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求生在线阅读 - 第454章 农学之论(上)

第454章 农学之论(上)

    金黄色的太阳缓缓爬到头顶,当所有人都等的有些不耐烦之时,南京镇守太监张彝宪这才轻抚了一下身上的蟒袍,对众人拱拱手大步走上高台。

    张彝宪缓步登上高台,朝台下拱手道“应山东总兵刘济民之邀,杂家今日特来主持今天这场比试,其目的就是化解东林士人与刘总兵的一些言语上的纠纷与争执。但无奈的是两方之间的分歧较大,经过两方的磋商之后,他们将采取比试的办法,解决冲突。

    人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东林与刘总兵分属文武两个不同的领域,所以为了比试的公平性,这场比试将不采用文斗,武斗只论其他杂学。

    因为此次前来挑战的东林士子人数较多,为了节省时间,杂家与魏国公,兵部尚书吕大人等人商议过后,让刘总兵出了十道题,这十道题分别涉及天文,历算,数术,水利,农学已经治国之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挑战者只有答对了其中的任何一道问题,就可以登上擂台挑战刘总兵本人。挑战的规则是由两方各出一道问题,答不出者为败。

    只要战胜了刘总兵,挑战的胜者不但可以获得由刘总兵本人提供的一万两白银,还将获得兵部尚书吕大人与杂家的联名推荐以及诸位秦淮名妓的同游之邀!

    好了,废话杂家也不多说了,诸位可以开始答题了!”因为这场比试的主角并不是张彝宪所以他也没有表一些官方的长篇大论,而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比试的原因与规则之后就立即命十几个士兵将刘凡的十道题分别挂在高杆上供台下的东林学子们观看

    张彝宪走下台之后,台下的人群顿时一片哗然,本来南京城的百姓们还以为可以看到一场盛大的诗词歌赋比试,没想到居然只是一些杂学,众人见状不免有些失望。但是刚才张彝宪也说过了东林于刘总兵之间分属文武两个不同的领域,各有擅长很难一较高下,所以才选择杂学。众人细细的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无奈之下只好接受了这个解释。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不知道是刘凡出的题目太难还是东林诸人并不擅长这些“杂学”整整半个时辰过去了,还是没有一个人答对刘凡的这些问题登台前来挑战刘凡。就在南京城的百姓们大感不耐烦以及深深鄙视东林才子们的时候,突然听到柳如是柔柔的声音响起“请问哪位是顾绛,顾忠清先生?您的答案是正确的,您可以上台挑战了!”

    听到柳如是的话,人群大哗纷纷称赞道“顾忠清先生么?果然不愧是江南最有名的大才子之一啊!这么快就答对了!”

    顾忠清?刘凡有些纳闷,他出的这些题可是结合后世的一些知识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啊!按照东林党的水平来说应该没有几个人可以答出来啊!怎么现在却突然冒出一个顾忠清?虽然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但看到人家已经登台了,刘凡还是起身走向高台。

    顾忠清的名字刘凡可能没听过,但是他的另一个名字顾炎武刘凡肯定是知道其大名的。顾炎武本来是没有来南京的,但是这次东林败的太惨,加上复社的诸人又不太擅长数术农学等杂学所以复社魁亲自写信邀请了复社的一些领袖级大人物前来助拳,顾炎武就是其中之一。顾炎武此人除了诗词文章很好之外,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是一个比较“全能”的大才,这次就是他率先回答出了刘凡的问题。

    大步走上高台,刘凡大量了一眼这位中年文士,拱手道“胶州刘凡见过这位先生,敢问阁下桑梓何处?”

    那文士见刘凡态度恭谨有礼,原本板着的脸也略微有些缓和,拱手回答道“昆山顾炎武见过刘总兵!”顾炎武虽然语气很恭敬,但却并为躬身行礼,看得出他对刘凡这个武夫不怎么感冒。

    “顾炎武!?”刘凡大惊,没想到他的第一战就碰上了顾炎武这个后世闻名的大名人。一时间,刘凡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了。

    沉默半响,刘凡率先抬手示意道“既然顾先生是挑战者,那理应顾先生先出题。顾先生请吧!”

    顾炎武点点头道“那顾某就不客气了,久闻刘总兵善于雄辩,顾某自问不是对手,所以这次顾某只提问题,不做辩论。”顾炎武沉吟片刻道“当今天下灾祸层出不穷,旱灾,水灾,蝗灾频,中原饿殍遍地已成为困扰天下有识之士的重大难题之一。炎武听闻刘总兵精于农学不知可有解决之法?”

    刘凡眼前一亮,暗赞一声,不愧是流芳百世的人物,单单这个心性胸襟就比所谓的“复社四公子”高出不止一筹。看看人家的问题,直接问出了困扰大明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虽然很欣赏顾炎武的人品与才学,但他现在是敌人。刘凡也不好表现的太热切,想了一会回答道“就气候上来说,现今天下处于小冰河气候,天气由暖转寒,气候巨变引起天气反常所以自然灾害频,根据本督的估计这种气候最少还要持续十几年的时间。天灾属于自然伟力作用下的结果,人力不可改变,想要解决灾情问题,唯有从自身入手才行。本督以为,要想解决中原百姓的困境,只要两个办法,一个是朝廷加大赈济的力度,从其他省份调拨粮食一解燃眉之急。二是引进一些抗旱,抗灾的作物取代粟,麦,高粱等受气候水文条件制约较大的作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去岁,本督从海外引进了一些如马铃薯,番薯等高产抗旱的作物在汉中试着种植,效果还不错。如果可以大量推广的话,就算无法彻底解决灾情,最起码也可以保住百姓们不会被饿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