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军队国家化
扬州战役之后,清军全线转入战略防守,大军退守淮河之北,明军一下获得了淮南大片土地,需要消化果实,也无力向北继续推进。
明军与清军南北对持,以前的战事都是在南方打,可今后若是再交战,那战场就是北方,地形改变,明军的结构也需要改变,没有骑兵,明军没有胆子在北方与清军进行大战。
此种情况之下,明军本身就需要进行一个调整,而金国毁约,无疑促使和加速了明朝战略重心的巨大改变。
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以前属于重之中重的江淮和湖广,兵力都有所削弱,摆出了防守的姿态,明朝从各地大举抽掉人马开进贵州,战略重心明显转向西南。
十二月底,南京城雪花飘飘,暖阁里,王彦与几位大学士座在一起,各自的小桌边都摆着糕点和茶水,甚至还有南洋的瓜果。
王彦端着茶杯小抿一口,放下杯子对众人说道:“今日是二十八,也是年前我们最后一次议事,我就将重点说一下,然后大家便各自回家,明年开朝,我们再来继续商谈。”
屋里的绯袍大员们闻声,都端正了身子,准本接受王彦的询问。
“新年期间值班的大学士都决定了么?”王彦问了个最简单的问题。
苏观生站起来,拱手道:“殿下放心,新年期间我们几位大学士轮班,已经安排妥当。除此之外,六部也留有官员当值,并不会全都放假。如果朝廷没有大事,当值人员就能维持朝廷运转。”
王彦微微颔首,然后又说道:“何阁部送来的奏折已经有些日子,西南的情况,大家也都了解。这次我们损失很大,折了袁宗第等人,损失两万将士。礼部对于袁宗第等人的追谥,子嗣的封赏,最好在年前完成,开年大祭忠烈时,合州牺牲的将士,必须要能入忠烈祠!”
顾元镜忙起身,“礼部已经拟定一份谥号,袁宗第谥号忠烈,追谥少保,其他人也都列了出来,还请殿下一观!”
说着,顾元镜拿出一份折子,上前几步呈给王彦。
王彦接过后快速游览了一遍,便将折子还给顾元镜,然后温声道:“我没有意见,内阁如果没有问题,此事便按着礼部的意思办。”
现在王彦议事,基本都是将内阁大学士全部叫来,许多事情都不与唐王、鲁王沟通,而是直接和两派的大学士来谈。
“这次忠义镇在四川损失惨重,朝廷必然要进行补充,但是神策五军和后勇镇之前已经补充了忠至镇,再抽调人马就会影响神策和后勇的战力,所以我和兵部想从武卫军和浙兵中抽调人马,进行补充,几位阁部以为如何?”
王彦顺着西南的话题,继续说着,可是众人没有想到,他会提出这么一个议题。
五忠军是王彦的人,忠义镇损失惨重,要拿浙党和拥唐派的军队来进行补充,这不是开玩笑么?
“殿下,此事恐怕还要再议一议,大胜关一战后,武卫军的实力始终没有恢复,抽调武卫军恐怕不妥。”苏观生立刻出言反对。
“殿下,浙兵要防守淮河一线,承担重任,恐怕不宜抽调精锐!”张肯堂也立刻反对。
王彦早知道他们会这么说,他见堂内热闹起来,忽然轻咳一声,然后沉声说道:“诸位先安静安静,孤知道你们的想法,无非是觉得五忠军如同孤的私军,所以不愿意接受,这点孤可以理解,不过诸位要听孤将话说完。”
众人没想到王彦这么坦诚,一下说中了他们的心思,直接将事情点破,不禁约为尴尬,但还是纷纷座了下来。
王彦等众人坐定,便开口说道:“对于朝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军队,军队必须要服从朝廷,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将领,所以五忠军、武卫军以及浙兵之间的壁垒必须要打破。孤相信在座的各位,谁也不愿看见下面的将领佣兵自重要挟朝廷吧!”
军队要服从朝廷,而不是某个将领,某个人,这是王朝稳定的基石,对于统治阶层而言,特别是文官阶层,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军队叛变。
因为每到那时士绅大族不仅仅要遭受兵祸之灾,社会秩序被完全搅乱,资产朝不保夕,文成本身的地位也会急剧下降,所以控制军队几乎是历朝历代的主题之一。
众人听王彦这么说,不禁安静下来,不少人居然来了兴趣,苏观生眉头一挑,“不知道殿下准备怎么打破壁垒,怎么让军队只听命于朝廷呢?”
王彦微微一笑,“苏阁老能这么问,便表示苏阁老默认了眼下朝廷的运转规律,并且并不认为朝廷是孤一人的朝廷,而是大家的朝廷。那么接下来再谈军队的事,便有了一个共识和基础了!”
王彦的话让苏观生微微一愣,仔细一想,现在虽然是楚党把持朝政,但是他们也参与了进去,许多事情他们不赞同,也确实能阻挡制止,而他们提议的不少事情,也并非不能通过,朝廷虽然楚党独大,但是说是楚党的朝廷也有些说不过去,因为朝廷也代表了他们的利益。
王彦见苏观生点了点头,便接着说道:“既然大家都认为朝廷是大家的,那军队听命于朝廷,诸位便不能觉得是听孤王个人的了。孤要打破诸军的壁垒很简单,就是将五军都督府重建起来,各军将领必须按着时间轮换,五忠军的军官,可以去指挥武卫军,武卫军的军官则可以到五忠军任职,避免将领长期掌握一支军队,给朝廷带来隐患。当然,考虑到频繁换将,必然导致军队战力下降,所以将领调动的期限,也不能太短,应该控制在三到五年之间。”
王彦的建议其实与历代的做法差不多,是军队国家化的一种手段,虽然是以损失军队的一定战力为条件,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从长远看,确实是预防军阀和叛乱的一个好手段。
其实这么改,王彦虽然看似放弃对五忠军的掌控,让其他人可以进来,但是事实上却不然,因为眼下五忠军和楚党一派的军队的总数,要比其他两派多得多,他这样将明朝的军队混在一起,王彦还是占了优势,并且化解了金声桓、郑成功、张名振等人的威胁,将大明的军队系统整合起来。
这样一来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消灭各个派系间武斗的可能性,将政治斗争控制在文斗上,谁掌握朝廷,谁掌握军队。
今天是共治元年最后一次议事,众人原本以为就是喝喝茶,随便聊一下就结束了,都没想到王彦会抛出着么一个炸弹。
王彦见众人议论起来,知道这件事无比复杂,牵连太广,并不是一下就能决定的事情,于是说道:“此事,孤先给众位通个气,年后兵部会有议案送上来,大家在详细商议。好了,时候也不早了,今日便散了吧!孤提前预祝几位阁老新年安泰!”
堂内的几人听了,却都有些意犹未尽,不过王彦站起身来告辞,他们也只好站立起来,也给王彦拜个早年,然后议论着散去。
王彦之所以在今日提出此议,这是因为眼下明朝的政治规矩,像这样的大事必然需要议事堂通过,所以他先将事情说出来,让整个文官集团知晓,给他们通通气,毕竟这条议案符合明朝和文官的利益,让他在过年期间都议一议,好方便在年后新年预议上通过此议。
邻近年底,王彦放出这么一枚炸弹,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议论,许多人都赞同此议,但是也使得唐王和鲁王,两个敌对的亲王聚集到了一起。
明军与清军南北对持,以前的战事都是在南方打,可今后若是再交战,那战场就是北方,地形改变,明军的结构也需要改变,没有骑兵,明军没有胆子在北方与清军进行大战。
此种情况之下,明军本身就需要进行一个调整,而金国毁约,无疑促使和加速了明朝战略重心的巨大改变。
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以前属于重之中重的江淮和湖广,兵力都有所削弱,摆出了防守的姿态,明朝从各地大举抽掉人马开进贵州,战略重心明显转向西南。
十二月底,南京城雪花飘飘,暖阁里,王彦与几位大学士座在一起,各自的小桌边都摆着糕点和茶水,甚至还有南洋的瓜果。
王彦端着茶杯小抿一口,放下杯子对众人说道:“今日是二十八,也是年前我们最后一次议事,我就将重点说一下,然后大家便各自回家,明年开朝,我们再来继续商谈。”
屋里的绯袍大员们闻声,都端正了身子,准本接受王彦的询问。
“新年期间值班的大学士都决定了么?”王彦问了个最简单的问题。
苏观生站起来,拱手道:“殿下放心,新年期间我们几位大学士轮班,已经安排妥当。除此之外,六部也留有官员当值,并不会全都放假。如果朝廷没有大事,当值人员就能维持朝廷运转。”
王彦微微颔首,然后又说道:“何阁部送来的奏折已经有些日子,西南的情况,大家也都了解。这次我们损失很大,折了袁宗第等人,损失两万将士。礼部对于袁宗第等人的追谥,子嗣的封赏,最好在年前完成,开年大祭忠烈时,合州牺牲的将士,必须要能入忠烈祠!”
顾元镜忙起身,“礼部已经拟定一份谥号,袁宗第谥号忠烈,追谥少保,其他人也都列了出来,还请殿下一观!”
说着,顾元镜拿出一份折子,上前几步呈给王彦。
王彦接过后快速游览了一遍,便将折子还给顾元镜,然后温声道:“我没有意见,内阁如果没有问题,此事便按着礼部的意思办。”
现在王彦议事,基本都是将内阁大学士全部叫来,许多事情都不与唐王、鲁王沟通,而是直接和两派的大学士来谈。
“这次忠义镇在四川损失惨重,朝廷必然要进行补充,但是神策五军和后勇镇之前已经补充了忠至镇,再抽调人马就会影响神策和后勇的战力,所以我和兵部想从武卫军和浙兵中抽调人马,进行补充,几位阁部以为如何?”
王彦顺着西南的话题,继续说着,可是众人没有想到,他会提出这么一个议题。
五忠军是王彦的人,忠义镇损失惨重,要拿浙党和拥唐派的军队来进行补充,这不是开玩笑么?
“殿下,此事恐怕还要再议一议,大胜关一战后,武卫军的实力始终没有恢复,抽调武卫军恐怕不妥。”苏观生立刻出言反对。
“殿下,浙兵要防守淮河一线,承担重任,恐怕不宜抽调精锐!”张肯堂也立刻反对。
王彦早知道他们会这么说,他见堂内热闹起来,忽然轻咳一声,然后沉声说道:“诸位先安静安静,孤知道你们的想法,无非是觉得五忠军如同孤的私军,所以不愿意接受,这点孤可以理解,不过诸位要听孤将话说完。”
众人没想到王彦这么坦诚,一下说中了他们的心思,直接将事情点破,不禁约为尴尬,但还是纷纷座了下来。
王彦等众人坐定,便开口说道:“对于朝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军队,军队必须要服从朝廷,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将领,所以五忠军、武卫军以及浙兵之间的壁垒必须要打破。孤相信在座的各位,谁也不愿看见下面的将领佣兵自重要挟朝廷吧!”
军队要服从朝廷,而不是某个将领,某个人,这是王朝稳定的基石,对于统治阶层而言,特别是文官阶层,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军队叛变。
因为每到那时士绅大族不仅仅要遭受兵祸之灾,社会秩序被完全搅乱,资产朝不保夕,文成本身的地位也会急剧下降,所以控制军队几乎是历朝历代的主题之一。
众人听王彦这么说,不禁安静下来,不少人居然来了兴趣,苏观生眉头一挑,“不知道殿下准备怎么打破壁垒,怎么让军队只听命于朝廷呢?”
王彦微微一笑,“苏阁老能这么问,便表示苏阁老默认了眼下朝廷的运转规律,并且并不认为朝廷是孤一人的朝廷,而是大家的朝廷。那么接下来再谈军队的事,便有了一个共识和基础了!”
王彦的话让苏观生微微一愣,仔细一想,现在虽然是楚党把持朝政,但是他们也参与了进去,许多事情他们不赞同,也确实能阻挡制止,而他们提议的不少事情,也并非不能通过,朝廷虽然楚党独大,但是说是楚党的朝廷也有些说不过去,因为朝廷也代表了他们的利益。
王彦见苏观生点了点头,便接着说道:“既然大家都认为朝廷是大家的,那军队听命于朝廷,诸位便不能觉得是听孤王个人的了。孤要打破诸军的壁垒很简单,就是将五军都督府重建起来,各军将领必须按着时间轮换,五忠军的军官,可以去指挥武卫军,武卫军的军官则可以到五忠军任职,避免将领长期掌握一支军队,给朝廷带来隐患。当然,考虑到频繁换将,必然导致军队战力下降,所以将领调动的期限,也不能太短,应该控制在三到五年之间。”
王彦的建议其实与历代的做法差不多,是军队国家化的一种手段,虽然是以损失军队的一定战力为条件,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从长远看,确实是预防军阀和叛乱的一个好手段。
其实这么改,王彦虽然看似放弃对五忠军的掌控,让其他人可以进来,但是事实上却不然,因为眼下五忠军和楚党一派的军队的总数,要比其他两派多得多,他这样将明朝的军队混在一起,王彦还是占了优势,并且化解了金声桓、郑成功、张名振等人的威胁,将大明的军队系统整合起来。
这样一来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消灭各个派系间武斗的可能性,将政治斗争控制在文斗上,谁掌握朝廷,谁掌握军队。
今天是共治元年最后一次议事,众人原本以为就是喝喝茶,随便聊一下就结束了,都没想到王彦会抛出着么一个炸弹。
王彦见众人议论起来,知道这件事无比复杂,牵连太广,并不是一下就能决定的事情,于是说道:“此事,孤先给众位通个气,年后兵部会有议案送上来,大家在详细商议。好了,时候也不早了,今日便散了吧!孤提前预祝几位阁老新年安泰!”
堂内的几人听了,却都有些意犹未尽,不过王彦站起身来告辞,他们也只好站立起来,也给王彦拜个早年,然后议论着散去。
王彦之所以在今日提出此议,这是因为眼下明朝的政治规矩,像这样的大事必然需要议事堂通过,所以他先将事情说出来,让整个文官集团知晓,给他们通通气,毕竟这条议案符合明朝和文官的利益,让他在过年期间都议一议,好方便在年后新年预议上通过此议。
邻近年底,王彦放出这么一枚炸弹,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议论,许多人都赞同此议,但是也使得唐王和鲁王,两个敌对的亲王聚集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