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西晋小厨师在线阅读 - 第130章 箭在弦上

第130章 箭在弦上

    王突然叫卫平过船相见,自然是有要紧事,又哪来的料事如神?至于前方出现大批东吴水军,卫平更不可能未卜先知。冯这句马屁,拍得简直一点水平都没有。

    当然,卫平也不可能追究冯的马屁拍得有没有水平,只是皱眉道:“大敌来犯,卫某正当跟弟兄们在一起,又岂能擅离?”

    现在的卫平可不再是孤家寡人,他手下有五百骑兵、五百步兵,还有两艘楼船上各两百名水手。作为这两艘楼船的指挥官,他自然要跟自己的部下呆在一起。毕竟江上跟陆地不同,他去了王的大船,万一碰上什么事,仓促之间可赶不回来。

    冯却笑道:“无妨,这船上都是老成的水手,有什么情况他们自会应付。”又道:“老将军知道公子足智多谋,特请公子前去商议破敌之策,公子不可推辞!”

    什么足智多谋,那都是假话。卫平自己的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清楚。他明白,王叫他过去,是担心找起来,他会有什么闪失。这也说明,王根本没有预料到东吴会派兵主动迎战。但不管怎么说,卫平如果再不答应,就有点矫情了。

    …

    大江之上,要从一条楼船转到另一条楼船上,必须换乘那种巡江的哨船,还必须通过绳梯爬上爬下。如果是独孤兰、林盛这些来自北方的旱鸭子,那简直就是要了他们的命。好在卫平从小生活在南方,虽然现在换了一具身体,许多本能却没有丢失,自然不会惧怕。

    很快,卫平就来到了王中军所在的那大船上。不过,几乎跟卫平前脚后脚,一艘哨船便靠了过来,船上一名小校大声说道:“启禀将军,吴船上打起白旗!”

    王沉声道:“再探!”

    卫平呵呵笑道:“不会是吴人慑于老将军的威名,不战而降了吧!”

    这些天,王几乎是日下一城,连克巴丘、夏口、武昌,可谓进展神速,但还没有遇到过敌人不战而降的情况,顶多只是一击即溃。所以,王根本没有把卫平的话放在心上,只是捋须笑道:“若是吴人不战而降,那也是你这个小家伙带来的运气!”

    其实,卫平也只是开了个玩笑。然而,玩笑也有成真的时候。只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刚才那艘哨船又去而复返。船上,小校再次禀报道:“吴游击将军张象请降!”

    自己一语成真,王不禁感叹道:“你这小家伙,运气还真是好啊!”

    …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奉了孙皓之命率领一万水军前来迎战的张象见到王的水军声势浩大,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王安抚了张象一番,将其部下全部收编,两下合兵一处,继续东进,声势更甚,一举攻克了寻阳,兵锋直指石城。

    石城不是石头城,而是后世的安庆,也就是建邺在长江上最后的一道屏障。如果攻破石城,王的水军便可以直奔建邺,最终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

    然而就在这时候,刚刚移镇项城的贾充却接到了一封来自洛阳的书信。书信是荀勖派心腹悄悄送来的,大意无非是请贾充上书,劝司马炎休兵罢战。

    其实,远在洛阳的荀勖已经纠集了一帮主和派,上表请求罢兵。在奏章中,荀勖等人向司马炎进言,如今寒冬将至,士卒沿江作战,多有冻伤,恐于军不利,莫如等来年开春再行伐吴之事。不过他们的地位都不及贾充,在司马炎面前说话的份量自然也不及贾充,而且贾充又一直是主和派的领军人物,所以荀勖等人才请贾充出来讲话。

    身为三军统帅,即使这个三军统帅只是摆设,贾充也可以及时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消息,因此对整个伐吴战争的形势看得比朝堂中的荀勖等人要更加清楚。按目前的态势发展下去,恐怕要不了几个月,晋军就可以开进建邺城了。但是,能够看清楚形势是一回事,支持还是反对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时候,反对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主和派和主战派就是朝堂上两个不同的圈子,表面上看他们围绕的焦点是一场针对东吴的战争,实际上针对的却是对方的主张。如果让晋军顺利攻破建邺,势必证明主战派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对主和派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甚至会失去司马炎的信任。所以,主和派现在的目的已经不在是不是应该伐吴这件事本身,而在于不惜一切代价阻挠伐吴之战的成功。

    贾充是主和派的一员,甚至是其中的领袖人物。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理应积极上书,但他却沉吟起来,只对轻轻地挥了挥手,说了一声:“知道了。”

    他这个大都督是摆设,却不代表他对战场一无所知,大军撤退时所面临的危险往往还要大于进攻的时候。根据他最新得到的消息,卫平已经离开杜预的军营,跟随王一路东进去了。此时如果罢兵休战,势必让卫平陷入险境。这个女婿虽然有点叫人不大省心,但毕竟是他认定可以继承他衣钵的不二人选。为了让这个不省心的女婿平安归来,贾充思索再三,最终还是决定不写这份奏章。

    贾充却不知道,正是他的这个决定,避免了这次伐吴之战中出现另一个更大的笑话。在原来的历史上,贾充上表劝司马炎罢兵,结果他的奏章刚刚送到辕关,孙皓就已经投降了。为此,贾充还被迫主动请罪。而现在,正是由于卫平这只蝴蝶的到来,最终让贾充免去了一场尴尬。

    …

    就在贾充犹豫要不要劝司马炎退兵的时候,王的大军却依然一路高歌猛进,只花了一天功夫就攻克了石城,眼看着就要兵临建邺城下了。

    王水军攻克石城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江北。此时,王浑已经击败张悌多日,却始终按兵不动。

    扬州刺史周浚慌忙约齐众将,前来拜见王浑,一齐进言道:“将军既斩吴相张悌、太守沈莹等人,当趁出击,直取建邺!”

    世界上没有几个傻子,大家都看得很明白,谁能够最先攻进建邺,谁就将夺取最大的功劳。周浚等人作为王浑的部将,当然希望能够将这项盖世之功揽入囊中。

    同样是老将,王浑却谨慎有余胆魄不足,摇头道:“某奉皇命驻守江北,以抗吴军。尔等虽然骁勇,然只凭尔等之力,又如何平定江东?贸然出兵,胜则罢,若败,何面目可见皇上!皇上有命,王若是至此,当归某调遣,尔等何须多虑,正可各备桨橹,候王到来,一齐渡江即可!”

    部将、关中侯何恽顿足道:“王连战连捷、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士气干云,又何肯听从将军调遣?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军当审时度势,岂能逡巡不前!”

    王浑却挥了挥手,道:“某自有处,尔等勿须多言!”

    …

    大江上,王却没有丝毫停留,几乎是一日千里。所过之处,吴人尽皆望风而降。不数日,大军竟然已经望见了秣陵,离建邺不过咫尺之遥。

    就在这时,忽有王浑使者自江北至,传来王浑口信,道:“奉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大人令,请王老将军请往江北一叙,共议破敌之举!”

    自从过了石城之后,卫平便转到了王船上。此时,王便转头道:“小家伙,汝意如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王居然也学着杜预的口吻,开始称呼卫平“小家伙”。在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家伙面前,卫平也确实只是个小家伙。被王这样称呼,卫平也无力反驳,只得转过头去看着舱外,也示无声地抗议。

    舱外,独孤兰手持画鹊弓,正用心瞄着天上的飞鸟。如今的独孤兰已经恢复了女儿身,却着劲装,俏丽中平添了几分英姿。王只当她是卫平的爱姬,特地取了这张画鹊弓送她。用卫平的话来说,比起她过去所使的猎弓,这张画鹊弓简直是鸟枪换炮,因此独孤兰爱不释手,即使陪着卫平来到中军旗舰上,她也不肯安份片刻。

    但是战船毕竟不是战马,江上的飞鸟也是起起落落,忽尔钻进江边的芦苇荡,忽尔又窜上云霄。独孤兰早就弓拉如满月,只是这一箭却不知该射向何方。她终究是个女孩,臂力有限,过了一会终于支撑不住,手一松,那箭却偏离了目标,直落入滔滔江水中。

    看到这一幕,卫平忽然笑了起来,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好个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王不觉哈哈大笑,挥手道,“就请回复王将军,风急,船行正速,不可停也!”

    …

    晋军越逼越近,各路败报如雪片般报入吴宫,孙皓终于慌了神,连忙召集群臣计议。徐陵都督陶浚出班道:“启奏皇上,北人不习水战,臣若得两万精兵,将大船往迎,可破敌众!”

    孙皓大喜,连忙下旨征召兵马,约定次日清晨出发。

    天尚未亮,陶浚忽然来报:“皇上,大事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