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看小说《湴湖》
我看小说《湴湖》 对话: 吴志龙:小说出版了,给我地址,我送你一本。 我:我要购一本。 吴先生:我送你。 我:我是真诚的,一定要买的,是对你心血的尊重。 吴先生过了一会儿说:那好吧,我也尊重你。 (其实,我明白网络的那一头,厚道的吴先生心情是不快的。他或许认为我是对小说没有兴趣。但是,我一定要这样做。其实,这是我的真实想法,现在出书都是自费的,我们都是喜欢写作的人,花了时间写我们是开心的,自费出书有些无奈。出完了还要送给别人看,人家还未必喜欢。因此,我这样做就是单纯的支持他一上吧。不过,为了让吴先生觉得我这样做合理。于是又告诉他等我的散文集出版了,我也不送人的。) 《湴湖》是一本记实性小说,本书的作者是安徽的吴志龙先生,一位给国家打工的公务员,名符其实的国土业主,是纵阳国土局的干部。他是我去年在**开博客后结识的网友。 当时,在国家净网行动中,起点中文网将我的书也屏敝了。友人建议先在**开户上传文章。在博客空间不多的访客中,有一位网友来的较多,我便回访了他。礼节性的点开了他的文章连载《横山,我这半年》,打算游览一篇,写点无关紧要的留言,就算‘礼尚往来’了。 结果没有想到的是,点开的那一篇竟然引我入胜,一气看完后就欲罢不能了。因时间关系没有继续看下去,但是,他的文章就留在了我的心里了。从那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写自己的经历,是用心、用情在写。我喜欢这样白描式的写作。这样的文章,在呈现故事内容的同时,也将笔者的内心世界及人品都会展现出来。我总惦记着再去拜读。后来,我在看了三篇后诚挚的写下了几句话。写那段话的心情,我至今还记得,。有些动情,或者说是共鸣。这也我是第一次在空间留言时,肃然起敬。 我写到:如果不是为写而写,那么,写作就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更是为自己的灵魂歌唱。文章写的很好,文字干净。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看是写自已,其实是一个层面上社会的缩影,更是展现作者眼中的生活,心中的世界。抱歉的是我只读过三篇。也就是无意中看了一篇,却让我有了兴趣。因为文笔所到之处无论是小工人,村民或设计人员,个个栩栩如生,有思想,有故事。 文章吸引我的原因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本书是纪实小说,情节合理真实,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的在我面前。二是,文章语言严谨,干净,简洁。风趣幽默,妙语连珠。 前一条,因作者笔下的工作场景我不熟悉,但过程详尽,向我展示了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后一条,他的文字让我推测到他一定也是学理工的。这才使他小说中的文学性中充满理性,更吸引我。因为,这是我欣赏喜欢的文风。我不喜欢现在好多人写的所谓的诗,很少有让我兴奋读完那几行不多的字。但我酷爱文章写的有诗情画意一样的句子。吴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人,小说文字如散文般优美。这种词藻华丽的段落大都出现在风景上,这更是我喜欢的了,因为我也是陶醉在自己书写大自然美妙之中的人。就这一点讲,我们是同类项。 我们都知道小说故事大都是来自于生活。但也有例外,比如一些写神鬼故事的人。我曾经为此不解过。那些写鬼神故事的人是怎么编出来的啊,他们自己又没有做过鬼神。后来想明白了,因为,他们写的鬼神故事,也是读者没有经历过的。因此,情节写的只要高于生活,读者也就无法辨别,自然就认同了,这也就是越玄,越幻,越能吸引人。 记实类小说就不同了。那是作者亲身经历。而这些经历一定是感动了他,才让他记录下来,才会创作后感动读者。《湴湖》就如此。 书中的数个场景打动着我,数个情节感动着我。在过去读过的三章中,我就依稀的看到了作者,那应是主人公‘大龙’。再读,又感觉是另一位技术员,后来再读认为是局里的那位领导。之所以定位不准,是因为作者笔下的每一位人物的描写都是真实精彩的。因此,也看到了吴先生这段工作过程的用情之深,用心之重,也表明他是位重感情的人,也是位浪漫的人。这是我欣赏的,因为我也是位重情谊的人。 记实小说《湴湖》中,有详尽的工作过程叙述,还有详实的技术数据。读这些段落,不仅打开了的我眼界,让我看到了另一个领域的工作方法。还让我懂得了很多过去不曾接触到的学问,更知道了国家的农村政策。从书中知道了修农村水利工程,填坑造田,乡村水泥路,路边的景观树等等都是有国家出资做的。 那么,执行和落实这项工作是作者单位,具体到的是作者本人。因而,我看到‘大龙’从项目招标,到验收的全过程。过程中他一次一次到施工现场,把质量,催进度以及尽可能为乡村多做事,甚至村民没有想到的,他都考虑到。比如,当整个工程还没完成,他就在思考将来田间怎么个耕种方式了。因为,他爱这片土地。因此,在设计规划时才会有自己的‘私心’,发誓要把刘畈片这口塘打造成美女或村姑。因而,当工程竣工后,他到此回访时‘信口开河‘道:立光棍门前,脚下一汪塘水,垂柳拂风,远处稻香朴面,蛙声和乐,遥想金秋时节,谷浪连波,横埠河畔,蟹肥瓜香,龟山之巅,枫红松青,更有土地神庙,一棵苦楝,杂树若干,非人间也。
书中,类似这样看景抒情的文字很多。他眼中和心中,这片土地太美,他动情的描绘,因而就有了他说自己是在这片土地上‘画画‘。我很欣赏他最后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后,说自己其实是在’画画‘。他是位以土地为纸,心血作墨的画家! 整部小说读完,在感受众多参与者劳动的场景、过程的曲折和戏剧性的同时,也从‘大龙‘与施工方人员的互动中,看到了吴先生的重情谊和性格的耿直。他会点赞对工作负责的人,说他们是’种春风的人‘。对人浮于事的人,批评他们是‘死了没有埋的人’,哈哈。 其实,吴先生更是位种春风的人。他将一腔热血洒在从事的事业中。对上对下尽职尽责。比如施工方老鬼报出的最后结算工程款时,他一听数字高出投标了。立即严厉斥责。当审计过程存在异议时,他又如实的为施工方据理力争。用他的话说:人家做了,现如今不给钱,这像话么! 小说中的‘大龙‘,时刻用自己的行动种着春风,传播着正能量。 正是这样一位工作上业务过硬并接地气的作者,才会把参与施工的七个标段的人、和与工程有关的人,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因为,他心存美好,珍惜与之有交集的人,用情走近大家。 因此,才会使艰苦的施工过程,有了一个个精彩的场面,才会让我在读的过程中数次笑出了声。 为此,感谢作者的用心之作,给我带来的精神愉悦。我在脑海中出现我心中的刘K,桂胖子,老鬼,小鬼影子,余团结,汪老,项工,房工以及汪君等等形象,也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湴湖大堤,‘看湖水微澜,波光艳影,圩内稻谷金黄’,还有吴先生亲自选定的湖边垂柳轻舞,石楠绿如秀球。如果这时再能置身对面的桃花山,那我想到的是:山水桃花相映红。 是后,感谢吴先生将我的这段话写在《湴湖》的后记中,使我在拜读完长篇小说《湴湖》掩卷之际,从书中再看到自己的这段话,从最初吴先生告诉我、他采用了这段话时的小不安,到今天读后的小感欣慰。因为,这段话我是真诚的有感而发,是我自己的心声:如果不是为写而写,那么,写作就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更是为自己的灵魂歌唱….. 期待吴先生更多的‘追逐光景,记录时光’。 因为,我们都还在路上,生活的万般美好,在等着我们分享,去描绘,去画画! 写于:2015-11-3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