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章 为国捐躯 生计艰难
洛阳城北胡家坳,小村位于一处山坳中,七十余户人家皆姓胡。 胡三喜家位于村东头,三间摇摇欲倒茅草屋便是。 清晨,胡三喜发妻李氏推开木门,看看外面皑皑白雪,心内愁苦不堪。 自从丈夫从军入伍,跟随左武卫开赴塞北作战,已近两年。 家中仅有十余亩山地薄田,难以糊口。 自丈夫从军,便依赖朝廷数月发放一次饷银勉强维持一家五口生计。 家中三女一子,长女不过及笄之年,幼子方才五岁。 然自四月前,朝廷不再发放饷银。左武卫大军班师回朝,丈夫却未能返回。 李氏托人去军中问询,皆言胡三喜战死幽州。 朝廷会尽快发放抚恤银两,至今,未见朝廷一文抚恤金。 这位年仅三十七岁,外表如五十老妪之女子,听闻丈夫战死,埋骨北疆。 来不及掩面哭泣,便已在焦虑家中生计。 待熟人离去,当夜,李氏带上幼子,在屋后烧几张黄纸,痛哭一场,算作告慰亡夫。 次日,李氏连同三女一子,皆披麻戴孝。 掀开家中米缸,并未像梦中那样被填满。米缸已然见底,余米不过一餐之数。 李氏一皱眉,要是夏天,还可出去挖野菜,下河捕鱼充饥,如今隆冬,遍地霜雪,无甚办法可想。 近半月以来,全家每天只吃一顿米粥,小儿整日因饥饿啼哭。 想去村里寻人借粮,前思后想,还是未能挪动脚步。 村中人家,都已借遍。因村中都是同族,多少都会顾及颜面相借。 然村中大半人家如同自己,家徒四壁,更无余粮。 长女胡月娥来到母亲身旁,低声说道:“娘,女儿想去邻村找那王婆,给弟妹寻一条生路。” 李氏一震,连忙摇头拒绝:“月娥,万万不可。 那王婆为洛阳城何府做事,专门四处买卖良家女子,送入何府青楼之中,任人凌辱。 胡家虽穷,却是清白人家。岂可将女儿亲手送入火坑? 毁你一生不算,将来九泉之下娘有何面目去见你父?” “娘,两月前王婆去村西三伯家,三伯次女云芳姐跟王婆离开。 王婆给三伯家留下纹银八两,另外附送白米一斗。 她们走时刚好在村中遇见女儿,王婆连声夸奖女儿生得漂亮。 亲口说过,若女儿肯跟随她去洛阳何府,便给娘留下纹银十五两,白米两斗。 女儿想去,有两斗白米外加纹银,娘和meimei小弟便可活到开春。 小弟面黄肌瘦,身子虚弱,连路都走不上几步。这样下去,一定会像村北七叔家幺儿那样,活活饿死。 娘,请让女儿去找王婆,给家人留一条生路。” 月娥说罢,跪倒在李氏面前。 李氏悲从中来,抱住女儿低声哭泣。 母女相拥痛哭,就在这时,有人敲门。 李氏止住悲声,擦去眼泪,将门拉开。来人五十左右,白白胖胖,身穿大红绸缎,涂脂抹粉如同妖魅。
来人正是邻村王婆,李氏还没等说话,王婆吱溜钻进来,径直来到米缸前面。 探头一看,便娇声说道:“哟!胡家弟妹,数九寒天,家中无粮,可该如何度日? 看看月娥姑娘瘦成什么样?老身今日前来,便是雪中送炭。 为胡家弟妹送米送钱而来,快抬进来。” 王婆冲外面喊一声,便有四名仆人抬进来两斗白米,放在屋中地上。 那米白花花耀眼,李氏似乎闻到米香。 这时两女一子从屋中出来,躲在母亲身后,死死盯住白米不放。 王婆十分得意,她前几日便听人说胡三喜家缺粮,又想起胡月娥是个美人胚子,便早就打下心思。 如今何府虽然倒台,然城中青楼不缺,早有其他青楼东家联络她,开价比何府丰厚三成。 王婆笑得花枝招展,脸上脂粉不住下落。取出三锭白银,共计十五两拿在手中,伸到李氏面前。 “哟!胡家弟妹,听闻三喜兄弟过世,家中困难。老身乃是古道热肠之人,岂能见死不救? 月娥姿色不错,老身十分喜欢。 可让她跟随老身前往洛阳,老身会给她安排一个营生,吃喝不愁,还能攒下一点私房钱。 弟妹收下银子,在这卖身契上画押便可。 年关将近,有这两斗白米外加银两,全家也可过个好年。 胡家弟妹,机会就在眼前,可莫要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