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港资厂招工记(3)
当天与柳小絮一起参加面试的都是二十岁多岁的年轻人,且都有初中或高中文凭,他们正好符合工厂的招聘条件,一有年轻,二要有文化,因为电子厂很多电子元件,线路板等材料,相对于制衣厂来说,工人必须要有点文化才容易培训。 杜生面试完毕后,便在每张表上都签了名,表示同意录取柳小絮一行人。 柳小絮后来得知杜生并不是人事部的最高领导,人事部的管理层除了他以外,还有好几位,依次往上是:大陆人事经理,香港经理和香港副总。 由于车间工人的面试程序比较简单,按照公司规定,所有车间工人只要通过了杜生的面试,且身体健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就可以进厂。 相对来说,对办公室管理人员的要求就比较严格,除了要经过杜生初试这一关外,还要经过部门主管,人事经理和香港经理面试,合格后方可进厂。 面试完成后,杜生将表格递给颜小姐,吩咐道:“我在每张表上都做了批示,你按照我写的工种给他们分配车间就行。” “好的。”颜小姐毕恭毕敬地答道,在杜生面前,她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说话的声音柔柔的,脸上也挂着迷人的微笑。 她在杜生面前的表现,跟刚才在保安室里的凶神恶煞相比,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看得出她是一个深谙职场潜规则的老油子,已经学会了”八面玲珑”的生存手段,”一会做人,一会做妖”,在什么样的人面前说什么样的话。 杜生是她的上司,她就极力讨好,巴结;而那群弱势的求职者,在她面前就像一群要饭的收花子,她就可以鄙视,看不起他们,以此显示出她的身份要高人一等。 这些所谓的”职场面孔生存法则”,柳小絮当时并不懂,直到日后在东城打工多年,辗转换了无数份工作后,她才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 杜生交代完颜小姐后,又转向柳小絮等人,“哼哼啊啊”地清了几声嗓子,cao着半普通话,半广东话的腔调,傲慢地说道:“在场的各位都比较年轻,啊,嗯,嗯…。。体质应该还不错。这个呢,在你们进厂之前,我要给你们讲清楚,啊,这个呢,在车间里做事很辛苦,你们要有思想准备。啊,知不知啊,如果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好,估计呢,吃不了这里的苦,下午就不要来报到。嗯,嗯,啊,这个呢,免得耽误大家的时间。”杜生的普通话很不标准,他讲得很吃力,初到广东的柳小絮听得更加吃力,有些话她根本没有听懂,只是凭感觉乱猜。 作为人事部主管,杜生的工作就是面试进厂人员,他几乎每天都要面对一大群来自全国各地,素质参差不齐的外来工。 在那群弱势的求职者面前,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优越感,职业的特性,让他习惯了在他们面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他讲话的语气和态度,很像国企里的那些领导,都喜欢打着官腔,嗯嗯啊啊个不停。 “听清楚了吗?”杜生清了清嗓子,严肃地问道。 “听清楚了”柳小絮等人小声回答道。 “OK”杜生突然冒出一句英文单词,听起来洋不洋,土不土的。 柳小絮日后熟悉港资厂的管理模式后,得知那些香港人平时说话都喜欢夹杂着一些英文单词,以显示他们的身份不一样。 杜生不是香港人,但是他长期与香港上司打交道,自然也习惯了他们的说话方式,时不时夹杂几句掺和着白话,英文单词的句子,以显示自己的身份比车间工人高人一等。 接着他打开一本随身带的资料夹,说道:“现在我给你们讲讲工厂的规章制度,以便你们对工厂的管理模式有大致的了解,具体的厂规厂纪,等你们进厂后车间主管会给你们上培训课。” 打开资料夹后,他将厂规厂纪逐条念出来:“每天正班时间八小时,工资8。2块一天,晚上加班费1。5倍,星期天白天算加班,加班费1。3倍,晚上加班1。5倍。三个月试用期后,如果上完整个月,会有30块钱的全勤奖。” 柳小絮听了半天,也没有弄明白加班费该怎么计算,虽然满腹疑惑,但是望着杜生冷冰冰的面孔,她也不敢吭声。 念完工资条款后,杜生又开始念工厂的惩罚条例:“上班时间不得有迟到早退,如果迟到或者早退,五分钟之内扣款10块,超过五分钟,全天无薪包括当天的加班费全部扣完;请假一天扣完所有的30块全勤奖,辞工必须提前一个月提出申请,所有辞工人员一律扣除半个月工资;旷工三天,算自动离职,无薪出厂。在职期间不管身患何种疾病,一律开除出厂,不得向工厂提任何要求,进厂申请表上已经写得很清楚,本人保证身体健康,没有任何欺骗行为,任何在工厂上班期间患病,一概与工厂无关。上班时,不得无故向管理人员提出特殊要求,主管吩咐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不得拒绝或顶撞上司,不得越权提无理要求,一经发现无薪开除出厂。”
这些苛刻的厂规厂纪听得柳小絮心惊rou跳,在省城国营工厂她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么苛刻的罚款条例,不明白外资厂和国营企业的差别怎么这么大? 虽然工资很低,不过柳小絮还比较满意。她一边听杜生讲话,一边默默地核算工资:8。2块一天,一个月30天,就是246块,外加30块全勤奖,共有276块,加上加班费一个月应该有500多块,比在省城做临时工强多了。 尽管还没有进厂,她也不确定到底能不能适应大成厂的工作环境,不过想到工资,她的心情就轻松了很多,甚至庆幸自己幸亏从省城辞职来东城打工,要不然永远也领不到这么多的工资。 当时还没有进厂,她根本不知道大成厂的劳动强度有多大,也不知道这家工厂的管理方式有多严格。日后她在东城进过很多工厂,可以说大成电子厂是她亲身经历的,管理方式最为苛刻,车间工人劳动强度最大,生活待遇最差的一家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