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言情小说 - 凤神玉凰之卷一情殇在线阅读 - 第十八章 沈园相遇

第十八章 沈园相遇

    第十八章沈园相遇

    陆游在参加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拔得头筹后,次年参加了礼部的会考,不想权臣秦桧嫉恨他的才华竟然下令主考官不予录取。陆游名落孙山后,心情抑郁,便前往沈园一游,希望可以排遣一下心情。进入沈园后没想到竟然偶遇同样来游园的赵士程、唐婉夫妇。

    陆游和唐婉四目相对,都微微一怔。赵士程见此,大度的对唐婉说:“婉儿,既然在这里偶遇你的表兄,你就前去问声好吧?我在别处等你。”

    陆游和唐婉于水中亭台上小坐,一会儿赵士程还让人送来些酒菜。唐婉悲戚的为陆游斟酒布菜。二人聊起别后状况,不禁唏嘘。唐婉知道陆游仕途不畅,还出言安慰。陆游知道赵士程对唐婉很好,给她以祝福。酒过三巡,唐婉告退。独自留下陆游空对沈园的一园春色。

    陆游想起往日的恩爱,悲从中来,借着酒兴,在沈园题词: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情爱受挫,回到家中便身陷官场的各种揪斗中。因为秦桧的阻拦,陆游官路不畅。直到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令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降杨存中为太傅、醴泉观使,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

    而他留在沈园的题词,被来年游园的唐婉所见。唐婉见此,肝肠寸断。提笔和词一首。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浑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写下和词后,回到家中的唐婉变得郁郁寡欢,任赵士程如何关怀,也无法温暖心灰意冷的唐婉,半年后,唐婉终于怏怏而卒。

    看着唐婉生病,看着唐婉消瘦,看着唐婉一天天的憔悴,看着生命的光一天天的从唐婉身上消散。最揪心的便是陪在唐婉身边的赵士程。他是那样的爱她,他用尽了方法想让唐婉感受到幸福。可是最终他还是失败了。

    唐婉香消玉殒的那天,赵士程悲痛不已,失声痛哭的赵士程用手掰断了唐婉生前所用的木梳。一半放在唐婉身边陪葬,另一半收在身旁留作永久的纪念。赵士程痛哭流涕的发誓:今生我赵士程只有唐婉一个妻子,唐婉走后永不再娶!

    赵士程虽然陪伴在唐婉的身边,却始终没有得到唐婉的心,可是赵士程不以为憾。“虽然你不曾爱我,感谢你允许我爱你。”唐婉走后,赵士程信守诺言,终生未娶。

    唐婉走后,陆游虽也悲伤,可是他的路还有很长,他还有妻儿需要他去照顾、呵护。唐婉走后,王氏又为陆游生了几个孩子。四十年后,当陆游重游沈园时,想起往日种种,心中思念唐婉的陆游写下两首悼亡唐婉的诗——沈园二首。

    沈园二首⑴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⑵,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⑶。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⑷,沈园柳老不吹绵⑸。

    此身行作稽山土⑹,犹吊遗踪一泫然⑺。[2]陆游在政治上有着伟大的抱负。现将陆游的仕途之路摘录在后,以供读者翻阅。(其后是陆游的宦海浮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过不看。)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

    陆游西安石刻像

    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20-21]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22]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告诉大臣张焘。张焘入宫质问,孝宗遂罢陆游为镇江府通判。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陆游上书张浚,建议早定长远之计,勿轻率出兵。[23]张浚派大将李显忠、邵宏渊领兵出击,收复灵壁、虹县,进据符离,因李邵不睦,宋军大败(符离之战),偏安之论随即甚嚣尘上。张浚上疏领罪,被贬为江淮宣抚使。[24]

    隆兴二年(1164年)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四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进言说:“江东之地,自吴国以来,莫不以建康为都城。临安频临大海,运粮不便,且易受意外袭击,皇上驻扎临安,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合约签订之后,皇上应驻扎建康、临安,金朝来使,或到临安、或到建康,这样以来,可以争取时间建都立国,而不令金朝生疑。”[25]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就对枢密使张焘说:“曾觌、龙大渊利用职权,广结私党,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后患无穷。”张焘闻言奏报朝廷,孝宗大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26]

    乾道元年(1165年),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27-28]有人进言陆游“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罢免了陆游的官职。[29]

    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征召已赋闲四年的陆游,任为夔州通判

    陆游

    ,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陆游携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采撷沿路风土民情,作《入蜀记》。[30-31]

    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得书甚为欣喜[32],只身前往南郑,与张季长[33]、阎苍舒、范西叔、高子长等十余人同在南郑幕府任职。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34]

    陆游到王炎的军幕后,常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35]时吴璘之子吴挺代父掌兵,骄傲放纵、多次因微小过失杀人,王炎不敢得罪。陆游建议用吴玠之子吴拱代替吴挺掌管兵权。王炎认为“吴拱胆怯、缺少智谋,遇到敌人必败”,陆游反驳说:“吴挺遇敌,又怎能保证他不败?如果吴挺立有战功,更难驾驭。”至韩侂胄北伐时,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话果然得到验证。[36]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陆游

    陆游半身像

    骑驴入川[41],颇不得志。[42]次年,改任蜀州通判[43];五月,经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举荐,陆游又改调嘉州通判。[44-45]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陆游又调回蜀州通判。再任蜀州期间,陆游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并先后造访翠围院[46]、白塔院[47]、大明寺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48]

    三月,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大胆上书,建议出师北伐,收复失地,未被采纳。[49]五月,陆游主持州考,杨鉴夺得第一名,取得参加秋试的资格,陆游写诗以资鼓励。[50]八月,陆游在蜀州阅兵,作《蜀州大阅》,抨击南宋养兵不用、苟且偷安。[51]十月,陆游又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52]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53]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54]

    淳熙三年(1176年),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自号“放翁”,进行反击。[55-56]六月,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以“祠禄”维持家人生计。[57]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范成大奉召还京,陆游送至眉州,恳请范成大回朝后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58]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先后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粮仓、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并亲自“榜舟发粟”。[59]同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开常平仓赈灾。十一月,陆游奉诏返京,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60]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年之后[61],朝廷才重新起用他为严州知州。陆游入京向孝宗辞行,时陆游诗名大胜,孝宗于延和殿勉励陆游说:“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62]陆游在严州任上,“重赐蠲放,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63]闲暇之余,陆游整理旧作,命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陆游任满,朝廷升为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再次进入京师。[64]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于赵惇(宋光宗),陆游上疏,提出治理国家、完成北伐的系统意见,建议“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人才”,“力图大计”,以恢复中原。[65]

    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66],再次进言光宗广开言路、慎独多思[67],并劝告光宗带头节俭,以尚风化。[68]由于陆游“喜论恢复”,谏议大夫何澹弹劾陆游之议“不合时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自题住宅为“风月轩”。[69]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赵昚病故,宋光宗赵惇称病不肯居丧,满朝哗然。

    陆游头像

    知阁门事韩侂胄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密谋,废除赵惇,立太子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71-72]韩侂胄是赵扩妻韩氏的叔父,把持朝政,独揽大权,贬朱熹、斥理学、兴“庆元党禁”,专权跋扈,陆游便写诗谴责韩侂胄。[73]

    嘉泰二年(1202年),陆游被罢官十三年后,朝廷诏陆游入京,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并免去上朝请安之礼,不久陆游兼任秘书监。[74]

    编修国史其间,因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大力赞扬和支持,给予种种合作,并应韩侂胄之请,为其作记题诗,勉励韩侂胄抗击外侮,为国立功。[75-76]

    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国史编撰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77]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陆游回到山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拜访陆游

    陆游成都石刻像

    ,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他构筑田舍,都被陆游拒绝。[79]

    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谨慎用兵,早日实现复国大计。[80]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81]宋军准备充分,出师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82]但韩侂胄用人失察,吴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动,图谋割据。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不久,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83]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84]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85]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关资料引用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