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凯申物流穿越者援助服务在线阅读 - 第三十六章 马克沁机枪和裱糊匠李鸿章

第三十六章 马克沁机枪和裱糊匠李鸿章

    “你这种打法不对,枪口应该朝上一些,有一些角度才打得远。这种重机枪的射程在600-1000米能保证精度,超越射击时1500米,但只能概略射击,再远也行,要重弹,采用仰角射击,4000米之外也可以击杀敌人,着弹点是一个椭圆形的区域。”

    金灵儿上前去给朱由检做一些指导,作为一个优秀的军火商人,售后一定要做得好,手把手的教,用户体验上去了才有回头客。

    21世纪做生意什么最重要,服务。

    “什么是米?”朱由检停下来好奇的问道。

    “米啊——就是一个……我们的计量单位,大约是三尺就是一米。”金铃儿回答道。

    其实明清时代的一尺等于31。1cm,也差不多是三尺等于现代的一米。

    “最远能打出一万多尺呢!这么远!”朱由检咋舌道。

    “对啊,这里有标尺的,只需要调整角度——”

    金铃儿拿起一张A4纸打印的说明书耐心的给朱由检讲解,这种19世纪末才出现的大杀器对金铃儿这个20世纪末才出生的人来说,年代实在太遥远了,打过这种枪的共和国老战士们恐怕没几个了,这些资料都是网上找的。

    “这些像蚯蚓一样的是什么符号?以前本王好像见过。”朱由检指着标尺上的数字问道。

    “是阿拉伯数字。”金铃儿挠头道,这也太难沟通了,和我们那个位面的一切都不一样啊。

    “原来是阿拉伯数字,书写很简便的样子,一些佛郎机的小物件身上有这些符号。其实大明也有类似的数字,我们叫苏州码子。”朱由检点点头。

    “张老师的数学课有教的,可是你没有来上而已。”

    在一旁拆装枪械的朱由校头也不抬,一边手上不停,一边对自己的弟弟说话。听口气,朱由校对自己弟弟不喜欢数学很不满意。

    “原来……原来……张老师有教啊。”朱由检尴尬的呵呵了几声。

    菊座的课包括一些小学和初中的数学课程,除了天启帝朱由校和史可法每一节课都必修外,其他人可以选修,所以信王朱由检和两个meimei就没来上对他们来说非常枯燥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部分。朱由检感兴趣的是地理,历史,还有生物,以及菊座最擅长的政治课,哲学,军事理论,心理学等等。

    “下次不许逃课了,老师说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地不怕。”朱由校说道。

    “哦,哦。”朱由检敷衍的应了几声,心里不以为然。

    常弓看着这两个兄弟,突然想起当年自己读书的时候,书呆子和几个兄弟的模样。

    朱由校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训人,所以朱由检马上就把他的当耳旁风,继续兴高采烈的摆弄起马克沁机枪来。

    马克沁机枪即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中国称赛电枪,该枪为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并进行了原理性试验,1884年获得专利。

    在马克沁机枪出现以前,人们使用的枪都是非自动枪,子弹需要装一颗发一颗。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弹速度的快慢,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填上第二发子弹就莫名其妙地被击毙了。而马克沁的机枪,在发射瞬间,机枪和枪管扣合在一起,利用火药气体能量作为动力,通过一套机关打开弹膛,枪机继续后坐将空弹壳退出并抛至枪外,然后带动供弹机构压缩复进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枪机推弹到位,再次击发。这样一旦开始射击,机关枪就可以一直射击下去,直到子弹带上的子弹打完为止,能够省下很多装弹时间。

    这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机枪。它的自动动作是利用火药气体能量完成的。在子弹发射的瞬间,枪机与枪管叩合,共同后坐19毫米后枪管停止,通过肘节机构进行开锁,同时枪机继续后坐,通过加速机构使枪管的部分能量传递给机枪,使其完成抽壳抛壳,从而带动供弹机构,使击发机待击,压缩复进簧,撞击缓冲器,然后在簧力作用下复进,将第二发子弹推入枪膛,闭锁,再次击发。如此反复,每秒10余次,每分钟可发射600余发子弹。

    为给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冷却,马克沁还采用水冷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这种名枪会有那么粗大的枪管,那是马克沁机枪的水冷装置。

    马克沁重机枪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

    该枪还在试制阶段时,清政府即对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早在1888年就由金陵制造局开始引进仿制,从此,中国开始进入重机枪的制造时期。

    由于当时该枪尚处在雏形,使用黑药铅弹,经仿制后发觉不甚适用,于1893年停造,仅生产了30余挺,部分用于朝鲜战场。

    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歼灭60000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从那以后,各国军队相继装备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由此成为闻名的杀人利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克沁早已不算先进,但仍然还有应用。德军一线部队由于步坦协同的需要开发了MG34通用机枪和MG42通用机枪,但MG08式马克沁机枪仍然在德军二线部队中服役。在中国,马克沁机枪被仿制生产,称民24式重机枪在历次会战中都有不俗表现。建国后,民24式马克沁机枪仍在中国民兵中广泛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

    这种杀人利器的有效射程是2000米,如果采取仰角射击最大射程是3500米左右,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打伤60000名英军就是用这种方法。

    不得不说,天启帝很会挑武器。这东西在哪个年代都是大杀器,要知道凯申物流他们带来的93式迫击炮的射程也才5564米,可谓大杀器。

    “太快了!太快了!”

    信王朱由检正打枪打得过瘾,冷不防金灵儿在一旁按着计算器说的一句话让他差点嘎的一声抽过去。

    “你刚才用掉了大约3000两左右的弹药。”

    朱由检整个人一哆嗦,马上不敢打了,连忙离开枪管发烫的马克沁机枪去找他哥哥,一边走还一边不停的说。

    “太贵了!太贵了!”

    天启帝朱由校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把五三式,五六式,三八大盖和马克沁机枪给装起来,听到朱由检的话马上笑了。

    “李鸿章也是这么说的。”

    “李鸿章是谁?”朱由检好奇问道。

    “一个裱糊匠。”朱由校一脸淡定的说。

    朱由检纳闷,自己哥哥怎么会认识一个叫李鸿章的裱糊匠。

    作为这几个月来,熟读另一个位面的后世几百年历史的皇帝,他怎么能不知道大清的“裱糊匠”李中堂呢。

    用朱由校的评价来说,李鸿章也是能臣,可惜生错了时代。

    在选购武器时,天启帝朱由校听说了关于李鸿章和马克沁机枪的趣闻。

    1884年,马克沁在伦敦举行新枪发布会,各国都有代表出席,中国也派出大臣李鸿章出席。当时马克沁表演的是速射。他的机枪在半分钟内一口气打出300发子弹。目瞪口呆的李鸿章大呼:“太快!太快了!”这么好的东西,他一看自然就想买,结果再一问价格,这位老官员又惊呼:“太贵!太贵了!”

    看来,虽然李鸿章明白马克沁机枪的厉害,但由于清政府没给他多少可调用的资金,他只能买一挺回去研究研究。鉴于该枪射速之高,李鸿章还专门给它起名为“赛电枪”。

    马克沁机枪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首次大发虎威。俄国军队用它狠狠教训了沉溺于“板载”战术的日本军队。在一次日军围攻俄军要塞的战斗中,俄军用马克沁重机枪迎接一波又一波呐喊的日军。战斗变成了屠杀。一天战斗下来,日军付出的伤亡代价已超过4000人,以致上报伤亡数字时,上级主管竟认为多写了一个0。

    日军的惨重死伤终于使中国官员明白了马克沁机枪的价值。中国军队只用10年时间就普及了这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抗日战争期间,装备马克沁机枪的中国军队阵地成为日军最头疼的目标。

    直到今天,马克沁机枪依然是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人们还能在开放的射击场上体验它的威力。

    看到此等名枪,不引进的话,朱由校是睡不着的,最好能够仿制。

    而菊座告诉朱由校,不能怪李鸿章短视,一件犀利的武器,和几次战争的胜利不能挽救那个腐朽的清政府。以当时的情况,就算给了他核弹,清朝照样要完。

    菊座要朱由校引以为戒,顺应历史的潮流,把握机遇,改造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