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霸唐在线阅读 - 第179章 三佛并尊

第179章 三佛并尊

    洛阳城外,北邙山翠云峰,月光皎洁,上清宫的雕栏飞檐,在月光下形成剪影,如同一副水墨工笔。

    北邙山上清宫,是大唐的国家道观,其地位,与长安的大慈恩寺一样,都属于国家级宗教场所。所不同的是,上清宫乃是道教圣地,大慈恩寺乃是佛教。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王朝,宗教势力能够像唐朝一样,左右大唐的政局!

    大唐立国以来,道教和佛教势力,便深深植入了大唐的政治中枢。

    李渊起兵反隋,便得到了道教的支持,大唐立国后,为了彰显李姓皇位的合法性,李世民生拉活扯,将道教的始祖老子,奉为自己的祖先。从此之后,道教成为国教。道士们堂而皇之地出入宫掖,参与朝政,成为维护李唐王朝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于是,朝廷出资,在洛阳北邙山上翠云峰,传说太上老君炼丹之处,修建了这座上清宫。

    上清宫乃是天下第一大道观,地势高俊,殿宇宏大,俯瞰江山,有“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之美誉!

    武则天建立大周,为了打压李唐势力,驱逐朝廷中的道教势力,大力提倡佛教,全国道观遭到一场劫难,大多道观被佛徒霸占,变成了佛家寺庙,上清宫作为国家道观,虽然免了改换门庭的下场,但规模被大大裁减,一度衰败。

    然而,李隆基称帝后,朝廷再次支持道教,以道教抑制支持武则天的佛教势力。上清宫便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朝廷出资重整道观,扩大规模,较之武则天时代之前,香火更加兴盛。观前的山路上,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宏伟的殿宇上,终日香烟缭绕,香飘数十里。

    然而,上清宫的兴盛随着范阳军攻破范阳戛然而止。

    范阳军接管了上清宫。

    这些张牙舞爪的兵卒进入上清宫的第一件事,就是拆毁了宫中所有的道家尊神,供奉在正殿里的三清塑像,也被搬倒,扔进了观外的山谷里,摔了个稀巴烂。

    然后,范阳军卒驱逐了所有的道士,只留下了几个火工,帮忙烧水煮饭清扫殿宇。

    很快,大殿里塑起了佛像。

    一些范阳军士在这里念经祷告,每到夜晚,上清宫中便燃起熊熊大火,火光映照数十里。

    一座道观,转眼之间,变成了佛寺。

    这让留下来的火工心中大惑不解。

    道教和佛教,虽然在政治上争斗不已。但在中原民间,道与佛并不矛盾。善男信女可以早上去道观磕头,下午又去寺庙烧香。

    在百姓看来,太上老君和佛祖,是天上的两个神仙,他们的职责相互重叠,却又相辅相成,他们都可以保佑一方平安。相反,若是对一方不恭,受到不恭的一方,也可以降下灾祸,而你供奉的那一方尊神,还不一定能护佑得了你!

    这便是中国人特有的多神信仰观,这种观念认为,哪路神仙都得罪不起!

    所以,在中国,佛、道、拜火教、摩尼教等等各种信仰可以相安无事,并存于世。数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从未爆发过宗教战争,这与西方宗教的排他性,有着本质的区别。

    就连佛道两家的普通出家人,只要是没有上升的政治层面的高级僧侣,都能够容忍对方的存在,正所谓儒释道三教合一。大家争夺的,并不是教义的分歧,仅仅是政治上的发言权。

    如果你信奉佛陀,完全可以去洛阳附近的佛家寺庙中烧香磕头,何苦要砸烂三清宝象,没来由去得罪一方尊神。

    只有一个解释,来到上清宫的范阳将士,并不赞同道与佛的并立。

    更让火工们郁闷的是,原先供奉三清的上阳宫,取而代之的,竟然是是三尊佛像。

    三尊佛像并排而立,不分主次。

    这在中原大地,实在是一大奇观。

    佛家供奉的佛像,也是千奇百怪,最为尊贵佛,包括燃灯、释迦牟尼、弥勒,然后就是菩萨那个级别的,观音、普贤等等。

    可不管是那一路佛祖或者菩萨,都是一人一殿,哪里有三尊佛共享一殿,且部分主次的!

    火工们心中疑惑,却也不敢明言。前来烧香磕头的范阳军士个个面色不善,言语稍有不妥,就有性命之忧。

    而今天晚上,来到上清宫的人,尤其凶恶。

    那是一群身穿灰布僧衣的僧人。

    为首一人,身材粗壮,面目凶恶,脸上一道刀疤,几乎是斜刺里将一张脸一分为二。

    跟随那人身后的僧人,也是五官不全,有缺一只眼的,有缺一只耳朵的,更有缺了鼻子的,愈发恐怖阴森。在夜色中,如同是地狱里放出的群魔。

    刀疤脸一行十人,来到了上阳宫,宫门打开,守在宫门处的范阳兵卒,向着这群面目可憎的僧人俯首施礼,刀疤脸却是旁若无人,昂然直入宫门,来到了大殿正中央的并排而立的三尊佛像前,却是立而不拜。

    神龛侧首边的阴影里,响起一个低沉的声音:“佛门弟子,面对佛像,如何不拜!”

    刀疤脸一声冷笑,昂然说道:“我佛非彼佛!”

    “何以见得?”阴影里,转出一个身着明光甲的武将,那武将年纪不过三十出头,身材健壮,步伐矫健,相貌英武,留着八字须,金发碧眼,却是个杂胡。

    “我密宗向来供奉白阳弥勒,岂有三佛并尊的道理!”刀疤脸喝道:“史朝义,你口口声声与我密宗同宗,如今看来,不过是邪魔外道!”

    那姓史的将军哈哈大笑:“劫波大师,密宗既然信奉弥勒,岂能不知过去、现在与未来!”

    那刀疤脸正是密宗武僧劫波,而那年轻武将,乃是安禄山手下河北留守使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

    “过去现在与未来,知又如何,不知又如何!”劫波喝道。

    “白阳弥勒乃未来佛!”史朝义淡淡说道:“青阳燃灯乃过去佛,红阳释迦牟尼乃现世佛!无过去、无现世,何来未来!劫波大师乃密宗长老,通晓佛法,此中道理,不可不知!”

    劫波顿时语塞。

    密宗信奉弥勒,弥勒佛乃是未来佛,是未来世界的主宰。或者说,弥勒是现世世界释迦牟尼佛在未来的继承者,而释迦牟尼则是燃灯古佛的继承者。燃灯、释迦、弥勒,象征着世界的过去、现在、未来。密宗信奉弥勒,是对未来的向往,而未来不可能凭空而来!这是一个浅显的逻辑关系。

    但劫波所在的密宗教派,似乎对这个逻辑并没有太过留意,他们只信奉代表未来的白阳弥勒,而对过去和现在,却没有提及。在他们的教义中,对此也没有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所以,史朝义突然说出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说法,劫波无言以对。

    “这三尊佛像,便是燃灯、释迦与弥勒!”史朝义说道:“密宗一向信奉三世并尊,而劫波大师却是对过去现世不屑一顾,令在下很是不解!”

    “三世并尊?”劫波一脸的懵懂,脸上的桀骜之气,却是消减了不少。

    “家父受高人传授,信奉密宗,我范阳军民,信奉密宗者不在少数。密宗信徒都知道,燃灯、释迦与弥勒,乃是一体,不分贵贱,故此,三佛并尊受人间香火!至于劫波大师所信奉的密宗,却是不顾燃灯与释迦,只供奉弥勒,实在令人费解!或许大师所信奉的,并非密宗!”

    “胡说八道!”劫波喝道:“我师乃不空上人!人人皆知,他老人家乃是密宗大师!”

    “那或许,不空大师另有秘传,未曾传与劫波师父!”史朝义说道。

    “这个”

    史朝义却是一笑:“佛家衣钵,本是有缘人得之,劫波师父未能得到不空大师的真传,却也不奇怪,当初,禅宗五祖不是也将衣钵传与惠能,而神会一无所得!这是机缘,劫波师父倒也不必耿耿于怀!”

    劫波默然。

    史朝义笑道:“劫波大师,这密宗衣钵之事,其实不过是枝节小事!今日在下有幸与劫波大师会面,倒也不必为这佛门中的公案搬弄个是非明白。重要的是,在下与劫波师父,同为密宗,同门同宗!这一点,劫波师父应该确信无疑!”

    劫波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劫波这一次率密宗僧兵,前来北邙山,是受不空大师所托,前来与范阳密宗一脉的代表,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会面。

    有唐一代,密宗为非法宗教,被朝廷禁止。密宗只能秘密传教,时间长了,密宗各支脉之间,也是相互隔绝,互不统属。在中原地区,以不空为首的密宗支脉,在民间颇有些名气,算是大宗,而其他地区的密宗支脉,虽说是小搞小闹,却也是遍布四方,谁也说不清楚,天下到底有多少密宗信徒,更说不清楚,这些信徒都分布在那些地区。

    三个月前,不空离开常山后,与劫波等一干信徒,经河东来到了长安,秘密居留下来。五天前,有人从范阳来到长安,自称是密宗信徒,受平卢兵马使史思明之命,前来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