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民国之铁血荣耀在线阅读 - 第五十六章 新加坡陷落

第五十六章 新加坡陷落

    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清剿,荡平了无数金马伦高原和中央山脉的村寨之后,毫无收获并没有找到土著武装的日军停止了行动,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需要执行。【】在这一个阶段,黄阿水领导的“星华义勇军”把工作重心从对日军辎重运输部队的袭击,改为对日军扫荡的村寨的救援上。这无疑获得了马来当地土著们对“星华义勇军”的认同和感激,赢得了土著部族们的好感。那些被日军杀害了亲人的土著们,也纷纷要求加入“星华义勇军”,他们要拿起刀枪,向欠下他们血债的日军复仇。

    但去非异常欣喜的看着这个变化,心里对给他出了这个主意的温玉如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不知道的是,温玉如教给他的这一招,是杨寰宇教授给温玉如的。在杨寰宇的前一世中,当时在华北敌后,就是通过类似的这种办法,激起了华北民众对抗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从而使敌后武装迅速扩大。杨寰宇只不过也是现学现卖而已。

    不过,日军的这次清剿也不算是一无所获。清剿的开始阶段,日军对所经之处所有的村寨都实行杀尽成年男子的政策。但在这样的杀戮下始终都逼问不出土著武装的下落的情况下,日军也改变了方式。开始把能抓到的成年男子全都送往吉隆坡。在吉隆坡以及附近的几个城市周围,日军需要修建供给海军航空兵使用的陆基机场。这些土著正好可以作为免费的劳动力。

    修建这些机场,是为了进攻新加坡进而控制马六甲水道,给日本的运输船的航行安全提供保障。现在的新加坡,聚集了英国的八万陆军和英国的远东舰队,成为目前英国在远东最大军事基地。遍布在新加坡几个要塞的海岸炮配合英国远东舰队,使得日本的南下舰队无所作为。以日本南下舰队的战力,他们并不担心与英国远东舰队在海上一决胜负,可有了新加坡要塞的海岸炮,用海军的舰艇进攻显然是不明智的。作为南下派遣军的司令官,山下奉文打算用飞机来解决海岸炮和英国的远东舰队。而这个想法的依据,就是华夏和英国的印度洋海战。

    只是山下奉文不知道的是,现在的英国也开发出了雷达,不再象当年印度洋海战时那样,对飞机的进攻无法做出及时的预警了。尽管他们的雷达才刚刚研制出来,问题还有很多。尽管不成熟,还是在派来远东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上安装了一台,用作舰队的预警装置。

    英国远东舰队是由“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轻巡洋舰“德班号”、“达娜厄号”、“魔鬼号”和“毛里求斯号”和驱逐舰“伊莱克特拉号”、“快速号”、“忒涅多斯号”和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吸血鬼号”组成,这已经是英国皇家海军能派往远东的最大力量了。在与华夏的印度洋海战损失了大批战舰之后,英国虽然加大造舰速度,为皇家海军补充了不少军舰。可随着英国对德国宣战,德国海军在水面舰艇上无法和英国匹敌,却用造价低廉的潜艇,对英国展开了破交战,派遣潜艇部队袭击大西洋航线上的英国商船船队。

    英国和日本一样,是个岛国。他在本土并没有多少资源和产出,大量的资源象矿产、石油、粮食、副食等生产生活资料都需要通过船队,从他的各个殖民地运来。保障这些商船航运的安全,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首要任务。可随着对德国宣战之后,德国的潜艇部队在他的指挥官卡尔·邓尼茨的领导下,在宽阔的大西洋上,对英国商船展开了袭击,希望通过封锁英国的航运来削弱英国,这让英国皇家海军在大西洋上疲于奔命。

    现在英国虽然研制出了雷达,但还没有研制出声纳。雷达可以检测水面舰艇,但对水下的潜艇却无能为力。为了保障航运安全,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提供了五十艘驱逐舰用于维护大西洋航线的安全,但依然不敷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往远东派出威尔士亲王号领衔的这支舰队,已经是英国咬着牙,从牙缝里抠出来的了。

    随着日本向英法宣战,英国海军也明白这支远东舰队不是日本海军的对手,所以,远东舰队很少离开他在新加坡的基地,希望依托新加坡的要塞海岸炮,守住新加坡这个处在印度洋和华夏南海间的马六甲海峡这个战略要道。

    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工作,日军做好了进攻新加坡的一切准备。发起了向新加坡的进攻。要进攻新加坡,首先要攻取处在新加坡外围的柔佛地区。在柔佛地区承担防守任务的是亨利·本特尼率领的澳大利亚第八师。本特尼在吉隆坡通往马六甲港的必经之路金马士设置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并在关键通道金马士大桥上埋设了**,准备着万一顶不住日军的进攻,就炸毁金马士大桥来迟滞日军的进攻。

    这场战斗是日军进攻马来半岛后,遭遇的最严酷的一场战斗。围绕着金马士方向的主阵地和侧翼的蔴坡防线,本特尼投入了三个旅的兵力,澳大利亚第八师所属的两个旅和临时划归他指挥的印度第四十五旅。这三个旅全部都是三团制的建制,总兵力达到一万五千多人,应战日军的第十二师团的进攻。

    围绕着金马士大桥在经过近一天战斗后,本特尼不得不靠炸毁大桥来获得喘息。他指挥的澳大利亚第八师,是个组建不久的部队,缺乏实战经验的士兵靠着预先修筑的坚固工事,才顶住了日军的进攻。但随着这些工事一个个的被击毁,失去依托的士兵们,已经很难支撑下去了。本特尼只得寄希望于炸毁大桥后赢得一点时间,修复工事后与日军再战。但在炸毁大桥之后不久,他就得到了连续的两个噩耗,不得不下令撤退。

    第一个噩耗是,就在他与日军第十二师团激战的时候,日军的海军航空兵的轰炸机空袭了驻守在新加坡港的远东舰队。舰队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被先后击沉,舰队司令菲利普斯海军上将和“威尔士亲王号”舰长约翰·里奇上校阵亡。远东舰队失去了最重要的战斗力量。

    原本“威尔士亲王号”是不应该这么轻易的被击沉的。在经过印度洋海战之后,英国的战列舰配属的护卫驱逐舰都加强了防空火炮,加上有雷达预警,在发现敌机袭击时,可以在第一时间排下防空阵型,迎击飞机的突袭。但不巧的是,“威尔士亲王号”上安装的雷达正巧出了故障,无法提前发现敌机的靠近。等到凭借rou眼观测发现敌人的飞机时,再要编组防空阵型已经来不及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海军舰队为了发挥出战舰的火力,往往都习惯于排成一路纵队或两路纵队,基本上很少有二战结束后,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环形阵列。只有在防空的时候,才临时组成环形阵列保护主力舰的安全。

    雷达的失灵只是一个巧合,但这个巧合却造成了“威尔士亲王号”的悲剧。体型庞大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成了空军飞机的最合适的标靶。“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的沉默,标志着英国远东舰队失去了在海上与日本南下舰队周旋的能力,剩下来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根本不可能抗衡日本南下舰队的攻击。

    第二个噩耗是本特尼安排在侧翼蔴坡的印度第四十五旅遭受重创,旅长和手下的三个团长全体阵亡,部队已经溃散。侧翼失守,意味着后路被断的可能,本特尼即将面临被日军包围的危险。到了这个时候,本特尼除了马上撤退,再没有别的选择。

    本特尼的澳大利亚第八师撤回了新加坡,柔佛落入了日军的手里,连带着还有马六甲港。组成英国海峡殖民地的三大港口中的两个,槟城港和马六甲港都丢失了,海峡殖民地只剩下新加坡这个最后的堡垒。虽然本特尼在撤回新加坡途中,把连接柔佛和新加坡之间的柔佛海峡上的大堤予以炸毁,可失去了远东舰队,新加坡已经处在四面受敌的环境中了。

    虽然英军在日本发起马来半岛的进攻之后,英军节节败退,眼下更是被日军逼到了马来半岛最南端的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地。但英军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进攻马来半岛的山下奉文只率领了五万多军队,在夺取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后,他还要分兵在各个城市驻守。加上战斗中的伤亡减员,实际能用于进攻新加坡的兵力,最多也就三万左右。而英军此刻在新加坡,聚集了他们布置在马来半岛的几乎全部兵力,仅陆军就有八万多人,与日军的兵力比为3:1,想要拼力一战,并非没有获胜的可能。当然,也存在劣势,那就是这八万多兵力,绝大部分都是印度和澳大利亚士兵组成,他们的归属感并不强烈,毕竟,这里和他们的祖国印度和澳大利亚一样,仅仅是一块英国的海外殖民地。

    对新加坡本岛的进攻,山下奉文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法。他在使用海军航空兵的飞机,炸毁了新加坡岛上的英军机场和飞机后,又开始对新加坡东南部海岸的海岸炮进行轰炸,在摧毁了大部分的海岸炮之后,让南下舰队的舰艇在新加坡的东南部海面上巡弋。造成一种日军要在新加坡东南部海岸登陆的假象。这一行动成功的吸引了驻守英军的注意力。

    就在新加坡英军的注意力集中在东南海岸的时候,山下奉文命令第十二师团,使用充气橡皮艇强渡柔佛海峡,在新加坡的西北部登陆,开辟了一个登陆场,把第十二师团的兵力,源源不断的送上了新加坡本岛。

    日军攻上新加坡本岛之后,守在新加坡的大部分人都很清楚,新加坡的失陷已经是时间问题了。他们现在的抵抗,依托的是之前在新加坡城里的各种储备,弹药、粮食、淡水等等。而且,他们的这些储备消耗一点少一点,因为在远东舰队遭受重创之后,新加坡周围的海面已经被日本舰队所控制,他们已经无法再从外部得到补充。当这些储备消耗完的时候,也就是新加坡陷落的时候。这与决心和意志都没有任何关系。

    在新加坡城里,马来陆军总司令白思华的指挥部地下室里,此刻就爆发了一场争论。印度第三军军长陆军中将刘易斯·希思爵士建议向日军投降,刚从柔佛战场上撤下来的澳大利亚第八师师长本特尼少将也符合这个提议。本特尼在金马士与日军交手后,认为他的士兵与日军士兵相比,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再打下去,只是徒劳的牺牲这些士兵的生命,没有任何价值。而时任海峡殖民地总督珊顿·汤姆士爵士这时候也以新加坡快将用尽食水储备为理由表达支持立即向日军投降的看法。

    希思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军官们的支持,困守孤城,远离本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这种境遇下作战,胜利的希望无疑是渺茫的。既然结局已经注定,那何必再要做无谓的牺牲呢?不如体面的投降,换取日军对投降士兵和新加坡平民的善待。这种思想,无关乎军人的勇气和荣誉,说白了,这里只是一块殖民地而已,大家缺少归属感,不愿意为别人的土地做无价值的牺牲。军无战心,地方官也没斗志,作为马来陆军的最高指挥官白思华迫于压力,也只能表示同意。他知道,到了这个时候,他还强硬的否决投降的建议的话,说不定就会激起兵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