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嘉靖攻略在线阅读 - 一百九十七 恩师(上)

一百九十七 恩师(上)

    夏言,二度任相,帝国首辅,嘉靖皇帝修道之时的帝国实际统治者,对于整个帝国而言,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所执掌的权力也是极为惊人的,而且他还有一个相对于其他首辅有所不同的能耐,那就是敢和皇帝吵架,嘉靖皇帝的强势是前所未有的,权力欲望也是极为强大,但是夏言就是敢于在原则问题上和皇帝争执,并且毫不退让。

    平心而论,夏言自己的权力欲望也很强,并且有很强的功名心,作为一个官员来说,这是前进的动力,一点儿都不过分,作为一个首辅来说,这更是极为可贵的,要知道,夏言先生的后继者严嵩严阁老可是一个毫无上进之心和办事之心的首辅,只有在涉及到自己地位和利益的问题上才会变得比谁都勇猛。

    比起严嵩,夏言毫无疑问是优秀的,如果他遇上的皇帝是李世民,他的成就会比房杜更高,或者遇上朱元璋和朱棣,或者是宣宗朱瞻基,也是不错的,再不济遇上弘治皇帝朱佑樘,甚至是正德皇帝朱厚照,都是可以的,可他偏偏遇上了嘉靖皇帝朱厚璁……

    如果说严嵩老先生的专长是拍马屁和颠倒黑白,那么夏言先生的专长就是治国和提拔人才,但是或许嘉靖皇帝更加需要一个擅长拍马屁和颠倒黑白的恭顺的人来做首辅,而不是一个时时刻刻敢于和皇帝争执,敢于冒犯皇帝尊严的人——嘉靖皇帝通过大礼议之争夺回的尊严,可不会再容许第二个杨廷和冒犯了。

    另一个时空里,还有一年,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就要被严嵩迫害致死,另一位一心收复疆域保护百姓免遭蒙古残杀的壮士也将随之而死,而现在,自己可以改变这一切吗?郑光有些迷茫。

    “相爷,郑修撰来了。”老管家向夏言鞠了一躬,然后便主动退下,只剩下郑光和背对着郑光不知在想些什么的夏言夏老头子,夏言似乎也没有首先开口的打算,郑光等了一会儿,便先开口了:“学生郑光,拜见老师!”

    夏言此刻还兼任着翰林院的掌院学士,虽然他根本不管翰林院的琐事,不过名分上,夏言是目前郑光最正统的老师,也是李春芳和胡正蒙的老师,这也是目前郑光有些急切地想要挽救夏言的一个原因,既然已经成为了夏言的学生,那么,一旦夏言被打倒,自己也会受到牵连,就算不受到牵连,上位成功的严嵩也不会轻松地放过自己。

    不论是为了心中的理念还是为了之后的安全,夏言都不能死,但是人微言轻的自己,要用什么方式去挽救夏言才是成功率最高的,郑光并没有把握,就算把严嵩用来攻击夏言的杀招给化解了,难保严嵩还有那个妖孽一般的严世蕃没有后手。

    这个有些心软的老头子,就死在他的心软上。

    “你可知老夫为何要在此时找你过来?”夏言低沉的声音传来,而他依然没有转过身子,突如其来的询问也让郑光有些疑惑,不过随即他想起嘉靖皇帝所说的本来自己是第三,但是皇帝坚持把自己提拔为第一名,也就是说,夏言给自己定下的名次是第三名的探花,而非是第一名状元,皇帝和夏言之间的分歧,是不是造成此事的原因?看来,皇帝之前所说的事情是真的。

    夏言还是希望可以收复河套,自己所说的一些理由在夏言看来并不是不去收复河套的理由,对于夏言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而他也从未将俺答的反击放在眼里,不知道是他太过于相信曾铣,还是他有别的准备。

    “莫非,是关于河套?”郑光小心翼翼的开口问道。

    夏言转过了身子,直视着郑光:“你既然猜到了,那老夫也就不兜圈子了,京城里的传言并不是空xue来风,老夫是真的准备要支持曾铣在河套动手,把河套夺回来,原本陛下也是支持的,后来陛下有了一些顾虑,但是老夫以为,那些顾虑都在老夫可以应对的范围之内,直到你的策论被陛下看到了之后,情况才急转直下,老夫仓促之间无法应对,竟是被陛下否决了河套之战。

    河套之战,老夫的谋划也是从去年开始的,并不是一时脑热,也不是毫无准备和顾虑,俺答的实力,大明边军的孱弱,吃空饷,战斗力不足等等问题,老夫都考虑到了,至于你所说动陛下的最重要的一条,俺答的反应,你以为俺答绝对不会坐视河套被大明夺回来,一定会再次起兵去夺,大明之兵无法妥善应对,定需要全国动员,和俺答大打出手。

    到那时,不仅西北问题解决不了,东南问题也会受到牵连,无法去解决,大明财政艰难,到那时万一无以为继,连朝廷官员的俸禄和士兵军饷都无法发出,不战自溃,大明甚至有倾覆之忧,郑光,你不觉得你太过于危言耸听了吗?!

    郑光,你久居东南,只知东南百姓深受倭寇之苦,但是你可知每年有多少鞑虏顺着河套侵入中原内地,多少中原百姓被掳掠而去沦为奴隶!若夺回河套,自可将战火阻挡在国门之外,你所提出的化整为零的骑兵出击之法,未必不可以发挥作用!东南百姓是大明子民,北地百姓就不是大明子民了吗?!”

    夏言死死地盯着郑光,长期身居高位所带来的气势极具压迫性,就算只是站在那里站着,也能有不怒自威的特效,实在是牛逼的很,然而郑光早有准备,对于夏言的责问,郑光决定反击:“学生并未有丝毫这般想法,学生所说,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以老师的身份地位,不可能不知道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兵精将强很重要,但是粮秣军械一样重要!

    人是要吃饭的,吃不饱饭,就没有力气,军队更是如此,士卒吃不饱肚子,就挥不动剑,杀不动敌,白白死在战场上!粮秣军械是什么?都是钱!军士之精锐,将帅之精干,钱粮之充足,乃是大战获胜不可或缺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而钱粮更是重中之重,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兵饷不发,则军心浮动!钱,粮,万万缺不得!

    而如今,大明很富有吗?国库里的钱财,粮库里的存粮,充足吗?东南数省乃大明财赋重地,几乎占据全国税收的八成,而如今,倭寇盘踞东南,东南赋税锐减,其数量甚至无法满足大明一年的正常支出,学生分配之前,还听有人笑言,户部尚书被各部堂官追债,追到了过年都不敢回家的地步!朝廷官员俸禄尚且欠发,更谈何士卒兵饷?

    是,曾总督或许有信心收复河套,但是,老师,河套已经失落数十年,大明建国之初对河套做的全部建设悉数被蒙古人毁掉,很多地方都是寸草不生荒无人烟之地,更无城池可供大军驻守,若复河套战胜,驱逐鞑虏之后,大军如何自处?是修建城池,还是驻扎在野外?各险要之处如何驻守?是否需要修建防御工事?

    河套若要发挥该有的作用,就必须要有大城池,可以积蓄粮草军械,成为粮秣重地不至于从太远的地方运输粮秣直接到战场,加大粮食的损耗,那么大城池该如何修建?修建的钱、石料、木料、民夫、官员这些,该如何安排?道路是否也需要修建?总不能就放任那样的泥泞之路不管不顾吧?有了城池,要安排官员吧?城池里面没有百姓,是不行的吧?要移民实边吧?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要做的事情,花费几何?蒙古人一来,一把火,就可以摧毁掉一切,而我们重新建设,需要耗费多少钱粮心血?我们花费大功夫把河套重新建设保护,蒙古人一来,我们稍微有些失误,被他们冲进来哪怕一百多人,都能烧杀抢掠造成巨大损失!

    老师,学生不是反对收复河套,河套必须要收复,蒙古必须要驱逐消灭,必须要仿照前汉灭匈奴之例,夺取河套,进而大破蒙古!但是,夺取河套之前,必须要打一场大的胜仗,让蒙古人起码一两年之内不敢南下,让咱们有充分的建设河套这个后勤之所的时间,然后,一鼓作气打入蒙古腹地,纵横草原!

    要打,就要一鼓作气的打掉他们,就要按照汉武帝的策略,不动则矣,一动,起码十万兵!三五万人消灭倭寇足矣,但是要对付蒙古人,没有二十万战兵,是万万做不到的,而二十万战兵所需要消耗掉的粮秣军械,需要的骡马数量,需要的车辆,民夫,哪一样是大明现在可以承担起的?”

    夏言沉默了,他是大明的首辅,虽然有些问题不如郑光从别的渠道得知的充分,但是最基本的户部国库的问题,他还是一清二楚的,空荡荡的可以跑马车的国库实在是没有打一场二十万人战争的底气,想当年汉武帝为了彻底击败匈奴,可是付出了“海内户口减半”的惨重代价,把文景之治数十年积累下来的财富消耗一空,还大举朝民间借债,差点闹出经济危机,这才得以驱逐匈奴,打出强汉的名头,而大明,一个空架子,真要打起来,分分钟断粮。

    郑光则乘胜追击:“汉武帝北击匈奴,依仗是文景二帝数十年积累的财富和军械物资,文景之治不是说着玩玩的,大汉凭此才得以积蓄国力,而在那之前,以屈辱的和亲之策争取时间,匈奴尚且每年南下烧杀抢掠,大汉还是坚持忍耐住了,要打,就要大打出手,让他毫无还击之力,哪怕我们付出再惨重的代价,也要坚持将他彻底打垮!

    当年蓝玉率军远离中原,在漠北捕鱼儿海一战,损兵折将不知凡几,但是彻底把蒙元的残余势力给剿灭了,从那时开始蒙元贼寇才彻底没有了和大明争锋的实力,他们现在恢复了一定的实力,大明若是不能深入漠北,甚至是超过蓝玉,打的比捕鱼儿海更远,就依然会留下后患!咱们要打,就要彻底消灭后患!那就需要更多的钱,更多的粮!东南不平,绝对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