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233章东北军二二事变 西路军河西惨败

第233章东北军二二事变 西路军河西惨败

    【史要】“东北军”“二·二事变”,“东北军”东调并改编;“西路军”河西惨败……

    却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却一去不复返,他的近二十万“东北军”就群龙无首了;并且,在“主战”、“主和”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最后发展到内部残杀。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日,以有“‘东北军’三剑客”之称的张学良“机要秘书”苗剑秋、“东北军卫队营营长”孙铭九、“东北军政治处处长”应德田为核心的三十六名“‘东北军’少壮派”,为急于营救被蒋*介*石扣押的张学良,错杀了“‘东北军’元老派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十七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徐方、“副处长”宋学礼和“交通处长”蒋斌等人;从而,酿成了“二·二事变”。

    “二·二事变”后,王以哲的至交“第一○五师师长”刘多荃为了替王以哲报仇,将部队开进西安搜捕“少壮派”军官,又错杀了“第六一九团”高福源,“东北军”内部残杀的悲剧愈演愈烈。

    后来,中*共*代表周*恩*来多方工作、周密安排,苗剑秋等人离开了前方战场,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然而,“二·二事变”却招致蒋*介*石、有了十足的理由对“东北军”进行重新组编,致使“东北军”彻底瓦解。

    一九三七年三月,蒋*介*石趁机提出的“‘东北军’东调”《方案》,“东北军”将领只得接受;于是,“东北军”被东调,分驻到豫南、皖北、苏北地区。

    四月至六月,“南京政府”对“东北军”进行整训、缩编;由每军四师的“甲种军”缩编成每军二师的“乙种军”,仅只有“骑兵第二军”保留三个师。

    整编后的“东北军”有“第四十九军”、“第五十一军”、“第五十三军”、“第五十七军”、“第六十七军”和“骑兵第二军”,共六个军。

    刘多荃《任》“第四十九军军长”,下辖“第一○五师”,“师长”高鹏云;“第一○九师”,“师长”赵毅。

    于学忠《任》“第五十一军军长”,下辖“第一一三师”,“师长”周光烈;“第一一四师”,“师长”牟中珩。

    万福麟《任》“第五十三军军长”,下辖“第一一六师”,“师长”周福成;“第一三○师”,“师长”朱鸿勋。

    缪征流《任》“第五十七军军长”,下辖“第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第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

    吴克仁《任》“第六十七军军长”,下辖“第一○七师”,“师长”金奎壁;“第一○八师”,“师长”张文清。

    何柱国《任》“骑兵第二军军长”,下辖“骑兵第三师”,“师长”徐良;“骑兵第四师”,“师长”王奇峰;“骑兵第六师”,“师长”刘桂五。

    “西安事变”后,沈克的“第一○六师”、檀自新的“骑兵第十师”、黄永安的“炮兵第六旅”、乔方的“炮兵第八旅”均叛离依附于蒋*介*石另立了门户。

    而原由“东北义勇军”改编成的冯占海的“第六十三军”番号被撤销,仅保留了“第九十一师”。

    另外,马占山还在张学良的劝导下,决定“再次起义‘抗日’”,还受蒋*介*石《命令》“组建了‘东北挺进军’”。

    且说,“西安事变”发生时,杨虎城《电令》“第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驻潼关;但因,冯钦哉行动迟缓,被蒋*介*石的嫡系刘峙部占先。

    于是,冯钦哉干脆临阵倒戈,并与刘峙《通电》全国“不拥护张学良,不与‘中央军’作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冯钦哉即背离杨虎城依附蒋*介*石;于是,蒋*介*石将其扩编为“第二十七路军”,由冯钦哉《任》“总指挥”;下辖两个师,“第四十二师师长”柳彦彪、“第一六九师师长”武士敏。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停职留用,“第十七路军”遂由原“第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任》“总指挥”。

    此时,原“第十七师第四十九旅旅长”王劲哉也背叛杨虎城投诚蒋*介*石了;于是,蒋*介*石将所部扩编为“新编第三十五师”,《任命》王劲哉为“师长”。

    六月,蒋*介*石又迫使杨虎城出国“考察”;在游历“美、英、法、德”等国期间,杨虎城仍不忘宣传“抗日”主张。只是,“第十七路军”从此走上了一条被蒋*介*石逐步削弱、肢解的道路。

    且说,“西安事变”爆发之时,“红军”的“西路军”还在河西准备与马步青、****海谈判。

    但谁知,河西的“二马”缓过气后,重新对“西路军”发起了进攻;此时,****海集结主力又向永昌城东十里铺发动进攻,迫使“西路军”放弃十里铺。

    十二月三日,马步芳的堂叔、“国民军驻青海第八十二军”兼“驻河西第五军骑兵第一师师长”马彪集结重兵,在飞机、大炮配合下,也向由“红五军”据守的山丹城发起进攻。

    十二月六日,****海部进攻永昌城东关的“红三十军”防地;经激战,东关、东水泉的“红三十军”阵地失守,“西路军”伤亡惨重。

    第二天,****海又调集重兵配以飞机、大炮,再向永昌城东十里铺至二十里铺的“红九军”防地进攻;“红九军”奋力抵抗,终于将****海挫败。

    十二月十二日,张学良、杨虎城为迫使蒋*介*石“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

    十二月十三日,“西路军”总部电台收到“中央社”关于“西安事变”的《电讯》后,即组织向“二马”官兵展开宣传,希望能促使其也走到“抗日统一战线”上来。

    十二月十八日,“中央军革委”也《致电》徐向前、陈昌浩:“你们的任务应基本放在打通远方上面,限明年一月夺取‘甘、肃’二州。试与诸马谈判下列问题:永昌以西之‘马军’准其安全东退,永昌以东之‘马军’不向永昌以西进攻,‘红军’以不向永昌以东进攻。”

    随后,“西路军”总部就向****海传送《信函》、联络交涉、谋求谈判;然而,谈判未果。

    “二马”随即联名通《电》:“讨伐‘张、杨’,拥蒋‘反共’。”

    尔后,“二马”与“西路军”又兵戎相见了。

    由于,此时的“西路军”已与河东岸的“红军”断绝了联系,大有孤军作战、后援难济之虞;而“二马”所率皆是“骑兵”,在河西走廊上倒是显得来去自由、快捷便利,又有飞机、大炮助战;所以,两军相较,“二马”就优势突显,战局的天平就倾向“二马”了。

    十二月二十日,****海集炮兵、步兵、骑兵,进攻永昌东十里铺、水磨关、北海子等地;“西路军”存放在该地的粮食被劫,更如雪上加霜了。

    第二天,****海调集围攻山丹的马彪部强攻永昌城,被“红九军”阻截。

    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央军革委”见军情危难,忽然《电令》“西路军”:“东返,策应、配合河东‘红军’和‘友军’行动。”

    于是,“西路军”总部《命令》永昌、山丹各军“集结待命,准备东返”。

    但是,三天后,“西路军”忽又接到《命令》:“‘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

    于是,“西路军”各部全线撤离永昌县境,沿祁连山北麓取道大马营滩、昼夜疾驰西进。

    是月底,“西路军”经民乐洪水,越甘州,涉黑河西进。

    “西路军”离开永昌、山丹后,“二马”兵则入城,大肆搜捕、残害“苏维埃政府成员”、“义勇军战士”和“红军伤病员”。

    ****海部还一路尾追堵截,“西路军”且战且行、尔后的形势急转直下了。

    一九三七年一月五日,“西路军”进驻高台县,成立了“高台县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了“抗日义勇军甘肃省第五路军”。

    同日,接“中央军革委”《电》:“‘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

    一月九日,****海集中马彪、马朴、韩起禄、韩三成四个“骑兵旅”和一个“炮兵团”、以及民团两万余人,将“西路军”包围在高台。

    此时,“西路军”总部获高台城“红五军”危急的情况,即派驻守临泽的部队两次增援;均被马彪部拦截,增援未成。

    一月二十日,“红五军”将士坚守高台城,经九天八夜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陷落。除少数突围外,“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及以下官兵二千多人均壮烈牺牲。

    一月二十二日,驻守临泽的“西路军”被****海部包围;激战三昼夜后,在“红九军”的接应下突围与主力会合;然后,取道张掖东返。

    “西路军”总部与“红九军”的一部进至张掖龙首堡,“红三十军”及“红九军”另一部移至甘州西南五十里的西洞堡。

    ****海发现“西路军”有东返迹象,即调兵马东撤堵防。

    一月二十七日,“西路军”决定“重建‘骑兵师’”;并决定“从‘红九军红二十七团’和‘红三十军红二六五团’抽调三百多名‘骑兵’,向东迂回、掩护大部队西进”。

    谁知,当三百多名“骑兵”行至西洞堡东面三十多里的白城子时与敌遭遇,除十多人生还外、其余全部牺牲;“西路军”被迫重返临泽的倪家营,布防于四周的四十三个屯庄。

    一月三十日,“红三十军红八十八师红二六三团三营政委”周纯麟率“红九连”的一百三十名战士进驻倪家营的汪家墩碉堡,阻击敌人进攻;经过一天一夜殊死拼杀,换防时仅剩了九人。

    二月二十一日夜,“西路军”再次突围、撤离倪家营,西进至威狄堡;因地形不利防守,又星夜退回倪家营,复遭****海部重围,处境愈加险恶。

    二月二十七日,“西路军”突出重围,向西转移到三道柳沟一带,复被****海部分割包围。

    陈昌浩见大局不利,急《电》中央“请求‘增援’”。

    此时,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正与国民党代表顾祝同、张冲、贺衷寒在西安就“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进行会谈。

    毛*泽*东得知“西路军”的情况后心急如焚,急忙《致电》正与国民党谈判的周*恩*来,要求“国民党约束马步芳、马步青对‘红军西路军’的进攻”。

    同时,《电令》前方的彭德怀、刘伯承等将领:“立即抽调“‘红军’部队”组成‘援西军’,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克日西渡黄河、以解“西路军”之危。”

    于是,周*恩*来在达成的、由他拟就的《三·八协议》中列入“在河西走廊令马步芳、马步青部停止对‘红军西路军’的进攻”的条款。

    但是,这一条款由于国民党代表贺衷寒的修改而被删除,《协议》不成。

    再说,“河西走廊”历来是姓“马”的地盘,作为称霸一方的马步芳出于军阀本性,他可不管是什么军,一旦侵入了他的地盘就非要消灭不可。

    此时,马步芳已是得利、更不愿息手,也就更要将“红军西路军”消灭不可了。

    至于,“援西军”虽于二月二十七日组成;可是,“援西”别说途有阻截;就算是一路畅达,也还要渡河、长途行军而需时日,起码得一个月后才能与“西路军”会合,真有“远水难救近火”之虞。

    一九三七年三月七日,****海部向三道柳沟“西路军”阵地发起猛攻。

    此时,“西路军”已因连日血战损失巨大;援军又久盼不至,再也坚持不住了。“西路军”又坚持了四天,歼敌千余;但是,自身却又损七百余人,“红三十军红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身负重伤。

    是日夜,“西路军”再次从三道柳沟突围;凌晨,撤至梨园口,准备退入祁连山。

    ****海的“骑兵”紧追不舍,“西路军红九军”和“妇女抗日先锋团二营”为掩护总部和“红三十军”在梨园口南侧的山头进行阻击;血战中,“西路军红九军”损失两个团,“军政委”陈海松等十多名团以上干部及“妇女抗日先锋团”四十余名战士英勇牺牲。

    梨园口阻击战后,“西路军”总部撤至祁连山康隆寺。

    在祁连山康隆寺的石窝山,“西路军”总部召开了一个会议,史称“石窝会议”;会上不得不作出三项《决定》:“一、将现有人员编为三个支队,就地分散游击;二、陈昌浩、徐向前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三、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曾传六、王树声、程世才、黄超、熊国炳八人组成。”

    是夜,按照“石窝会议”《决定》,李卓然、李先念以三十军为主组建“支队”,“西路军工作委员会”随此“支队”行动;王树声以“红九军”为主组建“支队”,张荣以总部及后勤人员、伤病员为主组建“支队”。

    随后,各“支队”分散游击;至此,“‘西路军’西征河西”遂以失败告终。

    三月中旬,刘伯承率领“西援军”进抵镇原、固原以南地区,得知“西路军”失败后这才停止前进。

    三月十六日,徐向前、陈昌浩离队东返。

    徐向前几经辗转,终于回到陕北。而陈昌浩因病回湖北老家了,直到“抗战”爆发才回陕北。

    尔后,张荣、王树声所率的两个“支队”,毕占云率领的“干部支队”和其它临时组成的“支队”,在祁连山分散活动中、先后被敌打散;一些领导干部壮烈牺牲,其余人员大部被俘。少数逃离虎口后,有的流落各地,有的艰辛东返、回到陕北或原籍。

    李先念、李卓然等率最大的一股近千人的“西路军左支队”一直西行,沿路躲避马家军的搜查,餐冰饮雪、历尽辛苦,终于走出祁连山,于四月底到达甘肃、新疆交界的星星峡;此时,尚存四百余人。

    其时,“新疆军阀”盛世才正与苏联及“共产国际”结盟,对中*共*也比较友好;这才让“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滕代远,将李先念等“西路军”将士接到了迪化;然后,返回陕北。

    而“红九军军长”孙玉清带领数十名被打散的干部战士突围,在酒泉的南山与敌军遭遇;却不幸负伤后,被俘遇害。

    同时,“红九军参谋长”陈伯稚、“红二十五师师长”王海清、“红二十七师政委”易汉文等人在激烈混战中也不幸阵亡。

    此役,“西路军”二万余名将士中,力战牺牲的超过了一半,被俘的有六千余人;“红九军”遭遇惨重伤亡,损失了二千四百多人,排以上干部伤亡尤重。

    “西路军”除了被马家军残忍杀害的外,日后国共合作期间被中*共*中央陆续营救,加上流落民间通过各种途径返回陕北的共约六千余人。

    “‘西路军’西征河西”,与敌殊死搏斗、可歌可泣,付出了难以想像的巨大牺牲;其英勇献身的精神,永为后人所敬仰!

    徐向前回到延安后,意外地得到了“妻子程训宣遇害”的信息。

    原来,徐向前率“******”北上以后;那些“鄂、豫、皖苏区”的“‘肃反’大员”,却总是想找徐向前的碴以将他整死。

    翌年,正当徐向前指挥“******”在前线激战,欲粉碎“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时;“政治保卫局”的“‘肃反’大员”却瞒着徐向前,将在“苏区”后方檀树岗程维德村当妇女干部的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抓捕了。

    “‘肃反’大员”抓捕程训宣后,逼迫她承认“自己与其丈夫都是‘改组派’”。

    然而,程训宣宁死不屈,岂肯就范?结果,“‘肃反’大员”见难以从她口中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整不倒徐向前,也就对程训宣下毒手了。

    于是,一九三三年秋,程训宣被杀害在了七里坪镇的王锡九村。

    只是,浴血疆场、难与家人团聚的徐向前一直未知其妻的不幸遭遇;直到“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的此时,才知晓了妻子早已遇害;但是,那已是五年后了,徐向前只好忍痛节哀。

    此是题外话,顺提不赘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