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同人小说 - 无限补完计划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九章 菲律宾条约

第三十九章 菲律宾条约

    德国人没有了青岛要塞之后,太平洋上就只有新西兰岛还有点价值了,其他的那些小岛完全是鸡肋,既然中国产生了兴趣,那么拿来换点东西也不错,他们很快就同意了,用那些小岛换取一批发动机和航空鱼雷的实物,然后又签了一个补充条款,把一批淘汰下来的二手机床和工业设备出口到中国,多多少少又捞回去一些。

    被称为《菲律宾条约》的中美德三边条约很快就正式签署,消息传开之后举国欢庆,虽然非特殊节日或者政府审批不得聚众游行,不过不能游行啥的可以放鞭炮嘛,大家你来我往的,到处都有人燃放鞭炮,搞得整个城市都到处飘着纸屑。

    毕竟满清入关的数百年以来,签署了无数割地赔款条约,新中国成立以来,却通过不断的修约,把之前的那些权利慢慢拿了回来,这次更是开天辟地的让别人割地了,虽然条约上还写着要转让技术啥的,但是在民众看来,那些不就是一堆纸嘛,哪有这么大一块领土值钱啊。

    政府也适时的退出了一系列的配套宣传,主要就是以后会利用这一系列的岛屿,修建许多码头供船舶停留和补给,沿海地区会水的人家,可以考虑租用政府提供的渔船,去南海地区大量捕鱼,有一定财政实力的人家,也可以考虑自己买船出海,这几年部队连年扩招,人民的生活也富裕了,鱼rou是肯定不愁销路的,就算一下子卖不掉,也可以做成罐头,利用铁路销往内地。

    只要政府部门引导得力,一来可以丰富全国人民的饮食需求,就算是rou罐头也是rou食啊,总比一年到头光吃青菜萝卜好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助于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毕竟远洋捕鱼时间短见效快,要是搞什么生猪养殖啥的,没有个七八年根本见不到成效。

    二来的话就是能就近解决军队高强度训练对动物蛋白的需求,省得像现在这样每个月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rou类,价格昂贵不说因为路途遥远,这个年代连冰箱都没有,只能进口些rou干和rou罐头之类容易保存的品种,和鲜rou相比总是存在一些差距的。

    三来的话渔业发展必然会催生出大量适应海上生活的水手,就给海军以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预备兵员,现在海军招人进来之后,还要先花时间让他们熟悉水性,浪费大量时间在基础培训上,新兵训练周期搞得太长了,要是有新兵都能具备相当不错的水性的话,自然能够极大地缩短训练周期,让海军的发展速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另外一个就是正式推出新的移民法,宣称只要是中华合法公民,愿意服从政府的安排迁移到指定地点,每人都可以依法获得以厚薄不同十到二十亩的耕地供其耕种,只要连续十年正常耕种并且缴纳税款,就自动归耕种人所有,这道法令已经推出,就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毕竟中国的老百姓对土地的追求,几乎已经深深的埋入骨髓当中了。

    虽然大部分民众还有些将信将疑的,不过新政府正是威望最盛的时候,配合着菲律宾条约的震撼性,还是相当的具有说服力的,很快就得到了一部分无地农民的响应,这些人经常是一家子人一起提出申请,然后整体迁移到政府指定的新村落当中,利用政府免费提供的工具和种子粮,开始耕种那属于他们的五六十亩耕地。

    要知道虽然没有经过多年军阀混战导致的人口锐减,新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的,不过新政府成立之后投入大量资金,到处修桥铺路兴办水利设施等等,把一些心思比较活泛的青壮年吸引到了工地上,不过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种地已经形成了习惯,对进工厂或者工地领工资干活有着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

    这次的移民法的实施,虽然才刚刚产生效果,不过在乡村当中的影响还是相当深远的,因为大量人员在政府的引导下离开,乡村当中的壮劳力数量减少,让那些地主不得不开始需求改变,一部分除了出租土地之外,几乎没有别的谋生能力的,开始降低地租,防止长短工流失之后,土地无人耕种。

    一部分心思比较活泛的,开始尝试着把资金投入轻工业当中,毕竟现在政府对这方面的扶持力度很大,只要工厂能够开起来,几乎没有一个会亏本的,这就让已经比较激烈的农村矛盾开始缓和下来,乡村当中的农民开始觉得,和前清的时候相比,生活水平开始明显改善起来,终于让新政府在民众的心中站稳了脚跟。

    还有就是现在地上存在很多只有几户或者几十户的小村落,这些地方通常是以家族为单位存在,如果在所有村子都派驻政府工作人员,那么庞大的人员开支会彻底压垮新中国的行政机构,但是要是没有政府人员进驻的话,就永远无法解决政权不下乡的问题,继续让那些土豪劣绅作威作福,并且把脏水泼到新政府的头上。

    现在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顺势推出集村并寨活动,用免费的土地做引子,把这些小村落、小家族合并到大乡镇,把他们纳入政府的直接管辖范围之内,不但没有了土豪劣绅的生存空间,而且也为之后的全国动员体系打好坚实的基础,毕竟优良的基层士兵通常都来自农村,只有政府能够直接管理到乡村,才能真正的把中国庞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战争潜力。

    眼看着土地问题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林封终于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毕竟三农问题可是困扰了新中国几十年的问题,一直到他穿越之前才解决的差不多,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哪怕军队在外面打的再好,也有可能因为内部矛盾,把好不容易的来的战利品吐出去。

    简单粗暴的打土豪分田地,确实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却会留下更加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农民被束缚到了土地上,严重阻碍之后的工业化发展,而且虽然地主中有一部分土豪劣绅,但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几乎都出自地主乡绅家庭当中。

    毕竟高昂的求学费用,可不是一般无地农民能够承担的起的,要是简单粗暴地把他们都消灭掉,新中国的文化教育进程,最少也要延缓二十年以上,整个中国的发展进程也会晚上几十年实现,毕竟没有充足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骨干存在,军队当中比例越来越大的技术兵器谁去cao作,民间规模越来越大的基础建设和工业发展谁来参与。

    可是如果不加引导,整个中国的土地就那么一丁点,没有战乱影响,医疗条件也会逐步得到改善,新中国的人口数量会爆发性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只会越来越突出,随时会成为一个埋在新中华心脏里面的定时炸弹,所以从他穿越那天起,如何引导农村正确发展,就一直是他最上心的一个问题。

    从太原立足开始,就为此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派出守夜人重点摸清乡村情况,并且在刚完成起义之后,立刻就在一些乡镇展开试点工作,把一些设想在试点地区进行推广,测试具体哪种解决方法效果比较合适,是‘比较合适’不是‘比较好’,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哪一种解决办法是比较好的,只能在众多办法当中,选择一种比较适合当前形势的。

    经过三年的多方测试和准备之后,才在最近下定了决定,采取三管齐下的方法,一边采用发展工业和免费赠地两种方法结合,以政府引导的方式将乡村人口稀释,一边在农业税上采用阶梯收费的方式,让大规模囤地招租虽然不至于倒贴钱进去,但是却已经不足以让那些大地主过上富裕的生活,引导他们把收入转向发展工业上,还有就是大力推广良种和化肥,提高土地的单产量让继续种地的能够得到充足的粮食,简单的总结一下就是让囤地变得无利可图,然后又保证种地的人只要肯吃苦,最少一家人全年吃的饱饱的没有问题。

    以渐进式改良的方法换取稳定发展,只要能够在一战结束之前一直保持稳定发展,那么等一战结束之后,就可以凭借高速对外扩张,将这个问题稀释到不会引发矛盾的地步,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口增长速度会自然地开始下降,到时候这个问题也就会自然而然的烟消云散了,而不需要动用生一胎等自杀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