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战云密布的欧洲
“自身的安全怎么能寄希望于土耳其保持中立呢?不要忘记由土耳其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曾经统治中东达六个世纪之久。【】虽然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可谁又能保证,在新的战乱爆发之后,土耳其会不会借机再次把手向南伸过来?我觉得,有必要我们两国签署一个战略协定,一旦在中东阿拉伯半岛上出现可能的威胁,我们两国就应该成立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协调两**队做出应对。”杨寰宇开始了他今天与本·沙特见面后的第二次试探。 杨寰宇所说的话,并非没有根据。或许土耳其人昔日的荣光,让他们在看待这些阿拉伯的土著时,总有一些优越感。虽然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给了协约国,以致他们曾经控制的大片疆土都成了英法意的殖民地。沙特阿拉伯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立国并在华夏的帮助下壮大的。对这一段历史时期,本·沙特岂能不清楚?但杨寰宇提出的建立两国战时统一的指挥机构的意见,让他本能的提高了警惕。 沙特阿拉伯的国防军是在华夏国防军的训练下组建起来的,不用说,一旦组建这个统一的指挥机构,最高权限的指挥权一定是在华夏手中。这等于变相的把沙特阿拉伯的军队,拱手交给了华夏。失去军队的指挥权,那时候,他的沙特王室还不得任由华夏人揉搓?但面对强大的华夏,武装到牙齿的军队本身就驻扎在自己家里,反对没准会引起华夏更激烈的反应。同意的话,那是真的不甘心啊。 “统一的指挥机构我看也没必要,我们这点军队,还真的只能负担一些地方保安的任务。我想,真到那种情况出现,我们可以组建一支联军,我派出一部分军队加入这支联军,完全听命于贵**队的指挥就是了。大部分的王国的国防军还是谨守地方,毕竟后方也需要军队来保护的不是?”本·沙特灵机一动,很快就想到了应付的办法。他的这个组建联军的办法,听上去和组建联合指挥系统差不多,指挥权都在华夏军队一方。但在实质上,却天差地别。组建联军,本·沙特派出所有军队是联军,派一个师过来,或者那怕他派一个团一个营都行,依旧是联军。这就看他的心情了。 杨寰宇当然听得明白办·沙特话里的意思,也清楚这两种说法之间的差别,可本·沙特这话,还真的让他没脾气。打发点小部队和华夏军队一起组成联军这种举动,更多是表明了他的一个态度而已。你想啊,当年华夏入朝参战,面对的是号称十六国联军的联合**,可实际承担作战任务的,就是美**队和南韩军队。其它的国家,都是派个团或者营来表示一下意思,纯粹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已。就像派兵人数最少的卢森堡,就派出了44个人而已。只是本·沙特没有当面拒绝杨寰宇的说法,虽然他的回答有些变味,但终究是表明了他的态度。杨寰宇也不能太过分的再次逼迫他。与沙特阿拉伯之间达成的这点共识,总算是让杨寰宇此行没有一无所获。在满脸微笑的送走本·沙特之后,回到屋里杨寰宇的脸就沉了下来。 “你这边的部队扩编的怎么样了?要抓紧时间训练,战争就快爆发了。”回来的杨寰宇,直截了当的向白崇禧询问道。 “我这里想要扩编是最容易的了。这些农垦的移民,本身在安排的时候,就是以军事化的标准安排的,每个农场都是以团为单位组建的,下面直接就按营连排的体系分布。要兵员,只要一声令下,建制都是现成的,直接就能以营连为单位成建制的补充进各支部队。”白崇禧笑着回答道,言辞中不乏得意。 华夏向中东的移民,基本上都是退伍军人组建的,到达卡塔尔半岛后,则是按照军队体系,设置成了一个个的农垦兵团和工矿兵团。这样的设置,对于为各支部队补充兵员,确实是异常的方便。只要编制下达,武器到位,立刻就能把这些移民变成一支支的军队。 “好,你要记住,一旦世界形势又变,你这里的部队将会是参战的第一批部队,你要保证这支部队,随时随地都能拉出去执行军委会下达的作战任务。”杨寰宇叮嘱道。白崇禧明白,杨寰宇已经把目光盯在了中东,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训练军队,并且加速搜集驻扎在中东的英国和法**队的情况。 如同杨寰宇猜测的那样,历史的车轮加快了他的速度。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只刚刚过去了上个月,希特勒看到进驻苏台德地区的德军已经完全掌控了这一地区,他毫不犹豫的就撕毁了慕尼黑协定,签发命令,下令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紧接着就向波兰提出归还但泽走廊的要求。与之相呼应的是随后意大利也跨过亚得里亚海,出兵阿尔巴尼亚。 但泽是在十八世纪末,在波兰被沙皇俄国、普鲁士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瓜分时,和波美拉尼亚、东普鲁士一起划归了德国。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协约国支持波兰重新恢复成为一个**民族的国家,并以波兰人为主要聚居地的土地交给他们。可这样一来,波兰就是一个完全的内陆国家,没有任何的海岸线。于是,波兰要求把靠近波罗的海的重要港口但泽也划归波兰。 这个要求被德国强烈的反对。因为但泽一旦划归波兰,德国就被人为的分成了两部分,波美拉尼亚、东普鲁士等德国领土被波兰通往但泽的一条狭长地带所割裂。其次,在但泽的居民,几乎全部都是德国裔,只有极少数的波兰裔和犹太人。只是当时的德国是战败国,所以他们的反对被无视,但泽还是强行的划给了波兰。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当时讨论确定凡尔赛和约的这帮政治家们有着绝对的关系,像但泽这样的划分国土,终究埋下了不同民族间的仇恨种子。虽然有法国元帅福熙那样的明白人预言: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但政客们是听不进去的。 波兰的复国与捷克斯洛伐克一样,是得到英国和法国的保护承诺的。这一次,希特勒没有得到他希望看到的回应。波兰毫不犹豫的拒绝的德国的归还但泽的要求,与当初捷克斯洛伐克拒绝归还苏台德地区如出一辙。于是,希特勒同样发出了战争的威胁,他希望英国和法国再次扮演慕尼黑协定时的角色,以波兰保护国的身份,压服波兰把但泽归还给德国。 只是这一次,张伯伦的反应异常激烈。他拒绝了以但泽问题进行谈判,并以强硬的措辞警告德国,如果德国出兵强行夺取但泽,英国将履行波兰保护国的约定,协同波兰进行防护,对德国宣战。 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德国、意大利还是英国、法国乃至苏俄,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清楚,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德国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但泽他是一定要收回的,崛起的德国不容许有这样一条走廊人为的把德国分成南北两个部分。而德国使用武力收复但泽的话,张伯伦的态度一样强硬,那就是战争。英国如果因为波兰对德国宣战,法国自然也得跟着响应。在欧洲,相互间无法妥协的两个集团已经成型了。 战争这只怪兽开始苏醒了。有了张伯伦的表态,希特勒也收起了投机取巧的心思,开始全力备战。他要积聚起足够的力量,在战争爆发,就把英法组成的联军打趴下。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双方在索姆河拉锯,把战场变成人rou磨坊那样的战争,是希特勒不能接受的。 同样知道战争无法避免的英国,也开始广泛的寻找同盟。法国是英国天然的同盟,但法国国内和英国一样,民众们厌恶战争。这些年,法国的军备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相比,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大笔大笔的国防预算,都投入到了打造马奇诺防线这个永备工事上去了,一如当年的华夏修建万里长城一样,想依托坚固的防线,阻挡可能的来自德国方向上的进攻。或许他们真的是受到了华夏万里长城的启发,但他们却没注意到,修筑了万里长城的华夏,在历史上,既没挡住成吉思汗的铁骑,也没挡住努尔哈赤的铁蹄。事后也确实证明,马奇诺防线并没有挡住现代铁骑坦克的履带。
只是张伯伦很快就失望了。隔着大西洋的美国,国内孤立气氛浓郁,加上第三次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元气大伤,他们不愿意参与隔着一座大洋的彼岸的纷争。而比利时、瑞典、挪威这些小国也不愿意为自己树立起德国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英国可以依仗着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利用英吉利海峡阻挡德国的进攻,可他们不行,他们努力在这场可能爆发的大战中保持中立,以保全自己的国家不受战火的摧残。 无奈之下,张伯伦把目光投向了苏俄。虽然英国和法国在意识形态上都与苏俄天然的对立,但英国最大的反对党工党却与苏俄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随即,一个由英国和法**政两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飞赴莫斯科,与斯大林展开谈判。张伯伦希望在德国发动对波兰的进攻时,英、法、苏三国能相互协同,给予波兰以支援,阻止德国的扩张野心。 可张伯伦绝对没想到,斯大林同样对波兰耿耿于怀。苏俄与波兰之间的纷争,已经延续了数百年。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双方还因为乌克兰地区和白俄罗斯地区的归属爆发了苏波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以及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被划归波兰。一句话,苏俄在苏波战争中吃了大亏,损失了大片土地,也让斯大林大大的丢了一次脸面。现在,英法想让斯大林出兵帮助波兰,那么,拿什么好处给苏俄呢?趁斯大林的心的话,那就是把苏波战争中,苏俄损失的土地还回来,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可除此之外,英法能许诺给苏俄的好处,斯大林实在是看不上眼。 还有一个,则是斯大林对希特勒很有好感。尽管希特勒在公开的演讲中,极力攻击第三国际。在实际行动中也以铁血的手腕对付第三国际的成员。但斯大林的着眼点却是希特勒与苏俄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反西方的。苏俄与英法这种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天然的矛盾,而德国因为历史原因,也同样与英法不对付。虽然希特勒同样**,在对英法的态度上,斯大林认为是一致的。斯大林更希望与德国保持相对的友好度,让希特勒把目标去对向英法,而不是他与英法结盟,引希特勒把矛头对准自己。于是,英法苏的三方会谈就磕磕绊绊的拖延着。 英国和法国在与苏俄谈判,这样的消息,在西方世界是无法隐瞒的。言论自由的口号下,这样重大的行动,自然早早就见诸了报端。获得消息的希特勒自然不希望英、法、苏三国结成同盟,好在他比张伯伦看的清楚,对波兰和苏俄之间的世仇也了解的更透彻。 于是,在希特勒的指示下,德国外交部长利宾特洛甫也紧急飞往莫斯科,约见苏俄的新沙皇斯大林。在见面过程中,里宾特洛甫向苏俄提出希望改善彼此关系,声称: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没有一个问题不能通过协商解决并使双方都感到满意。向斯大林做出了可以两国协商,再次瓜分波兰的暗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