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政道风流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情

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情

    柳烟滢的事情,既然赵一芒坚持要他自己去办,陆政东也就放手,这样的事情陆政东相信赵一芒一定会办得很是漂亮的。———.{}{}{}{}].

    不过陆政东也还是有事情要办,回到京城,是休息放松陪陪妻子孩子,但想要完全休息那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陆政东中午憩刚起床就接到秘书长杨启成的电话,是中办的安云想见见他。

    安云是首长的办公室副主任,也算是首长的大秘之一,陆政东和他认识,但交情不深。

    陆政东心里却是明白,这么讲肯定是安云交代过身边人的,不是安云想见他陆政东,而是陆政东想见安云。早在一个月前,陆政东便让杨启成以省政府的名义和对方联络,希望有机会和安云见一见。

    对方答复很委婉,一定转告,如果有时间再告之。

    陆政东之所以想见安云,也是为项目的事情,省长办公会通过的项目有十几个,那些按照规定,投资额不是非常大的项目,不需要通过常委会,只要省长办公厅会定下来,就算是通过了。一般来,项目都是要向上申报的,省里的项目即使不大,也要占地,要改变原有的城市格局,对于这样的改变,京城一定要掌握。

    项目的审批权在部委。这原本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国家需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审批权如果不控制,省市县三级,都可以自行其事,就会出现很多重复建设。如果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上面的审批权针对的是项目而不是人。这种程序。倒是充分体现了优越性。

    问题显然并非如此,审批项目的是人,申报项目的也是人。而这报和批的过程,别没有严格的执行程序,更没有严格的程序监督,事后发现有问题,也不一定问责。如此一来,批或者不批。批给你还是批给他,凭的只是手中握着的那支笔。这支笔凭什么落下?既然不是规则,那就一定是人情。因此,项目申报人就一定得去找人情这种东西。

    怎么找人,是一门巨大的学问。陆政东是正部级干部,人家那些握有笔的人,也是正部级干部,全国范围内,这个级别的干部有很多,别个个有交情。就算是个个认识,都是一件难事。何况。你和他没有交情,总有人和他有交情,或者总有人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和他建立起交情。你若想和别人处于同一起跑线,或者共享同一竞争标准,那是痴人梦。

    就算人家不故意刁难,时间上往往也是不够用的,所以有些地方党委政府也会采取变通的方式,边干边报批,实际上也就是先斩后奏,把生米煮成熟饭再。

    这毕竟不是正道,但若是一味的苦等,陆政东也耽搁不起,陆政东在京城是有不少关系,但也不可能都能结交上,所以他也采取变通的办法。

    地位低一些的人向上攀交情,那是高攀。既然是高攀,下面的人可以去拍去送去钻山打洞找关系。

    他不同,他要去找交情,因为是平级,不存在攀的事,只能是套。可这个交情怎么套?隔山隔水呢,人家给你交情,是你的面子,人家不给你交情,是人家的道理。

    所以,陆政东只有一条路,找更上面的人。安云只要一个电话,效果可能好过陆政东跑断腿。

    但安云能否答应帮这个忙,却也不一定,这是由安云所处的敏感的位置所决定的,作为首长的大秘之一,私自结交某些关系或者打着领导的旗号办些事情这是忌讳,特别是在不少高级干部秘书出事之后,高层对于身边秘书在这方面就更注意。

    而且的位置特殊,全国各省,想走他的门路的人,不知有多少,安云不会轻易放人进去,就但走关系并非只有一个门,正门走不通,还有后门侧门偏门。比如安云的家属就是安云的后门,只要家属的手稍稍松一,这扇门也能打开,但是这还是得取决于家属,那些所谓的家属犯事进而牵连其丈夫父亲等等之类的事情,事实上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干部本身,安云有远大前程,就算是后门也一样不会轻易打开,这就像堵着高水位的闸门,即开一条缝,也难免被巨大的水压完全冲开。安云对自己的期望很高,绝对不肯在这类事上出问题,家属也要配合,但凡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扼杀在萌芽状态。

    找安云走门路的,通常有相当高的职务,如果没分量的人,武安云概也不会搭理。维护社会关系是需要成本的,花很多的时间成本去维护一些意义不大的社会关系,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浪费,更是一种生命浪费。

    陆政东同样如此,驻京办跑项目还好,省市给政策,相关人员去跑,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省里的主要领导跑项目,就不可能走这一套路,不可能拿着大笔的钱去天女散花或者重进攻,那不符合他们的身份,也实在太冒险。处于这种地位的领导,为了公共利益去冒个人的政治风险,是不值得的。

    因此,陆政东亲自出面跑项目,靠的肯定就是话。而这个话怎么,一定是充满政治智慧的。智者伐谋,官场的艺术,也就在这一个交字上,既可以认为是交往交际,也可以认为是交流交换。这是一种资源显换的艺术。有人以为,官场之交,肯定是利益之交,你要求人办事,既然是求,那就一定要利益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这绝对是误读,甚至是曲解。比如陆政东这种身份的人,他要出面办事,所交的对象如果是自己平级甚至是低级别的领导,拿一大堆钱财去轰开人家的大门夕那是自降身份。如果不以此道,人家和你并没有交情,加上找他的人多,交情深的还不少,人家凭什么向你倾斜

    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绕一绕。

    这一绕,绕的不是金钱,而是人脉。在官场,人脉资源是一种比金钱更具实力的资源。问题在于,即使再好的人脉,这个口怎么开,也是有讲究的。

    方式是最大的艺术,方式不同,导向的结果肯定不一样。

    陆政东找安云,也就不用再去找那些卡壳的部委了,当然对于安云,肯定也会有所得的。那就是他欠安云一个人情,对方自然也很清楚这个人情意味着什么。

    而对于陆政东而言,其实是最不愿意欠人情的,或者只要是体制中人都不想欠人情,因为欠下了人情那就必须得还,但陆政东认为此时欠下安云一个人情是值得的--因为贝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候。

    贝湖省的政局现在处于相对的稳定期,适合做一些事情,这似乎是一种中*国式的哲学,每一个事物,都有三个发展阶段,前两个阶段,都是为了平衡。第一阶段是打破平衡,第二阶段是建立新的平衡,第三阶段,平衡一旦建立,才是真正干事的时候。

    贝湖要发展那就不得不面对那些亏损严重以及能耗高附加值低污染大的产能,而且节能减排现在也是一个硬性指标。但节能减排是一个大难题,任务重矛盾多涉及面广,讨好了上面,讨好不了下面。

    节能减排这一块是分管工业的副省长在负责,弄出了一个全省节能减排进度计划。提出了先难后易的减排路径。

    表面上看,先易后难或者先难后易,只是一种提法,可实际上,执行起来,却是天渊之别。

    若是先难后易,将难啃的骨头先啃,剩下那些容易的,自知没有人家后台硬背景深财力大,最好是按照文件执行,因此,后期的执行难度,几乎没有。若是先易后难,麻烦就来了。后解决难的,难度一都不会减少,先解决易的,反倒困难重重,人家会有比较嘛。

    可省政府的工作,并不仅仅只是节能减排,更重要的还是经济发展。按照先难后易的办法,那首先的目标都是上规模企业或者利税大户,这样一来,省政府的gdp任务就会塌陷一个大角。这个洞怎么补?如果补不起来,上不能向中央交待,中不能向省委交待,下不能向全省人民交待不,下面的各地市一定会尽一切可能阳奉阴违或者是抵触,如何找到替代这些落后产能的替代者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而且对于陆政东而言,这些项目实施之后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取得的成果,也有利于他再进一步。

    所以陆政东没以自己的名义约安云,而是让杨启成以省政府的名义,这算是以公事的方式联络见面。

    当然这里面有些事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他这也是一种试探,而现在安云能够应承下来,这明安云还是心动了,而且对方给出的信息也表明至少是得到了首肯或者是默许。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陆政东沉吟了一下这件事还是按照正常的程序走,于是还是让杨启成通知了驻京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