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嘉靖攻略在线阅读 - 二 再一次

二 再一次

    醒来以后,等到整合了所有的记忆之后,他便发觉,已是三百年后,他居然再一次穿越,穿越一次是偶然事件,穿越两次呢?满屋子温暖,满屋子香气,满屋子的纸醉金迷,这让他极为不悦,大宋的最后九年,只有血和火,以威名赫赫之身担任凌霄城主将之后,他更是见不得任何奢华东西。

    而这具身体的记忆告诉他,这家明面上是一个秀才之家,读书之家,耕读传家三代人,三家旁支耕田之余,顺便做做小生意,供养主家读书人,但是实际上,却是曾祖父和祖父拼着命,钻了海禁政策的漏洞,和一大群过不下去日子的有胆子的人一起合作,以海上走司起家的中等富户。

    纵使如今祖父和父母都不在了,郑家家中还是颇有些田产,太湖边上有几百亩肥沃水田,十几家佃户,苏州城内三处房产,几家店面,日子还算殷实。

    父亲拜名师苦读十数年,一十八岁终于考中秀才第一名,正准备考取举人,争取做官,祖父眼看父亲争气,便不打算继续暗中cao着这要命的行业,打算做完最后一单就颐养天年了,也免得被人抓住把柄,害了父亲的科举之路,却恰巧碰上了倭寇渡海来袭。

    那是一次大灾难,明兵溃败不能敌,倭寇长驱直入,几乎接近南京,父亲为保护祖父和数万难民撤退,趁夜只身以火引开倭寇,惨被杀害,事后获救的数万难民一起给官府上书,讲述了父亲的事迹,时任苏州知府感慨于父亲的英勇,遂命人写文章立碑纪念,赐钱赐地,以作为鼓励,是以如今,郑家在苏州有着特殊的地位。

    如今,郑微的儿子郑光再一次考取了秀才,比父亲还要早两年,并且有望继续进取,府试和院试也极有可能通过,那样的话,在苏州府这个科举超强大府的地面上来说,就是十分难得的。

    对于苏州府这个传统科举强府的大府来说,想要过关斩将脱颖而出,大概算是比地狱级难度还要高一级的难度,绝对是非常难的,一府之地,数万考生,层层筛选之后脱颖而出,难度之大堪比登天,更别说郑光年仅十六岁,在三四十岁的大叔们甚至是六七十岁的爷爷们层出不穷的科举大军里,还只能算是小鲜rou一只。

    而连郑光本人都不知道的是,现任苏州知府范庆非常欣赏郑光,两人之间还有一段忘年交,只是范庆隐藏了身份,所以郑光不得而知,但直到现在为止,范庆都清楚地记得两年前的那一天,他刚来苏州府任知府没多久,和郑光初次相见那时的景象。

    那日,范庆偷得浮生半日闲,出城找到一风景优美之所踏青,苏州是大明非常重要的财赋重地,作为苏州府的核心,处于长洲县和吴县交界之处的苏州城的地位是特殊的,长洲县的治所在苏州城,吴县的治所也在苏州城,而苏州府治所也在苏州城,府治和两个县衙都在苏州城,足以体现出苏州城的特殊之处。

    “苏杭熟,天下足”也不是说着玩玩的,苏州不仅是粮食重地,也是商业重地,虽然海禁以来苏州也受到了冲击,但毕竟是传统商业强镇,怎一个繁华了得,春天更是风景优美,不说早春二月是优美的时候,阳春三月更是美不胜收,那年那时也难得没有倭寇来犯,也使得三十六岁的范知府老怀大慰,难得的出城踏青去了。

    作为传统科举强府,苏州府的文人墨客不是一般的多,一般而言,风景优美之地都会产生才情十足的名士才子,苏州府从来也是朝廷高官的摇篮,通过苏州府的科举考验而冲击中央权力中枢的人也不在少数,每到春天,文人墨客,名士才子都携上三五好友出城踏青,吟诗做赋,畅想未来美好愿景。

    范庆是嘉靖十四年的二甲进士,那年三十六岁,可惜没选上庶吉士,之前在刑部担任郎中,之后外放正四品苏州知府,苏州知府这个职位估计在全大明的知府里都能算上是难度超高的,因为面临着全大明商业活动最繁华复杂的大环境以及近在咫尺的倭寇威胁,三十六岁的范庆早早的就花白了头发,看起来如同四五十岁一样。

    难得的休闲时光,范庆更是不愿和一群人呆在一起,吵吵闹闹十分恼人,便寻了一个僻静之所,打算安静的坐坐,仅此而已,手下人找着一个小亭子,范庆喜滋滋的带着一壶酒和一些小菜就去了小亭子,准备欣赏美好的景色,放松放松,可没过一会儿,居然听到了一阵阵哭声。

    这就让范庆十分郁闷了,美好的时光却听到了哭声,这可不吉利,站起来四处找哭泣之人,就给找着了郑光,当时的郑光只有十四岁,在湖边睹物思情,想起了早逝的父亲和母亲,不由得哀从心中起,找个僻静之所想哭一场,谁曾想碰着了知府。

    范庆也是一时无聊,便询问了郑光为何要哭泣,一番诉说之下,便知道了这孩子就是在苏州城内有特殊地位的郑家的孩子,当初郑光的父亲郑微郑子清只身以火引开倭寇,救下了数万苏州人,苏州人都记着这份恩情,当时的吴县知县和苏州知府也一起宣扬过郑微的义举,这些年来,苏州也对郑家多有照顾。

    郑家的店面商税收的税很轻,郑家的田地农税收的税也很轻,郑家还不服徭役,可谓是多有照顾,郑光也是个争气的孩子,之前在父亲教导下读书,父亲母亲祖父接连去世之后,守孝三年期间拜父亲的老师,著名大儒荆川先生唐顺之为师,潜心读书学习,深得唐顺之喜爱,颇有些名望。

    守孝期结束,据说郑光是有打算在嘉靖二十六年的科举参加考试的,范庆对郑光也颇有些兴趣,如今看到郑光流泪思念亲人,觉得郑光的确是孝顺的孩子,对郑光好感大生,便化名范伟,是个“老读书人”,和郑光谈起了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古今学说等等。

    范庆也是有心考校郑光的功课,但是没有放在表面上,而是通过旁敲侧击的手段检查郑光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值得官府特殊对待,一番谈论之后,真才实学查出来了,也查出了一些特别的感情,范庆觉得郑光特别对自己的口味,便和郑光成了忘年交,相约每三个月都要在此处见一面。

    直到今日,又到了见面的日子,范庆特意关照了吴县知县张思成,本想推进一把,结果知道郑光的考卷非常优秀,张思成当堂取中,点为案首,心中十分高兴,带来好酒好菜想和自己的小友一叙,为他祝贺,可等来等去等不到人,心想郑光绝非不守约之人,觉得奇怪,便派人去询问,一问之下大惊失色,慌慌张张的往苏州城里赶……

    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如今的郑光,再也不是之前的郑光了,虽然两人都名为郑光,但是此郑光非彼郑光,吸纳了全部的记忆,灵魂却已非旧时小友,从五百年后回到三百年前,又从三百年前来到了如今。

    郑光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现在的局面,战死在凌霄城,和熟悉的大家一起为国而死是自己最后的心愿,就此烟消云散,在奈何桥前饮下一碗孟婆汤,忘掉全部的心伤,重新迎来新的轮回,这才是他最希望的事情,那九年是最痛苦的九年,是难以回首的九年,是失去了全部重要之人之物的九年,他不想记住,他想忘记。

    但是事与愿违,如今自己却带着全部的记忆,来到了嘉靖二十五年的大明。

    上天又和自己开了一次玩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