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绝地狂飙在线阅读 - 237章 刺客?

237章 刺客?

    “有刺客!”

    两人都同时直呼了一声,便刀来剑往地打了起来,人影夹杂着刀光剑影,动作都快到旁人根本看不清,只听到连续不断的“哐当、哐当”刀剑撞击声响。

    杨光见状不妙,赶快低喝一声:“误会,都赶快放下兵器。”

    听到杨光声音,两人往后跳开,却仍用兵器警惕地指向着对方,不敢有一丝的松懈。

    显然,双方都察觉到对方手上刀剑功夫之高,是自己生平所仅见,自己不一定能制服得了对方。

    看到两人停手后,像两只准备打架的公鸡一般对峙着,杨光有些哭笑不得,移步走到两人中间,说道:“你们放下兵器,都是自己人!”

    王余佑闻言毫不怀疑杨光的话语,遂收刀入鞘,并问道:“既是自己人?她为何要女扮男装?”

    “那是他要我这样做的啊?”

    原来这个士兵是女扮男装的单珮,她换了普通的士兵服装后,一直等再门外,见杨光走出来,便跟在身后。

    王余佑一眼就看出她身材手脚动作是个女子,且是个受过严格训练的用剑高手,还以为她是满清派来刺杀杨光的刺客,杨光一有疑问便即刻拨刀出鞘。

    而当王余佑拨刀出鞘时,单珮还以为他要对杨光不利,二话不说便拨剑出鞘,导致了一场小小的误会。

    “你们真是棋逢对手的高手啊!”杨光赞叹了一下,扭头对单珮说:“单珮你的剑法能与王先生打成平手,确实很厉害,不过,你还是先去教徐瑶徽那些医护人员几招保命的绝招,以防她们万一有一天与清兵短兵相接时,也好有一点自保的本事吧!”

    “你不能说话不算数!”单珮还以为杨光是想再次拒绝自己加入铁血军,顿时眼眶微微发红,几乎就要掉下泪水来,声音有些哽咽地说:“我师傅这几天在这里的时候,就想到这个问题了,教了徐jiejie她们一大群人不少使用短刀、剪刀保命的绝招,万一面对清兵,她们也不会一无所有的。”

    “啊,这样啊!”杨光不知所谓地应了一句。

    “单姑娘的剑法很不错啊!我都差一点不是对手,有她在铁血侯身边,实在是防刺客的利器。”王余佑看到两人的话语间似乎有点微妙,在旁边赞叹了一声帮着她说好话,也是为自己刚才与她的误会找个台阶下。

    杨光见单珮就要哭泣起来,他是受不得女孩子哭泣的人,心里顿时一软,点头说道:“那好,你就暂且跟在我身后,但一切都要服从指挥,不得乱来,否则军纪军法会严惩你!”

    单珮见杨光终于答应她,立即破涕为笑,学着士兵们向杨光的立正敬礼,大声道:“是!”

    杨光带着王余佑要去的地方,是生产兵器的兵工厂。

    杨光口中所说的兵工厂,其实也就是一个大铁匠作坊,在远处便听到里面叮叮当当的金属砸打声音不断。走进围墙去,看到一个令人震撼的场面:铁炉火光闪烁,无数的铁锤扬起砸下,无数的人影在期间晃动着,一排排的火铳火炮被送到门口冷却检测,检测合格的立即装箱打包送走。

    王余佑拿起一支火铳打量了一下,立即发现与他以往在明军中所见的火铳不同,再拿起另一支一看,与前一支是一模一样的,再看其他火铳,都是如此的,便疑惑地问:“这火铳里面怎么都刻有线条?”

    “这正是我军火铳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杨光微笑着说,捻起一颗铅制子弹递给王余佑,说:“王先生看看,这与别的火铳子弹有什么不同?”

    以王余佑的观察力,立即发现这子弹与其他明军子弹不同的是,子弹的底部是中空的,他自己去捻起几颗子弹,一看全是如此,大惑不解地问:“这是为何?”

    杨光侃侃而谈:“火铳膛线、子弹底部中空,在火铳口径不变、火药爆炸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让装填弹药变得容易,让子弹的射程成倍增长,让射击变得更为精准。我军使用这些火铳,口径比清军火铳口径要小,但射程至少比清军火铳要远了五成以上,更重要的是我军的火铳实现了标准化的……”

    王余佑已听顾全说过杨光设计的火铳射程是成倍增长,对此半信半疑,于是,杨光领着他和单珮带着两支火铳到靶场试射,发现射程果然全部达到一百六十步以上,不由得信服了,当杨光说起其他火器的射程数据时,都是深信不疑了。

    但他对杨光所说的很多名词却是很不解:“何谓标准化?”

    “其意思是所有火铳口径是统一的,所有子弹重量、口径是统一的,火铳的所有配件尺寸是统一的,同口径子弹可以在任何一支火铳上使用,任意一个配件可以在所有火铳上使用,在战场上一支火铳坏了,其配件可以拆下来用在其他火铳上。另外更重要的是统一了标准,火铳、子弹可以在后方大规模生产。”

    这个时代的火铳,口径混乱不堪,一支火铳的子弹很难在另一支火铳上使用,效率极低,后勤保障也有很大的麻烦,一个火铳兵不但要在战场上拼杀,还要在战后自己去融化铅块去做子弹,在战场上打完自己做的子弹,是不能使用战友的子弹来补充使用的。

    王余佑听后甚为赞赏:“据史书记载,战国时代秦国大军的弩机配件可以互换,菱形箭头尺寸几乎完全一样,这就是标准化,不过,后世的兵器逐渐自行其是,想不到铁血军重新按秦军的标准来打制兵器!善哉!”

    “这还不是我要的兵器最终样式,最终的火铳要是能在枪膛后面装填弹药,那我军将可彻底实现全火器化装备。不过,这样的火铳正在试制研发中,如有结果,将更是不得了。”

    王余佑听杨光说到铁血军正在研发后装线膛燧发铳,装填弹药速度将大大加快时,作为一个研究战略的学者,他立即敏锐地意识到战争的模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想到自己在博览群书之余,还拼命苦练刀法多年,到了这里却不如工匠打制的一支区区几斤重的火铳,略略有一些失落:“武人蛮力的作用将再无用处,再好的刀法都没什么用处了!”

    单珮却傻乎乎地问:“好刀法怎么会没用处?”

    “一个小孩手持火铳,便可以随意射杀一个高大魁梧的武人。这要武人还有何用?”王余佑拿起一支火铳学着杨光的模样,朝一个靶子瞄准起来。

    杨光说:“那倒未必,在炮战铳战之后还是需要rou搏战斗,或者有敌人突然冲近rou搏,冷兵器搏杀还是需要的,我要求研发的后膛铳要在铳口装上一把剑,在子弹打完后,这支后装燧发铳便变成了一支矛,可用来刺杀!”

    “变铳为矛?!妙哉!铳兵和长矛兵合二为一,远处可用铳之猛,近处则用矛之利,妙哉!”王余佑觉得这非常完美的一个创意,他实在是佩服杨光的想法,顿时兴奋起来,很是期待后膛燧发铳的问世:“不知现今我军已试制出多少这样的火铳?”

    “这样的火铳现在一支都还没制造出来!就是这样的线膛燧发铳,在南京之战前,我军只有不到一千支,南京之战后,南京城内有上万工匠,全部被动员起来打制这种火铳,铁料工具也不缺,现在可以日产两百支,我军已有近四千支这种火铳了,日后待工匠们工艺熟练后,估计还可将日产量提升一倍以上。”

    杨光对此很是坦白,但也道出他的苦恼:“南京成为我军生产兵器的重地,我军对南京依赖极重,所以不得不守,在清军大军四面合围之下,也不能弃城别走另寻歼敌的战机,这在战略上不得不背着沉重的包袱来与满清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