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在线阅读 - 第五百一十五章 战前

第五百一十五章 战前

    打仗,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打越久,消耗越严重。所以对于战争,皇帝和文臣,还有百姓立场是一样的,没有人希望打仗。将领刚好相反,越是乱世,将领就越高兴。有仗打,才显得他们得重要。

    不过这仗呢,也又有区别得。打胜仗最好吗?其实应该是排第二,排第三的是打败仗,这点将领得立场倒是和所有人一样。排除那种居心叵测得,打败仗没人喜欢。

    那么,将领们最喜欢哪种战争呢?持久战。好在哪里呢?一旦开打,一定有人胜,有人败。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常胜不衰。最好是持久战,大家耗着。

    这样好处很多,首先,不用担心打败战。其次,耗得越久,越能显示他们得重要。最后,这打仗呢,总有上下其手,中饱私囊的机会,打持久战,后方耗损严重,一些不良将领,却可以趁机捞得盆满钵满。

    当然,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是所有将领都这么想得,尤其是太平盛世时,你要这么耗下去,当心被御史、言官弹劾,就被换掉了,然后等你的就是牢狱之灾。

    可是,很多时候,仓促出击不是好选择,持久战才是对得。像当年哥舒翰,守潼关,继续耗下去,才是最好的选择,结果被逼的出战,一败,大唐几乎就要改朝换代了。

    而怎么判断,何时该战,何时该守呢?有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对于何时该进兵,何时该守,历朝得作法都是派遣监军,派太监监军。不过,其弊端大家都知道。能成事得没几个,败事的比较多。

    这点李忱是知道得,并且他也没有什么太监可派。现在宫里还有些太监,不过都是闲职了,李忱也不会在扩充。虽然不是所有太监都是坏得,可是实在太监不够人道。

    李忱的作法就是组建参谋部,把大唐军队中,本有得参谋作用提高。用参谋给将领意见,并且取代监军监督。在战情讨论会议上,会把所有意见写成书面报告,最终论功行赏,或者论过惩罚。

    不过,这个会议有个大前题,为了避免令出多门,不管怎么讨论,最终都是让统帅决定,统帅决定了,全军就必须执行。不管你再反对,都必须作。不然,统帅威严何在。

    对于李忱得作法,石雄是很赞成得,这样虽然给统帅很大的压力,不过,当统帅本来就该有所决断、魄力。现在免了太监监军,增强参谋和战前讨论,能让各军更明白主将得意图,并且集思广益。

    会议中,很多将领都主守,不能说他们心态上是希望打越久越好。守也是一个很好得方法,不过石雄有石雄得考虑。

    先不说皇帝的期望,他说,这仗打太久,士兵也会很烦。如果拖延上个一年,说不定会军变。这不是不可能,虽然天气还好,还没冷下去,补给也没欠缺,不过这仗打了也快半年了,拖太久,士兵会厌战。

    这也是李忱尽量避免新军发生弊端。为何不招募那些成家立业的人为兵。很容易思乡。他宁可招募一些年轻没有成家得。四海为家,比较能耐久战。还有日后,他们可能会被长远派驻异乡。

    当然,这么说可能有些偏颇。唐代不是没有长久派驻边疆服勤得,人家也是有家有眷,不过李忱还存了点心思,就是同化。派遣一些士兵久驻边疆,最后在当地,娶妻生子,开枝散叶。

    在他设想中,有几个好处。首先,他们在当地成家,既然是派遣士兵驻守,还是边疆,就表示当地需要防守。这样一来,他们在当地成家,他就可以分田地给他们,立刻就转职成民兵。必要得时候,可以帮助防守,减轻防守负担,增加守御能力。

    其次,稳定当地情势。明面上,亲大唐得人增多,日后这里会比较稳定。阴暗点的心思,女人都被唐人取走,土著男人不就娶不到老婆。等于,变相减少那些土著人口,增加汉人数量。

    这份心思不好宣之于口,不过好在明面上得理由,可以说。日后秉持明面上理由,持续进行就是了。

    除了士兵久战思归,石雄还说,后方运补压力大。速战速决。这就很株心了,石雄是昧着良心说得。他说朝廷负担不起,不过他知道,大唐如今还算安定,其实没那么大的财务负担,如果真得久战比较好,李忱也不是担不起。

    他还说,沿路百姓怨声载道,压力沉重,所以要尽快结束战争,这更株心了。沿途百姓和商家,说不定会说,打吧,打吧,让战争更猛烈一点。

    也就是李忱打仗,这些百姓会这样想。不然跟传统一样,百姓恨不得都不要打仗。为什么李忱打仗不一样?因为李忱免了徭役。

    不管那个朝代打仗,几乎逃脱不了征调百姓服役,运输粮草。往往对当地百姓负担很大。不要说隋朝了,连盛唐都一样。太宗征高丽,高宗再征,都给齐、鲁百姓造成很大负担。地方上刺史,朝中大臣,都不断上书,说民怨极大,希望赶快罢战。

    对啦,唐代实施租庸调,基本服役20天,超过35天免调,超过五十天,租调全免。那再超过怎么办?基本上这打仗,运输粮草得压力,全部由某地承担了。认真说来很不公平,也难怪百姓不想打杖。齐、鲁之地,虽然富庶,但是向来负担不小,攻打北方,繇役都要他们负担。

    此次也不例外,虽然大运河可以通向北方,但是呢,会有个中转,不是直航。大运河会先到洛阳,再从洛阳分出去向东北,向西而去。中间一大段,就是没有。

    这运河也是麻烦,没有水你什么办法都没有,虽然运力很省,很方便,可是限制于水,就是没办法。中间这一段,就要靠人运。不然就要大周转。靠人力补足中间的部份,有两个好处,第一,长安也需要大运河运补。

    运河固然省,可是运力也是有限得。如果直接这样中转,可以减轻这一段大运河得负担。向长安得向长安,去幽州的往北方。所以,哪怕大运河可通,还是需要人力补充。

    再者,李忱虽然开通海运,减轻了运输困难。可是海运要装卸人力,要输送到运河,也是要人力。再以往,这些都是苦差。哪有百姓愿意,有租庸调得情况下,都还会超出,更何况如今。那为何,百姓都愿意打仗呢?尤其是商家,还希望打越久越好。

    因为,李忱没有征伐徭役,早就废除了。改用雇佣制,百姓有钱拿。这些百姓都是自愿来的。虽然李忱没有负担什么伙食,前线运输就够吃紧了,还负担伙食?

    李忱发钱,朝廷发的起,直接发钱省事。虽然不管饭,可是一天四十文,这个收入,做上一年的话,供一家四口吃喝不成问题。所以,许多百姓蜂拥而至。

    官府不拖欠,日给,让很多人恨不得做上一辈子。虽然收入大概只是大唐最低标准工资,可是旱涝保收阿。种田你还要担心天灾呢,这种工作,只要官府不拖欠,便是稳稳得。

    百姓有收入,这也刺激了沿途商业得景气。当地店家提供便宜吃食,远来商人自发的运来大量的粮食。除了这些,因为很多工人都是单身来雇佣,拿到了钱,难免有些其他花销。不用养家得壮劳力,还有不少。

    也就因此,百姓和商家都恨不得,这仗打长一点。可以赚更多一点。如果杨广有知,大概会想,如果当年打高丽,百姓也是如此踊跃,他大概不会丢掉江山,像只死狗一样吧。

    总之,石雄话说得株心,百姓其实很希望继续打得。不过这些将领不知道阿,他们只是依照传统习惯来看待,没有想过,其实在李忱治下,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所以,最终决议,还是要打,速战速决。接下来,石雄指着几处渡口,分配各军如何渡河,有沙盘真的很方便,所有人一目了然。知道自家位置,背后有谁支援,左右又是谁。

    很多人都在想,以后是不是要模仿,也来弄一个沙盘,不过,这东西看似简单,可是实际上要怎么作?只是纸涂上颜色,里面填上沙。这种东西做起来简单。

    据说,中国很早就有人用沙盘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说出马革裹尸这具名言的伏波将军马援。

    当时汉光武帝,讨伐陇西得隗嚣,将领对于当地险阻地形,有所分歧,有人认为地形太险,讨伐不易。汉光武帝问马援意见,马援聚米为谷,说明陇西情况。坚定汉光武帝,讨伐得决心。

    要制作这沙盘,学问可大了。斥候水平可要很高,不然就只会做出那种古代很象形得地图。了不起就是给你大概方向,标示出山川、河流,对于河流多宽、山多高,是如何山势,都不清楚。

    要做出这样得沙盘,对于路途远近,河流宽度都要清晰无比,基本上就要有很好得测量水平,让这些军镇怎么做?李忱早就仗着测量技术进步,提早对将来约要用兵得几个藩镇,做好测量,才能有如此精准得沙盘模型。这些藩镇想要模仿,还是想想就好。

    现在,分配了进攻次序,和方向,第一个问题来了,谁先过去?第一个渡河得很重要,击其半渡的道理,大概就是宋襄公不懂吧。首先过河得,一定会遭到严重打击。

    那么一起过去?牺牲其中一只,演护旗他队伍安然过河?谁愿意这么伟大。他们肯,麾下将士大概也不肯吧。那就是一起渡河,看运气了?那也要分地方,靠近幽州,和塞外联军的地方,恐怕会第一个受到攻击,谁也不愿意走那边。

    ‘让我神策军,首先渡河吧。’,李虎站出来,请命道,‘石帅,请让我神策右军先渡。’小虎跳出来请命,高骈也不落人后。最后决定,双双同渡。问题解决,皆大欢喜。只是看的人摇头。

    年轻人,还是年轻气盛阿,几个自恃老成持重得将领,心中冷笑,神策军,实战结果如何,还是未知数呢,这么急着跳出来送死吗?

    冷笑得有,更多的人是考虑,是不是要放慢过河。毕竟如果神策军崩溃,抢过河得军队,恐怕彻不回来。撤回来也会损失惨重。毕竟大家要抢着过桥,人挤人,人推人,哪怕没有接战,,踩死溺死得都会不计其数。

    同样的军议,发生在幽州城。周磐也招开军议,他不得不招开,要找塞外异族联军个首脑,来讨论一下,这战该如何打。

    他可没有一言九鼎得能耐。这些异族联军,也不是他找来得。而找来的马元武,已经被杀了。死的很鳖屈。不过,死就死,他只是觉得很麻烦,没有要为他报仇得意思。

    ‘太子殿下,不知渤海国,可否再支援一些粮草,如今各族联军皆是倚靠我幽州供给,幽州地贫民少,实在供不起阿。’,周磐笑着对一个有一对粗扫把眉,跟其父一样鹰勾鼻得年轻人说道。

    他是大明俊,大虔晃之子,前王倍大唐刺客所杀,临死前传位给大虔晃,他就成为太子了。

    大虔晃为复仇兴兵,诸族联军以三大恨誓师,他是渤海国监军,统帅是博海国一位老将,不过不重要,军中一切,他说了算。

    ‘呵,若是这些人,皆奉我渤海国号令,提供一些粮草本无不可。可是呢…。’,大明俊冷笑,‘依我之见,还是早日发起进攻好了。’

    进攻,周磐苦笑,怎么打阿。刚刚就在吵这事。契丹和渤海,谁也不服谁。谁都想争这个统领,以获得最大好处,可是谁也争不过谁。所以根本没个统领。

    渡河损失最大,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没个统领,谁也不服谁,怎么指定倒楣鬼。事情就这样僵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