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红楼在线阅读 - 第九十六章 男孩和男人

第九十六章 男孩和男人

    盛夏酷暑,山林清幽。

    闻道书院西南处的一间凉亭中,贾环一身青衫,坐在亭中长石凳上,惬意的倚着廊柱读书。读的是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而月考的成绩,他心里有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语出尚书-大禹谟。这是儒家十六字心传。朱熹在中庸章句集注中对此句做了很精彩的句解。贾环此时正在细细的“咀嚼”这句话的道理。

    正读着书,易寇、秦弘图、都弘三人从凉亭外的山丘下走来,带来最新的消息。易寇兴奋的道:“贾兄,你还有闲情在这里读书?真是淡定啊。”

    贾环就笑,“总不能到处大喊我月考考了外舍第一吧?”

    易寇三人都是笑起来。还是安静点更能体会胜利的喜悦!

    易寇笑道:嘿嘿,你是没看到牛同学当时那个表情。我看的心里真是畅快。让他在考试前嚣张,口出狂言。现在傻眼了吧!哈哈。”

    贾环笑着点下头。学霸,最不怕的就是在学习成绩上和人竞争。“要恭喜秦兄,考入内舍。”

    黑黑的秦弘图挠头一笑,谦逊道:“贾兄是真本事。我是巧碰到熟悉的题目。”

    贾环笑道:“运气也是一种实力嘛!”

    说笑着一会,到下午5点许。贾环和易寇、秦弘图、都弘三人去书院后门车推着的谐档。明后两天放月假。书院不禁止弟子外出。

    张掌柜的生意在书院月考后就极好。此时已经有七八名书院的弟子在此。贾环要了烧鸡、烤鸭、米酒、花生。大家一起庆贺。

    就像当年高中月考后和同学一起到校外的小餐馆庆祝。

    考入内舍,贾环的书院生涯算是进入新的篇章。

    书院的斋夫早早的贴了告示。贾环、秦弘图的寝舍是内舍十二号。当天晚上,两人在在易寇、都弘的帮助下将个人的私人物品搬到寝舍中。

    闻道书院内舍是四人间∴似于大学寝室。条件好于外舍的寝舍。易寇和都弘看的都是有点羡慕。他们俩要考入内舍还需要时间来积累。

    不大的房间中摆放着四张木床。另有桌椅若干。个人的东西都是放在床榻上。同寝舍的两人是老熟人:林心远、卫神童卫阳。两人早知道要住人进来,此时各自在床榻上看着贾环、秦弘图收拾。

    林心远拿着茶杯喝茶,很热情的和贾环说着话,“贾同学,宗这里就像宗自己家中。有什么短缺的,你和我言语一声。我借给你。日后,清晨时你可以和我一起去讲堂。”

    贾环对林心远的热情有点无语,心道:“林老兄,我们俩很熟吗?”他和林心远算是熟人。但交情没到朋友这个份上。他也无意和林心远做朋友。

    “谢林同学好意。”贾环应了一声,将自己的衣服、书籍、笔记一一叠好放在床榻里面。

    卫阳看着贾环快要收拾好,生硬的道:“贾兄,在下先小人后君子。在下有洁癖。还请你不要乱动我的东西。”

    他承认贾环在和双鹤书院文斗以及救韩秀才时表现很突出』能当做孝来看。但他对贾环并不服气。府试的成绩摆着的:他十五名,贾环七十二名。

    “哼,装模作样!富贵毛病讲究!”秦弘图冷哼一声,声援贾环。他在外舍时对卫阳孤傲的做派很不满。你这么牛逼,还不是要来书院读书啊?

    卫阳一张俊脸涨得通红。怒视着秦弘图,但是看着猎户出身的秦弘图的块头,没有在出言挑衅↓子不吃眼前亏。

    卫阳的话有些刺耳,但贾环并不觉得被冒犯,理该如此⊥点点头,“不会的。”说着,拿了书本、笔墨、蜡烛,出了寝舍,去书院的讲堂读书。

    看着贾环的背影,卫阳一愣:贾环这次考了外舍第一名,并非无因』知道怎么的,他心里忽而涌起一阵危机感。

    五月二十八日,天晴无风。

    林心远早晨起床,心情愉快的出了闻道书院,回到他位于东庄镇上的家。

    闻道书院二十八、二十九日放假。东庄镇上也热闹起来,有附近村落的村民、猎户来赶集。只有两条东西大街的镇中人流略显密集。

    闻道书院内舍生5o人,每月有1钱银子的助学银。上舍生1o人,每月有3钱银子的助学银。1钱银子约值15o文康顺通宝。在白面大馒头只要2文钱的东庄镇中,闻道书院的学生拥有极强的购买力。

    因而,东庄镇的集市日期都是随着闻道书院的月假来定。巧也是在月末。符合人们的习惯。这些年来都成了定规。

    林心远的家位于东庄镇大街中一间布匹店后的三进开的院落。院子里栽种几株枣树、兰花。开阔而雅致。正在院子廊檐下浆洗衣服的侍女舒儿将林心远迎着。

    中午时分,舒儿、林心远的meimei林姑娘整治几个小菜,色香味俱全,为林心远接风洗尘。

    林心远大快朵颐,边吃边赞道:“meimei,你这厨艺真是绝了。比镇上的许记酒楼的酒菜还好。”

    林姑娘微微一笑,吃了几筷子便放下,看着自己的兄长吃的香,目光柔和。林家重新振兴的希望就在二哥这个读书人身上。

    侍女舒儿抿嘴院里是饿狠了。想也是啊,林家还没没落时,锦衣玉食,又如何吃的习惯书院里简陋的饭食。

    林心远话唠般的说着书院里的情况,极尽吹嘘他在书院混的好,考试成绩不好只是“怀才不遇”:“meimei,你不知道,名扬京城的贾青松现在跟我是室友,他的诗文是极好的。你去年春节前还误会他!”

    林姑娘反驳,声音还是一如既往的动听:“二哥,我误会他不是很正常吗?跟着你一起混的狐朋狗友,去胭脂店能有什么好事?你**岁大时因为什么事情给父亲打个半死,你忘了?”

    林心远干笑,英俊的脸上葛尴尬的神色。往事不堪回啊!不就是偷看女人洗澡的事吗?

    瓜子脸的舒儿咯咯的娇笑。

    林姑娘接着道:“我听说前段时间你们书院里有流言:贾环和名妓在客栈里喝了一个时辰的酒,这是有的吧?”

    林心远语塞,随即好奇的问道:“meimei,你怎么对我们书院的事情这么了解啊?”

    林姑娘眼中的美眸闪了闪,道:“镇上就你们一个书院,谁不清楚啊。二哥,你慢慢吃吧,我去前面店铺里算账去了。这个月又亏损了快十两银子。”

    “诶,meimei”看着meimei的倩影,林心远心中一酸。林家的产业已经全部毁了→年的积蓄也因为“孝敬”锦衣卫指挥使毛鲲耗尽,但总算是将父亲从北镇抚司的诏狱里救出来。

    现在就剩下几间布匹店。由meimei苦心经营。维持一家人的开销。

    业精于勤荒于嬉。贾环晨读完,才在书院大门口和公孙亮在汇合。大师兄说今天带他去见一位美人。其实就“喝花酒”。

    贾环早就听说大周朝的风月秤很流行“家居式”的氛围,只是一直无缘得见。大师兄请客,他正好去见识一番。当然,以他此时的年纪也只能是看看。

    书院门口,公孙亮一身白色的直裰,士子装扮。面若冠玉,玉树临风。气质极佳。

    果然是能刷脸的大师兄啊b是要迷倒万千少女的明星范儿。贾环心里只能是羡慕,长相这是天生的,真没办法,扬声道:“公孙师兄。”

    “哈哈,贾师弟来了。我们走。”公孙亮笑着招招手,带贾环出了闻道书院。书院2里路外就是东庄镇。

    盛夏之时,草木茂密,山林郁郁葱葱。山野中还残留着些许凉气,正适合赶路。

    公孙亮一脸感慨的看着天空,轻声道:“贾师弟,我去年在镇上遇到一位佳人。思慕已久。今日我想向贾师弟求一绝妙好辞,帮我赢得美人芳心。

    你的‘欲问江梅瘦几分’、‘枇杷花底校书人’、‘佳人相见一千年’都是极好的。请贾师弟一定要帮我这个忙。”

    贾环微愣:大师兄,不是说好喝花酒的么?白期待了啊!

    随即,贾环收敛情绪,心中沉吟。公孙师兄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让他帮忙写封“情书”。但看看那天五凤馆的水仙姑娘反应就知道:这个年代,精品诗词对美女的杀伤力很大的。

    他真要帮公孙亮写诗,指不定人家姑娘真就动心了。但感情,这种事情,还是双方自己磨合为好。鞋子合不合脚,要自己试过才知道。这个枪手,他不想当!

    而且,以他个人的看法,公孙师兄其实并非良配。

    倒不是说公孙亮长得太帅了,会沾花惹草。封建主义社会,男人一妻多妾是非常平常的事情。这是男权至上的社会。

    贾环是觉得,公孙师兄还处在人生一个很懵懂的阶段,他还没有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简单的来说,他还是个男孩,不是男人。

    男人,这两个字,并不是说,和女人来过一,就算。而是意味着责任、包容、呵护、坚强等等。

    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宝二哥。他真不算是一个男人!

    贾环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岁的灵魂的男人,深知这些事情。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不愿意接受小美人彩霞的感情。

    红楼原书中,彩霞就是贾环好上的。她是王夫人房里最漂亮的大丫鬟,贾府的丫鬟中容貌能排的上字号的女孩。林之孝赞她:“听得越出挑的好了。”

    彩霞和贾环好上,并不是说贾环长的帅、前途好。而是因为他的身份∈霞的意愿很明确,她想要当姨娘。这可以让她一定程度上摆脱奴仆的身份,不用长大之后,给拉出贾府随意的配个杏。一辈子就这么过去。

    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感情。贾环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拒绝她。而是因为他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他终究是要离开贾府的人。

    这是个责任的问题。

    至于,带彩霞离开贾府,这或许是个可杨吧?前,他还没考虑。

    离开贾府是他心中的大事,是非常机密的事情,在时机成熟之前,他不会对彩霞说。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另外,还有感情:男女的事情,总要相互看对眼才行∈霞才13岁。他要说他爱上彩霞了。这怕是需要去看看心理医生,或者去警察局投案自吧?

    贾环的心思电闪而过。想了想,他不大方便直接拒绝公孙师兄,便道:“公孙师兄,言为心声,你要我帮你写情诗,总得带我去看看真人吧?”

    他这么说有两个原因。第一,闲着也是闲着,看看美女养眼。第二,见着真人,自然会有诸多写不出来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