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拳头大的道理大
吴佩孚想到的办法,其实就是杨寰宇曾经想过,也对温玉如做过暗示的想法。【】当时,杨寰宇曾笑着说温玉如心太软,让温玉如猜测了很久却不得要领。这想法就是在东南亚扶持那些**人士,帮他们组织武装,然后挑动他们与英国和法国的殖民政府作战。这种形式的战乱,其实就是内战。殖民政府维持他们殖民统治的武装力量,并不是来自于英国或者法国本土的军队,而是他们组织当地人建立起来的土著军队。在这种军队里,军队的核心和主要的军官都是英国人或者法国人,这主要看是那个国家的殖民地。英国人的殖民地,军官们自然是英国人,法国的殖民地,军官就是法国人。 不管是第一步挑动那些人反抗殖民,还是再以后,想法再挑动这个东南亚的殖民国家里,不同种族的战斗,核心就是一个,让他们自相残杀。通过这个方式,来消耗这些土著的数量。只是后来,杨寰宇却并没有和温玉如点破,也没在温玉如面前再次提及,因为这想法让他有种负罪感!毕竟不管是什么民族的人,为了夺取人家的土地,而去挑动他们进行内战,每每想起,杨寰宇都自觉他的双手会沾满血腥。 但是,今天既然再次提及东南亚的问题,这个潜在的,将来华夏统治东南亚存在的最大的麻烦,他就不得不提出来。只是杨寰宇这次换了个温和一点的方式,他想把华夏装扮成一个解放者的面目,通过收买人心来解决这个麻烦。只是这个方式有风险,那就是一旦收买人心不成,那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这条路,就是用鲜血来洗去当地土著们心里的痕迹。这样的话,将来的华夏势必在国际社会会变得名声狼藉。 只是吴佩孚的想法,处置的手段,和杨寰宇的想法有所不同,但又殊途同归。他的想法是建立在杨寰宇判断的日本会跟随德国向英法宣战,之后出兵染指东南亚的基础上的,他想让日本人来充当刽子手。吴佩孚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华夏统治这些东南亚的土著会引起他们的反抗,那么日本人要统治他们,相必也会遭遇同样的局面。那就让日本人先出兵去占领这些地方,让日本人去把那些反抗最坚决的家伙杀一遍,如果日本人能把那些当地土著杀光就更好了。这样的话,等华夏在日本人手里再把这些地方拿过来时,那些主要的反抗分子相必也被日本人杀差不多了。而且,以印度为基地的英国佬,要作战的话,他们的对手也首先是日本人。华夏可以做个渔翁,先悠闲的看看戏,等到时机成熟,收网捕鱼就行了。 “我觉得,咱们可以先不表态,等日本人先去和英国佬、法国佬们打么,当地土著也让日本人先去清理一遍,之后,我们就以护侨的名义,赶走日本人,把那些地方接受回来就行了。”吴佩孚犹豫了好一会,才把他的想法说了一部分出来。他没说的是,他还有个想法,在日本人占领那些殖民地后,华夏可以组织些人,冒充当地土著去袭击日本人,引诱日本人向当地土著们开刀。只要日本人举起刀,往后的事情就好办了,不管是串联鼓动,还是继续冒充土著袭击日本人,引发日本人更大的怒火,都可以根据形势做选择。当然,也可以冒充日本人,去杀当地土著,引导当地土著们,反对日本人的统治。这才是吴佩孚想到的绝户计,杀光那些土著,让日本背黑锅。 “要是日本人不动手呢?”熊式辉觉得吴佩孚有些想当然了,虽然吴佩孚职衔比他高,资格比他老,但既然是开会,他依仗着是杨寰宇的嫡系,大起胆子直接反问道。 熊式辉的反问,让在场的吴佩孚和叶开鑫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毕竟这个假设是建立在杨寰宇的预计假设之上的,他们都把眼光看向杨寰宇。 “这个可能性确实也不能排除,我们肯定不能替日本天皇做什么决定么!但我们现在在讨论的,不就是要确定接下来,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我们该怎么办么?那就需要做出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面的预案。日本人出兵,他们打败了英法军队我们怎么做?日本人出兵,打输了我们怎么做?日本人不出兵我们怎么做?等等情况,我们都要想好应对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事到临头,清楚我们该做什么,不是吗?”看着大家的目光集中到他的脸上,杨寰宇笑着说道。 听杨寰宇这么说,几个人都默默的若有所思。在一年多前,杨寰宇就下达了扩军的命令,很显然,对眼下的国际局势,杨寰宇是早就有所准备,而且打算大干一场的。就在刚才,杨寰宇已经表明了他对东南亚和澳洲的必得之心。在前不久与苏俄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时,曝出的华夏联邦的说法,想必也是杨寰宇早有预谋的。作为军人,他们对杨寰宇这种穷兵黩武的做法不但不反对,甚至还有些期待。 “我觉得日本应该会出兵,只要德国对英法宣战的话。日本人不甘心困守海岛,以往,他们的目标是我们的北方。现在,在我们面前他们讨不到便宜,只能把目光转往其它方向。只是眼下,殖民地已经被欧美列强们分光了,他们唯一的途径,就是从欧美列强手里去抢了。我看这也是他们会和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应对预案的重点,还是要放在日本人会出兵东南亚的基础上。要是日本人不出兵的话,相关的工作,元帅好像已经有了安排了吧?”吴佩孚用探询的语气问道。他想起杨寰宇直接下令,出动南海舰队接回来的那个潘佩珠,只是那是温玉如的军情局的行动,他不方便过问。 吴佩孚的话,大家都听懂了。今天杨寰宇召集的几个人,两个是总参谋部的主官,一个是总统府参军长,这都是涉及部队作战的。那种扶持别国的反对派,颠覆政府之类的行动,和他们基本上没有关系。作为他们的本职,他们要考虑的只是日本出兵,然后涉及到的海上和陆上的各种作战的方案。虽然温玉如军情局的行动,也可能需要他们的配合,那也要温玉如方面提出来才行,总不至于让他们巴巴的跑去问温玉如,要不要他们做配合,搞的好像他们要刺探军情局的行动似的。 到了这个时候,熊式辉才反应过来。不是吴佩孚没想到日本不出兵怎么办,而是那种可能性出现的话,有行动也不是需要他们cao心的行动。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啊。 “我觉得,真要德国向英法宣战,日本肯定会垂涎东南亚的这些英法的殖民地的。不过,他们会不会因为顾忌我们而不出兵?这个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我看我们还应该想办法,适当的给日本人一些鼓励和信心,让他们敢于出兵。”叶开鑫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在台湾被华夏从日本人手里收回后,日本人无论是他们的舰队,还是运输船队,要前往东南亚的话,都绕不开台湾岛的附近。可以说,他们的舰队和运输船队都会处在华夏国防军空军驻扎在台湾的飞机的攻击。而在南海海域,又都受到华夏的南海舰队的威胁。没准日本还真会因为顾忌华夏的态度而强忍着按兵不动呢。 “这个问题好处理,除非我们和英法结成盟国,日本人才会考虑我们是否会出于对盟国负责而干涉他们出兵东南亚,只要我们没有明确的和英法结成盟国,日本人就不会顾忌我们的态度。可我们会和英法结盟么?不,我们不会和任何人结盟,我们要摆出一副中立的态度,只要不危及我们的利益,我们就不管,危及到我们的利益,我们不管他站在那一方,都会给予反击的姿态。所以,到时候,日本人不会顾忌到我们的态度,因为他们会以为我们不会轻易的站到他们的联盟的对立面去。”杨寰宇想了想,才开口把他的分析说了出来。
“中立?这个姿态会不会不太合适?若是他们交战双方,都按照我们是中立国的态度,善待我们的侨民,到时候,我们即便想以护侨的名义介入的话,怕是都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借口。”吴佩孚对杨寰宇说的,只是理解了一半。以华夏目前的军事实力,只要表现一个中立态度,不管是德、意、日同盟还是英、法同盟,对战区内涉及的华夏华侨或者华夏财产,自然会善待。绝对不会再像当年清国朝廷那样,宣布了中立,结果,日本和沙俄,却在华夏的土地上大打出手,拿华夏做战场,肆意毁坏华夏的各种建筑和设施,杀害华夏的人民,而毫无顾忌。他们绝对会非常小心的处理有可能涉及到华夏利益的一切问题,以避免华夏加入到自己的对立一方去。只是这样一来,华夏想出兵时,要找出兵的借口怕也很不好找。 打个比方就是,日本人占领了越南,可他们对越南境内的华侨态度十分友好,让他们享受一定的特权,没有任何欺负他们的行为。这时候,华夏再想出兵越南,显然护侨的名义是没法用了。而且日本是作为德国的盟国,在德国和法国宣战后,作为帮助盟国而进攻越南的法国人,大义名分上也站得住脚。这时候华夏要出兵,明显就不占理。想要扮演解放者也扮演不起来。 “嗐,我是说,我们不加入他们两边任何一个同盟,对他们两边的行为都不表态,做的好像我们的态度是中立一样,那里是说我们要宣布是中立了?而至于借口,有那么重要吗?我看很好找,我们边境一方,有士兵失踪,怀疑跑到边境那一头去了,我们要越过边界进行搜查,行不行?我们有华侨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者失踪了,我们要驻军进行护侨行不行?我们边境的驻军,受到越境而来的不明武装的袭击,我们需要越境进行搜索行不行?实在不行,我们就说受到了来自边境那方日本军队的袭击,我们被迫反击,并因此单方面向日本宣战行不行?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采取什么行动!”杨寰宇的连串的行不行的反问,让大家都哑口无言。是啊,打起来就打起来了,至于找的借口是真的还是假的,重要么?只要自己一方咬定受了委屈,谁能搞清楚是真的还是假的?只要民众相信,只要那些想帮着对方说话的人,没有亲眼目睹事实,又有谁敢说华夏的话不是真相呢? 哦,什么?你一定要说我们华夏的话不是真相?那好,你拿出证据来?没有,那好吧,你敢诬陷我们华夏,那我们就把军队开进你们的首都,和你好好讲讲道理。讲道理,也需要有实力嗓门大不是。杨寰宇的这些行不行的反问,说白了,就是说,我的拳头大,所以我说的就是真相,你要不信,那我就揍到你信。 想清楚了这个道理,在座的人是真的无语了。想想也是,当年的清政府要是也像现在的华夏这样,具备着一流的军队,那个国家敢来华夏撒野?所有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又有那个不是在别人的武力威逼下签署的?当身处在弱rou强食的丛林世界,没人会坐下来和你心平气和的讲道理辩是非,而是用拳头说话。而那些所谓的国际组织们,在面对强权的时候,都温顺的如同绵羊。最多也不过是口头上谴责几句而已。 杨寰宇在这一点上,认识尤为深刻。前世的九·一八的时候如此,七·七的时候还是如此,那时的国联能让日本撤兵吗?二战结束后,苏联入侵阿富汗如此,美国进攻伊拉克有何尝不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