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165章共产党六大召开 彭德怀平江起义

第165章共产党六大召开 彭德怀平江起义

    【史要】“平江起义”等;“中*共*六大”;井冈山“龙源口大捷”,进军湘南,“八月失败”……

    却说,“南京国民政府”举兵“北伐”、蒋介石无意他顾之时,中*共*领导的“年关暴动”仍在各地前仆后继地频起且延烧不止。

    一九二八年一月二日,“中*共*弋阳县委书记”方志敏、“中*共*横峰县委书记”邵式平与黄道、方志纯、吴先民、邵棠、方远辉等人,在赣东北的弋阳、横峰两县领导发动了农民武装起义,史称“弋横起义”。

    起义成功后,即在横峰、弋阳两县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将起义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五团”;然后,转入弋阳、横峰两县交界的磨盘山区打游击,与前来镇压的敌人周旋。

    而“南昌起义”后回到上海了的贺龙、周逸群等人,此时受中*共*中央派遣,返回湖南、重建中*共*湘西北特委。

    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贺龙、周逸群与贺锦斋、卢冬生、罗统一、张海焘等人,在贺龙的家乡桑植县洪家关也发动了农民武装起义,史称“桑植起义”。

    起义军夺取桑植县城后,组建了由汪毅夫为“主席”的“苏维埃政府”;同时,起义军打出“四十九路工农革命军”的旗帜,由贺龙《任》“总指挥”、贺锦斋《任》“军长”。

    已复《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尚未被李宗仁扣押的程潜被“桑植起义”震惊了,遂成立了自任“督办”的“湖南省清乡督办署”,驻湘的“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任》“会办”。

    接着,程潜调派“第十四军第十九独立师师长”陈渠珍、“第四十三军独立旅旅长”龙毓仁率部清剿。

    于是,周逸群率一部转移到鄂西的石首,去领导洪湖地区的武装斗争了;贺龙则率另一部坚持在桑植、鹤峰边界开展游击斗争。

    如此,“桑植起义”的星火被保存下来,为日后创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湘、赣”的农民暴动此起彼伏之时,陕西的渭河边也起风波了。

    一九二八年五月十日,“中*共*陕西省委军委委员”唐澍、“中*共*陕东特委书记”刘继曾与刘志丹、王泰吉、吴浩然、谢子长等人,在陕西渭河南岸的华县也举行了武装起义,史称“渭华起义”。

    唐澍等人“渭华起义”后,“中*共*陕西省委”即派人通知尚依附于李虎臣的许权中响应起义。于是,许权中率部从洛南驻地开赴渭华地区也参加起义了。

    许权中部赶到华县后,即与唐澍等人的起义军合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由唐澍《任》“总司令”、刘继曾《任》“政委”、刘志丹《任》“军委主席”、许权中《任》“总顾问”。

    接着,起义军在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的东起少华、西至临潼、北接渭河、南依秦岭的大片区域上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刘继曾《任》“苏维埃政府主席”。

    而去向“中*共*陕西省委”汇报工作的刘志丹,日后又在陕北坚持斗争并开辟了根据地;但那是后话,此处不

    而此时,瞿秋白受“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的影响,在党内竭力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致使起义连连遭挫、革命力量严重损失,原已近六万人的中*共*党员锐减到了不足二万人。

    因此,中*共*党内出现了“要求纠正‘左倾机会主义’”的声音;于是,“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了。

    由于,此时的中国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于是,决定将“会址选在莫斯科”。

    一九二八年六月十八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郊外兹维尼果罗德镇一幢名为银色别墅的会客厅内召开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代表大会。

    到会代表共一百四十二名,瞿秋白、周恩来、李立三、张国涛、蔡和森、王明、刘伯承、项英、苏兆征、向忠发等人出席了大会。

    由于国内革命斗争需要、未能分身且时间紧迫等多种原因,毛*泽*东、朱德、刘少奇、恽代英、陈潭秋、李富春等人都没有出席。

    “中*共*六大”由瞿秋白主持并作了题为《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报告》与《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而“共产国际书记处书记”布哈林更是作了长达九个小时的题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报告。

    “中*共*六大”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军事工作决议案》等议案,并对中*共*中央领导机构又进行了改选。

    因为,“中*共*六大”上,非但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继续进行批判;同时,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也遭到了批判。

    所以,瞿秋白丧失了继续领导中*共*中央的权力;不过,仍留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内。

    改选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则由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等五名“常委”和李立三、徐锡根、杨殷等三名“候补常委”组成,而被“共产国际”看好的向忠发更是被推上了“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高位。

    向忠发,湖北汉川人,工人出身的他靠“工人运动”起家。

    “国共合作”时,曾是“汉阳钢铁厂工会副委员长”的向忠发,出席“国民党二大”并担任“湖北省总工会委员长”兼“国民党汉口市党部工人部长”之职,主管职工运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八·七会议”时,因“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要加强领导机构中的工人成份”;因此,向忠发在未出席的情况下,竟然当选为了“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

    一九二七年十月,向忠发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九次会议”和“赤色职工‘国际四大’”;并与布哈林德等起草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议决案》,受到了“共产国际”的青睐与器重。

    因此,“赤色职工国际四大”后,向忠发就留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了;“中*共*六大”上,更是一步登天地被推上了“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权力顶峰。

    七月十一日,“中*共*六大”结束;向忠发与蔡和森等人返回了国内,周恩来、苏兆征、项英等人为出席即将于七月十七日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而暂缓回国。而此后,仍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瞿秋白、张国焘则作为“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留在了莫斯科。

    九月二日,向忠发回到上海,开始正式主持中*共*中央工作。

    因此时,周恩来、苏兆征、项英等人尚在莫斯科;而向忠发因学识肤浅,虽是冠了“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衔头,却实无能力、可统管全局。

    所以,此时的中央工作实际上是由“中*共*中央候补常委”兼“农委书记”的李立三负责。

    且说,“中*共*六大”召开之时,湖南又暴发了“平江起义”。

    原来,还在三月十六日,“中*共*平江县委书记”毛简青与曾有“黄埔‘四女杰’之首”之称、时任“中*共*北乡特委书记”胡筠及余本健、罗纳川、李宗白等人,在平江全县组织了十万农民,发动了一场史称“三月扑城”的农民运动。

    农民运动声势之浩大,令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湖南省清乡督办署督办”程潜及“湖南省清乡督办署会办”何键也惊愕了。

    于是,急忙《任命》原“第八军第三师师长”阎仲儒为“清乡司令”,率部进行镇压。

    “三月扑城”的农民运动被平息后不久,程潜被李宗仁撂倒;接任的鲁涤平不敢掉以轻心,遂将周磐的“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从鄂中南调入湘,以防农民运动再次萌发。

    鲁涤平调周磐入湘,原是为了防范农民暴动;但他哪里知道,此举反而为中*共*举行又一次武装起义提供了方便。

    原来,此时在周磐的军中,已有中*共*的党组织存在。特别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此时已是一名中*共*党员。

    彭德怀,原名得华,湖南湘潭人;一九二六年毕业于“湖南陆军讲武堂”后,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其间,结识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三师第二团党代表”段德昌。

    段德昌是中*共*党员,曾随贺龙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失利后,段德昌回到鄂中南《任》“中*共*公安县委书记”。

    段德昌闻知“彭德怀在‘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并升任‘第一团团长’”了,即派邓萍前往运动并介绍彭德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而此时,周磐欲在“独立第五师”中办一个自《任》“校长”的“随营学校”;彭德怀趁机将中*共*党员、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黄公略推荐出《任》“随营学校副校长”。

    尔后,又有中*共*党员贺国中《任》“随营学校教育长”、黄纯一《任》“随营学校大队长”。待“独立第五师”奉调入湘时,军中已有近十名中*共*党员了。

    于是,组建了中*共*的基层组织党支部,由彭德怀《任》“支部书记”。

    彭德怀所部入湘后,驻于湘东北的平江;于是,七月十七日,“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滕代远前来平江与时《任》“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副官”邓萍联系,并向彭德怀、邓萍等人传达了“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要彭德怀等人“伺机率部起义”。

    恰在此时,黄公略、贺国中、黄纯一等仨人的中*共*党员身份被周磐察觉;于是,周磐《密令》“立即将仨人逮捕”;所幸,这一《密令》被彭德怀截获。

    在此危急时刻,彭德怀即与滕代远、邓萍等人商议,决定“立即举行起义”。

    且当时,“独立第五师”中已三个多月不发饷了;于是,遂以“闹饷”为由,定于七月二十二日举事。果然,此招甚灵,将士因欠饷已怨声载道;稍一鼓动,即皆“愿随彭德怀举事”。

    是日,彭德怀率其所部“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在平江城东门外的天岳书院cao场上誓师《宣布》“起义”;然后,一举夺取了平江县城,非但解除了二千多守军的武装,并将作恶多端的“平江县长”刘作柱等二百多名敌猷活捉。

    起义军夺取平江后,“女杰”胡筠所率的农民游击队也汇聚到了平江。

    起义军将刘作柱等人惩治后,即在平江建立“平江县苏维埃政府”,由胡筠《任》“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同时,将起义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简称“红五军”。

    “红五军”辖一个师,即“第十三师”;由彭德怀《任》“红五军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滕代远《任》“红五军党代表”,邓萍《任》“红五军参谋长”;下辖三个团,“第一团团长”雷振辉、“党代表”李灿,“第四团团长”陈鹏飞、“党代表”黄公略,“第七团团长”兼“党代表”黄纯一。

    “平江起义”后,“红五军”在“湘、赣”边境与敌周旋,时间达数月之久。

    而此时,朱德与毛*泽*东*会师后的“红四军”倒是在井冈山打了几个漂亮仗。

    原来,鲁涤平和何键见“湘南起义军”上了井冈山;即又派遣“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与“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九师师长”杨池生协力清剿;俩人仗着兵力占有绝对优势,遂先后对井冈山实施了数次进剿。

    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朱、毛红军”则采用了“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游击战方式,终于将杨如轩与杨池生的数次进剿都粉碎了。

    五月七日的“五斗江之战”中,杨如轩所辖的“第二十七师第七十九团”被全歼,迫使杨如轩溃退。

    六月二十二日,“朱、毛红军”又取得了“龙源口大捷”;杨池生所部大溃,其本人也身负重伤后逃至吉安才捡得一命。

    “朱、毛红军”用游击战方法,非但粉碎了强敌进剿,并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拓展到了宁冈、永新、莲花、吉安、安福、遂川、酃县等地;因而,此一时期堪称为是“井冈山斗争”的全盛期。

    同时,毛*泽*东*还从战争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了指导游击战争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遂成了日后“反围剿”时克敌制胜的有用方法。

    而此时,忽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三师师长’吴尚率部又来进犯了,其先头部队的一个团已迫近宁冈”。

    宁冈是距井冈山最近的城镇,且是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所在地。

    为此,即决定“由朱德与陈毅率‘红四军’的‘第二十八团’与‘第二十九团’去解宁冈之危,而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十一团’留守永新”。

    于是,朱德与陈毅即率部奔赴宁冈;谁知,朱德与陈毅赶到宁冈,吴尚部却已不知去向。

    时有消息传来,言:“许克祥死灰复燃后,所部驻在了湘南的郴州。”

    一提起许克祥,人皆愤恨;因此,朱德《命令》部队“星夜兼程、直扑郴州”,欲给许克祥部再致命的打击。

    八月中旬,“红四军”进抵郴州城下时;朱德《命令》部队“对郴州城发起猛攻”。

    但谁知,驻于郴州的其实是范石生的本部“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第四十六师”,而并非许克祥部。

    范石生不曾提防,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损失不小。

    待等朱德察觉到“与自己对阵的是范石生部”时,方知是“误会”了,赶紧《命令》部队“停止战斗”;随后、撤离郴州,经资兴、兴宁东返。

    而此时,毛*泽*东*让“红四军第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与“党代表”何挺颖率“第三十一团第一营”留守永新,自己则率“第三十一团第三营”赶赴桂东、去接应朱德。

    毛*泽*东*与朱德在桂东会合后,回师井冈山”。

    八月二十五日,“红四军”回师途经崇义的新地圩时,担任“前卫”的“红四军第二十八团第二营营长”袁崇全忽心生叛意、欲去投敌。

    “红四军参谋长”兼“第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闻报后,即亲自追至思顺、欲加阻止,却遭到了黑枪射杀。

    袁崇全射杀王尔琢后、逃至遂川,即被“红四军”将士追及生擒。于是,“红四军”将士把袁崇全杀死,为王尔琢复了仇。

    此时,“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旅长”周浑元率部又向井冈山进剿了;而离开宁冈的吴尚部,却也转而攻打永新了。

    朱云卿与何挺颖自知仅有一个营的兵力,断难守住无险可据的永新,遂决定“放弃永新而退守井冈山”;因此,永新即为吴尚部轻取。

    朱云卿率部退守井冈山后,吴尚又派遣四个团的兵力由大陇、茅坪等地向井冈山发起进攻,其“部将”陈纪良所率的“第八军第三师第七团”更是尾追至了黄洋界。

    好在,井冈山有黄洋界、八面山、桐木岭、朱砂冲、双马石等五大哨口,皆谷深壑幽、山峻峰险、大有“一夫挡关、万人莫开”之势而易守难攻。然因,毛*泽*东*与朱德所部此时尚在回师途中,留守井冈山的兵力实在太少了,井冈山的形势仍十分危急。

    而驻守黄洋界的,则仅有朱云卿所率的一个营;但是,朱云卿凭着险隘,还是击退了陈纪良部的数次进攻。

    后来,朱云卿搬出了在“龙源口大捷”中缴获的一门迫击炮,用仅有的一发炮弹向敌阵射击;谁知,这发炮弹却鬼使神差般地击中了陈纪良的指挥所;死伤多人,陈纪良本人亦身受重伤;如此,攻打黄洋界的“第八军第三师第七团”军阵大乱,陈纪良保命要紧仓皇遁逃。

    陈纪良部逃遁后,围攻井冈山的其他各部被撼,皆不敢再战而纷纷撤离。于是,井冈山之危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