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武侠小说 - 太极小宗师在线阅读 - 第277章临海古城揽胜门

第277章临海古城揽胜门

    临海古长城由起初的夯土板筑法到东晋十六国时,后赵石虎开始用夯土墙外包砌砖到南宋末年,由于使用火药,重要的城墙开始用砖石包砌加强防御,使之形成了更有利的防御地形。

    南宋淳熙二年,知州赵汝愚整修城墙,增开兴善、镇宁、丰泰、括苍四个城门,并修崇和、靖越、朝天三个旧城门,增筑月城,形成了月城外抱大城。

    城门顶与城门楼底层之间开空洞,上装活动暗板,战时掀开暗板投掷巨石打击进攻城门之敌,并能快速堵住城门,这种特别的结构,在全国属罕见。

    至此,临海城墙的范围和城墙的建筑结构风格形式定型于宋朝。

    到了天朝少数民族统治,曾下令拆天下地方城墙,临海古城因低御灵江洪灾的特殊功能,所以只拆掉子城,其余仍保持原貌,特别是嘉靖后期“以倭患修治,几费经营。”

    倭寇侵犯我东南沿海,台州府城又首当其冲,成为军事家的必争之地,城墙又在抗击倭寇中发挥重大作用。

    嘉靖三十六年,戚继光任宁绍台参将,二十九年改任台金严参将。

    他在台州抗倭期间:“先按海上形势,多间谍,严号令,广询谋,与士卒草蔬野处,每遇贼至,奋不顾身,必欲剪此后食。”并与谭纶一起带领将士大修城墙,因此以“九战九捷”而名扬。

    戚继光不仅修缮临海古城,还对临海桃渚城,增筑东、南两座敌台以及城郊7座烽堠。

    临海古长城除清顺治十五年代理知府胡文烨对部分墙体“增高三尺,垛口并三为一”外,其余都是唐、宋、明留下的遗存建筑。

    在南边城墙兴善门考古调查时,发现城墙断面显示:唐、宋、明、清四个朝代的文化层十分明确清楚。

    唐代为泥夯土墙,高3米;宋代在唐代夯土墙上加高1米,在里外边各加砌一砖半厚的包砖;在江边段城外前砌1米高的石砌护墙。

    明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加高2米,里外各加砌一砖半厚的包砖,并且在结合部用条石平放拉结。

    清代在明代的呈外略作修补加高,西南段的城墙均在7米高左右,宽44米左右:而在龙顾山段逶迤的城墙,高度一般在3到5米,宽度在3到4米不等的不同级别。

    游临海古城墙,最佳的路线是从东湖北则的入口开始。沿东湖路北行,路基原是东城城基。

    后湖辟广场,穿过“雄镇东南”石牌楼,是‘百步峻”登城石阶,共198级。

    登临其上,返顾东湖,但见平波万顷,桥亭如画,夏秋之间,湖风扑面,令人神怡气爽,环楼四顾,处处皆景。

    东则高楼鳞次,一片新区气象;南瞰老城,多是古街古屋。

    古趣油然而生;北面环背白云之山,山间飞青叠翠,时接淡雾轻云;西眺天、仙之水.遥对波光山月。

    括苍雄踞于西南,灵江遥接于东海,使人心胸疏荡,眼界宽阔;折而西向,漫步城头,两边松柏苍茂,上下万木青葱,雉堞时仄时曲,岚气随至随消。

    前行约千米而至北固门,过门数百米即达烟霞阁,其阁凌虚高耸,气势巍伟,仿北京天坛公园里的圜丘坛而新建的“江南圆天坛”。

    你若有心,会发现这是“圆和九的世界”,在细部结构上分成“三层九重环”的圆合,白玉色的扇形台板、台阶、栏杆等都是九和九的倍数。

    沿城敌台隐出,城边绿树遮云,一座典雅古朴的唐代古祠掩映其中,乃“三绝”郑广文之纪念馆,内有赵朴初、启功、沙孟海等23个省市艺术家的墨宝。

    由此而下,城陡山削。城之壮观,以此为最,江南八达岭即此之谓也。沿山而下,已是临江城墙。

    过了朝天门,再经镇宁门,然后至兴善门,侧绕巾山,达于靖越门,这四个非常完好的城门及瓮城,其一砖一石,莫不铭刻着沧桑的印记,那构造独特的、为减缓水流冲击而设置的“马面”,更显示着古代人民的智慧。

    临海古城墙不但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而且也是台州最具人文内涵的一大游览胜迹。

    东湖,位于临海市区,以紧临古长城东侧而得名,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

    宋熙宁四年,郡守钱暄开凿为湖,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

    湖分前湖和后湖,湖中有洲渚,洲上多亭阁,前湖月堤上“浣月洲”居全湖中心,后称“樵云阁”.其南又有湖中洲.洲上建有“湖心亭”。

    亭阁三层,飞檐八出,高瓴流瓦,翘角滴翠,气度宏伟,构造精巧,为全湖览胜之佳处,古今游者留下颇多诗词对联,如“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风月水中央”、“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平分”。

    九曲湖桥东侧有“半勾亭”,单层六角,以六石柱擎撑水中。后湖樵云洲上原有荣禄祠、文昌阁、逢源楼等。今尚寸逢源亭,长石平架,护以栏板.桥孔沟通东后湖与西后湖之水,意为左右逢源。

    陈逍遥闭着眼睛,一路前行,一路回想,临海古长城一千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这一刻,似乎和他产生了共鸣。

    忽然,陈逍遥的脚步一顿,他缓缓地睁开了眼睛,抬头凝望,这里,将是第二场决斗的地点,临海古城,揽胜门。

    白云山烟岚舞步轻盈,古城下灵江碧水粼粼,揽胜门关楼昂首天外,展巨臂挽起钢铁长城。

    古城,揽胜门,它曾见倭寇尸横遍野,它曾见戚家军威风凛凛。

    有人指着城脚的石块说,你们是冲锋陷阵的功臣,曾经和守城将士肩并肩,直砸得入侵者粉骨碎身。

    如今巨石上大书“雄镇东南”,便是台州式铁拳的象征。

    古城内抗倭胜迹繁花似锦,一处处都曾在青史留名。

    “继光街”怀念戚继光战功赫赫,“左营巷”“右营巷”曾是当年兵营,城垛间尚架着乌油油铁炮,其中两门便叫“大将军”“小将军”。

    揽胜门昂首于白云深处,像一面战旗闪耀在历史长空。

    揽胜门是一扇胜利的大门,通天的台阶直达天堂胜景。

    揽胜门是一座攻不破的堡垒,白云深处有侵略者填不满的坟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