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有皇帝分身在线阅读 - 第1184章 半君主立宪制度!

第1184章 半君主立宪制度!

    第二天,在皇帝分身和本体的双同努力下,加上新军按管了城防。

    大朝会上,讨论符合大明的特殊,“立宪会议”以及新内阁人选,还有内阁制度变革开始提上讨论的列表。

    当然,就这个会议而言。百官因为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事,也不懂什么叫立宪会议,最多也就是带耳朵来听,发言的少。

    整个过程,几乎都是朱子龙的本体和皇帝分身轮流发言为多。

    为免百官,左耳进右耳出,完全听不太懂。朱子龙还准备了,印刷好的白皮书一人一本,上面有各种解释。

    “这次变革怎么改,白皮书里都写的很清楚,细节在这里我就不多说细节了,大家可以回家慢慢看。我就谈谈改革的必要性,十几年前,大明江山外部有满清的军事压力,内部有横行中原的流寇。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本质上就是过去的制度,已经不适合大明社会的发展现状。”

    “时代在变,人也要跟的变,就像许多规章制度,其实这些年一直都有细小的变化一样……”

    朱子龙手拿白皮书,就像一名老师一样,在朝会上络绎不绝的讲着,周边的百官就像是小学生一样,认真的听,认真的看。

    之所以表现的这么认真,一个是内阁职位空虚,谁都像表现好一点,希望有机会入阁。

    毕竟,白皮书上第一条就写了,以后入阁三品以上官员,都有机会。而不再像以前的制度一样!

    这样做,可能在有些人眼中看来不合规局。

    但是,官位和利益动人心。明知道是朱子龙扔出来的诱饵,也立刻将文官集团们想联手的心,打了个粉碎,开始各自为阵。

    -

    仁宣以后,六部尚书开始兼任内阁学士,这就把内阁的级别提高了,到了二品以上。

    最后做到尚书,由首辅推荐就可以入阁,不过出身必须是庶吉士。

    也就是说,首先科考必须是庶吉士,然后经过n年,先做到京师或者南京六部的尚书或侍郎,等需要补充阁员时由吏部公推候选人,然后由皇上选择任命,这是一般步骤。

    特殊的由皇上直接任命的,如嘉靖朝的张憁,不过这样的内阁一般得不到六部的支持,并且很少有正常人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命。

    这样的任命说明你的人品太差了,太丢人了,宁愿回家种地也不要,明朝的官员可是很有骨气的咯。

    当然,骨气这东西。

    在北京事变后,死了无数东林党,江南也给血洗了几次后。现在的文人,有这东西的人已经不多了!

    然后,本来这些年的好日子一过多了,有些文人的骨气又要涨了,现在又让朱子龙在南京给打断了。

    于是,拉上一帮子新官员进来搞混水后。本着死也不想让位的原则,新旧两批官员间都在暗暗较劲,也就把其它的东西暂时放下了。

    因而,现在内阁之位,以及其它重要部门的位置,一下子就成了众矢之的。

    把内阁和其它位置扔出来的朱子龙,其实一点也不担心什么。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说是宰相,其实不过是个负责文字工作的大秘书。按照朱元璋定下的制度,六部九卿都该直接向皇帝负责,但是既然皇帝不管事,内阁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

    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看不清现实。

    还在意这个,仅身受皇帝、太监和朝臣的压力,还要承受社会舆论的责难,至于国势不振、内忧外患所加给宰相的重担位置,那就更无所谓了。

    儒家理想中的宰相,是君主*的一个平衡物。天子传子不传贤,宰相任贤不任贵;君主出于世袭,以维持政权稳定;宰相实行优选,以保证政治清明。

    到了文人做官的时代,“生当为良相”又成了文人参政的象征,宰相这个职位,就此寄托了贤人政治和文人政治的双重理想。

    然而这只是理想。现实的宰相,最初只不过是君主的家臣,打理一些杂务而已,最多算是一个大管家。

    特别是皇权和军权,强强联手的现在。

    皇权时代,除了管家之外,宰相还要替君主承担政治失误的责任,例如东汉自安帝以后,,每当出现灾异,宰相就要自动辞职,其实那时当政的是外戚和宦官。

    明代的政治,在原来的历史上。是以太祖废除宰相开始,以崇祯频繁换相结束。

    宰相的百无一用,代表着贤人政治与文人政治的双重破产。没有限制最高权力的制度,任何“圣君贤相”式的理想政治都只能是海上仙山,虚无缥缈。

    -

    政治的本质是妥协的艺术,会议还在继续。

    朱子龙本体与分身,还有一帮新官员的强强联手支持,导致了这一次会议没有任何悬念。

    即便文臣集团不是一条心,在场的这些重量级的文臣,却都选择了沉默。

    白皮书上明晃晃的“奉天承运皇帝”的大印,喻示着有些东西,一去不复返了,新的时代终将慢慢来临。

    会议的最后,入阁的人员选定之后。

    朱子龙本体手拿圣旨,举起来道:“大家都看看清楚圣旨上的文字,新改革之后的大明,实行的是半君主立宪制度。”

    “什么叫半君主立宪制度?简单来说,就是设一部宪法,将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包括进来。即便是皇帝陛下,也在法律的适用范围内,不可完全凌驾于法律之上。当然,皇帝会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特权。而且军队必须有相当一部分受皇帝直接指挥,另外,从另一方面讲,法律将会保护所有人……陛下,如果要法办你,也会按程序走!”

    法律保护所有人,就算是皇帝也不能,百分百的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个说法,很快就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

    这些话在过去就是大逆不道,但皇帝自己都没意思,那就少说几句吧。

    而对于,宪法确立大明皇室为中华最高象征,万世一系,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得改变。大家更是习惯成自然的认为,这很正常。

    很快,整个会议的纪要,第二天开始,陆续出现在各地的报纸上,渐渐引起了天下人议论纷纷。

    随着十天半个月的会议开完,最终出台了一份法律文书,全文刊印成册,天下发布。还是免费发放的,每个县都必须发放到百姓手上。

    还得贴布栏,让专人在那里当解说员,说清楚给百姓知道。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各地的官员有的开始愤怒,有的开始迷茫,有的则因为是新型官员,充满了干劲。

    传统的旧士绅阶级,则是悲喜交加。新阶段人员则是无比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