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绝地狂飙在线阅读 - 第139章 杀敌神器(二)

第139章 杀敌神器(二)

    “呯”的一声,子弹飞了出去,由远处看去,只见那靶子晃了一下。

    “快去看看。”陈子龙和路振飞飞跑过去,只见靶子中央穿了一个小洞,用手一摸,还微微发热,很明显,那是刚才的子弹造成的。

    陈子龙对靶子上的弹洞看了又看,仿佛梦呓般喃喃沉吟道:“真的能打这么远,真的能打这么远!”

    路振飞老怀大开,捏着胡子仰天大笑:“哈哈,要是有十万支这样的火铳,我们还怕什么狗屁满清八旗!”

    “我们有多少这种火铳?”陈子龙扭头问慢慢走过来的杨光,跟以往称铁血军为“贵军”不同,而是说“我们”。

    “这种线膛燧发火铳口径是十八毫米的,现在整个铁血军只有一百支,还有一种口径十三毫米的线膛燧发火铳,有效射程只有一百六十步,这倒有六百多支,铁血军前几次战役主要是使用这口径十三毫米的火铳。”杨光知道这两位是靠得住的,也不隐瞒铁血军中的核心机密事宜。

    对于杨光口中说出来的“毫米”单位名词,陈子龙不再奇怪,而是追问:“既然有这么犀利的火器,为何不集中工匠日夜打制出几万支来?”

    “这种燧发线膛火铳很难打制,在实现机器化大生产之前,纯靠人工打制,速度极其缓慢,而钢铁在找到合适的冶炼方式和配方之前,钢铁质量不过关,线膛火铳磨损极快,最多打两百发子弹,火铳便有炸膛的危险,整支火铳必须报废了,倘若是滑膛火铳则容易打制得多,打制速度比之要快了数倍,也不容易磨损,现在铁血军有五千多支十三毫米滑膛火铳,但射程近多了,有效射程不过百步左右。”

    “……机器化大生产?……钢铁的冶炼和配方?……滑膛?”陈子龙脑中亮光一闪,溜过几个问号,面前这个青年带给他的冲击实在太多了。

    “花花江南,能工巧匠不知有多少,如果能夺回南京、苏州、杭州等大城市,掷下重金悬赏,寻求解决钢铁质量的办法,何愁打制不出好的钢铁来?同时,将几万、几十万工匠集中起来,一齐打制这种火铳,岂不可以打制出十万支线膛燧发火铳来?”路振飞的纯管理官僚流思路则与陈子龙的技术流思路完全不同,他觉得只要掌握足够资源,便可以靠人力来解决这问题,他不想在此浪费过多时间,还想知道另一件神器:“不知另一件神器是什么?”

    “哦,我几乎忘了。”

    杨光听到路振飞提醒,才令士兵取出一枚火箭来。

    “这火箭有效射程有多远?”陈子龙现学现用,立即用上了“有效射程”这个词语。

    “这火箭的射程可达到两千米,亦即是一千三百余步,约四里的距离。”

    有了前面线膛火铳的事情,两人对火箭的射程不再觉得太过惊讶。

    火箭试射的结果,真的有杨光所言有四里远的射程。

    路振飞拿过一支火箭掂量了一下,觉得也不算沉重:“估计单个步兵至少可以背上十支八支吧,如果有成千上万支火箭同时发射,那威力该有多惊人?”

    “这种火箭只怕也不易打制吧?”陈子龙技术官僚思路又上来了。

    杨光点头道:“此火箭也确实不易打制,到目前为止,铁血军中不过两三千枚这种火箭,这是我铁血军的秘密。”

    “嗯,应该是绝密,我们保证不会向外人泄漏的!”路振飞、陈子龙当然知道时机不密的灾难后果。

    “如果夺取了江南,得到几十上百万能工巧匠了,是不是就离彻底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那一天很近了?”路振飞话语显出其颇有战略眼光。

    “路先生果然是聪慧过人!这确实是我的一个打算。”杨光在心里想,谁说明代的读书人动不动就说技术进步是什么“奇技yin巧”呢,那是清代的读书人在满清朝廷高压统治和有意误导下,才会脑袋生锈,反对什么“奇技yin巧”,看来这满清真的是阻碍中华前进的绊脚石。

    “请问杨总司令,我们下一步怎么做?”路振飞似乎有了新的想法,语气中透露出跟随铁血军的意愿。

    杨光等的就是这样一句话,豪气万千地将大手一挥道:“我铁血军即将与江南清军主力决战!”

    “和江南清军主力决战?”杨光的话语远远比那两件武器带给两人的震撼要大。

    作为大明朝的文官,谁不知道,近二十年来,明军除了朝廷强令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挺进松山与满清决战之外,其余的时间,明军一直是被清军按住打,处处被动,仗仗挨打,每次战役连“决战”两个字都未曾敢用过。

    路振飞、陈子龙两人都是精神一振,他们原来还不明白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和他背后的部众哪来的底气,但见识了那两件火器后,觉得只要不出大的失误,是有机会打败清军的,常州、苏州的战况他们不清楚,但嘉定之战之后的结果却是亲眼所见了,以能歼灭凶残的李成栋部的战力,不与清军决战,还等什么时候?

    “对,歼灭李成栋所部后,我军就是要和江南的清军主力决战。”杨光斩钉截铁地回答,并作了补充:“如果顺利的话,此战之后,江南将回到我汉家儿郎手中,江南民众将不用再受剃发留辫之辱。”

    路振飞、陈子龙两人都是明末欲有一番作为的官僚,这些日子里,一直在苦思冥想着怎样力挽狂澜于既倒,特别是满清发布了剃发令之后,各地反清起义此起彼伏,但都因为敌我军事力量对比悬殊,大多抗清起义都告失败,这令他们更是焦虑悲愤交加,很多时候,他们心中已做好了打算自己一死了之以身殉国,但杨光和铁血军的横空出世,总算令他们看到了一丝打败满清的曙光。

    两人不约而同地抱拳向远比他们年轻的杨光施礼道:“杨总司令,在此场大战中我们可以做点什么事?”

    “这太好了,有两位大贤的鼎力相助,又多了几分决胜的把握了!”杨光毫不掩饰自己的欢喜情绪,这两人肯出手相助,就有了与各地仍心向明朝的官僚、士绅联系的管道,铁血军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