜夫人的妒忌和王夫人的不满吗?不是的,从大王活着回来的那一刻起,您就是他们的眼中钉了,这是怎么都不可能化解得了的。”

    “因为大王没死,而您又这样年轻貌美,一旦日后生下个一男半子,那世子的地位就危险了,而段家的生死存亡早已经和世子彻底的绑在了一起。”

    “这一次风潮之中最后您笑到了最后,谁能不怀疑您是幕后的黑手?就算不是您最后也会扣到您的头上。”

    “只有大王不会,因为大王的耳目实际遍布宫中,他十分清楚您什么都没做,所以不会疑心您。”

    “这一次您好在是没有动作,否则您只怕不但得不到大王的信任还会有性命之忧呢。”

    “但是大王对您的信任还十分脆弱,他也绝不会允许您真的和他平起平坐,这是连当年夫人在世的时候都做不到的事情,又何况您呐?”

    “所以您必须继续忍耐,反正有大王在,这些人也动不了您分毫,不是吗?”

    段雁轻声道:“大姑,谢谢您的指点,我一定会继续忍耐的。”

    宁馨勉强笑了一下,低声道:“永远不要试图挑战大王的智慧,切记,切记。”

    说完她只觉得头一晕,眼睛一黑倒在了床上,段雁见状立刻唤医者进来可是已经无济于事,这个忠心耿耿的老妇人终于追随她的老主人去了另一个世界。

    看到此情此景段雁不由得一阵悲凉,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一个得力的臂助,还因为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段宁,窦静,曹华、蔡琰,包括自己,这些人哪一个不是过得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遭了别人的暗算?生怕因为一不留神而触怒了李归?

    看似风光无限的荣华背后,这个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就算是这些女卫,她们的境遇也是同样可怜,本身就大多是孤苦无依之人出身,入宫之后更是彻底断了和外界的联系。

    虽然理论上她们有选择离去的权力,但是对于外面世界的陌生,对于艰苦生活的畏惧,使得她们实际上根本不可能离开内宫。

    所以在段宁死后她们不得不选择依附到自己这里,可是自己的未来又在那里呢?

    宁馨的话是对的,段雁自己心里其实也早已有所感悟。

    自己现在还没有孩子,已经招致很多人的恶意猜测,这要是有了孩子那还得了?

    可是身为一个女人怎么可能不要自己的孩子?没有孩子的人生是残缺的,是可悲的。

    可是真的有了孩子的话,孩子能保得住吗?

    段雁失魂落魄的走出了院子,只觉得这长安城竟然是如此的寒冷。

    同样感到刻骨寒冷的还有荀攸荀公达,自打李归避往岐山不见群臣之后,他就也放下了所有的政务闭门不出。

    他原本相信时间可以让李归重新平静下来,明白自己等人的心迹,可是后来发生的一切让他感到的只有刻骨的寒冷。

    自打李归请他出山以来,君臣之间可算是鱼水相得。

    李归对他十分尊重,但有推荐之人都会优先录用,但有谋划也基本都会采纳。

    而他这些年为李归鞠躬尽瘁,虽然还不能说死而后已但是也是问心无愧,西定凉州、北击鲜卑、东克并州,那一战没有他的心血?

    但是自打李归遇刺之后,他明显感到了自己和李归之间的疏远,不,是李归和所有文臣之间都有些疏远了。

    先是纵胡兵劫掠河北,这是李归以前绝不会做的事,可是李归现在不顾群臣的阻拦还是一意孤行的做了。

    虽然这样的行动确实是一举击垮了袁绍,可是也顿时使得秦州彻底成为了众矢之的。

    而这次突然发动的学生运动更是让荀攸有点心灰意冷,他就不明白究竟是什么使得李归忽然之间变得这样的迫不及待?

    难道仅仅是因为那几个借着和亲的由头跳出来擅议朝政的小丑般可笑的清流?或者是百姓们流露出来的对于和平的真切盼望?

    不,这些都不应该是主要的原因,因为李归以前面对过比这些要严重得多的事情,那时的他是多么的从容!

    他那种优雅从容的气魄一直是最让荀攸为之倾倒的地方。

    是猜忌,是他临危时自己等人的做法让他产生了猜忌之心,而这猜忌之心一点一点的萌芽,以至于变成了今天的滚滚洪流,可叹自己发现的太晚了。

    按理说已经到了这般地步自己本应该就此离去,但是自己却真的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