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民民小说大学在线阅读 - 第四十四章杜绝学术造假(1)

第四十四章杜绝学术造假(1)

    第四十四章杜绝学术造假(1)

    5—60正青智者问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与文化。

    步石答:石说过石反对“扬弃”论,动辄“垃圾”而遗弃、抛弃很不好。国家领导人亲自出面祭奠孔子有好处,个人理解是代表国家表明认可孔子是古代思想家和古代教育家,表明重视本土传统文化、人物、人情,这都很好啊!大家公认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而你讲历史总要不可避免地讲到什么人物、什么事件,对吧?个人认为国家应该出面表态孔子是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了,其本意是鼓励人们重视本土思想、文化,鼓励人思想、思考、辩惑、徙义而崇德!非崇人!崇人,而人是死的,所以就容易蜕变为用孔子的思想禁锢现在人的思想,教育蜕变为教条!不是这个意思,绝对不是这个意思!即拿先圣的话来做教条是反孔子,你看孔子自己吧,私下自比于老彭(彭祖),但他一生传了几句老彭的话了呢?一句也没有!

    思想总是需要起码的材料的,要么你自己亲自观察自然与现实,要么看文字文物,除此之外还有获得思想材料的途径吗?没有了!

    好了,讨论到这里,孔子在本章所讲的那个“信”字,我们可以意会了,意会就行了,就可以办事了,不一定要概念。我们信我们的老祖宗好吧?但我们要是因为信老祖宗的东西吃了苦受了累,那不能怪祖宗,而应该怪我们自己!那是因为,我们自己人活着呢,思想死了。我们只不过一“器”而已,至多一计算机器!

    孔子可是在论语中告戒“君子不器”的!我们信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家,就是接过我们先人的思想继续思想,我们祭奠孔子绝非“独尊”而是“信百家”,接过“百家的百思”,通过“百思“而得“解”。因为信而好而又好,孔子以老彭为榜样,我们以孔子为榜样!深入、彻底、细致、全面地研究、分析、批判“古”!差之毫厘是可以谬误千里的!好象还是孔子的讲法科学一点呢!

    ——信好而非尊崇!而“古”则代表不偏向某一方!

    信而有仰、有俯、有左、有右、有前、有后的观察。几乎没有人关注老彭了,有人说,他已经不重要了,石答:重要的,因为至老彭之前古,可由他而知的。有人说,对于他,我们无从知晓了,石答:他这是什么认知呢?知道的。有人问,老彭是谁?答:类孔子。(按文化惯性,即为孔子如同老彭这样的人。)石这样一说老彭是什么人清楚了吧?中华文化文字方面的接力跑者也!

    请注意!请比较彭与华的含义!

    孔子晚年修订的工作的一部分是建立在老彭的基础上的,再加老彭到孔子这段时期的。我们今天的工作的一部分建立在孔子的基础之上,再加孔子到今天的一部分,对比!发见规律!反过来,再整理,再修订!今天的科技与经济条件,可以使我们不动他们前人的而是参考借鉴而另起锅灶!而在老彭、孔子时期就是直接的增加与删除。即如果我们现在的科技与经济条件还是如同孔子所处的时代那样的话,经过我等的修订,恐怕孔子要象老彭那样只是剩下“孔子”这个名字了!

    应该理解“彭”的含义了。

    ——淘汰、继承和发展!创新在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在象老彭、孔子这样的二传手这里。

    修订者需要有博学的功底,并已经融会贯通所学而有孔见的能力。

    否则在摘抄的第一步就沦落为断章取义之人,解说,由于自身的学问不深和吸引眼球的私心,造成谬误百出,这些谬误是常人不轻易发现的,反而适合常人的认知水平而能拥有更多的听众。

    比如孔子在世时,他的学问并不受世人的欢迎,与少正卯同时开班,他的听众全跑少正卯那里去了。而孔子对少的观点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比如根据台湾学者所修的周易上所说,易经其实已经经过三圣的修订了,第三位就是孔子。每一次修改,都使易经朝更科学的方向有更大的进步。但孔子并未留名,为什么?因为他只是在“反哺”,并不认为自己有所创作。在学术界在今天也是这样子要求作者的,你作为作者拿人家文章改一改,甚至经过你的改动文章的价值的确超过了原作者,能行吗?不行的。可以认为这就是继承发扬了孔子他们的优良传统。

    修订有取“料”、“裁剪”、“编辑”、“缝纫成体”几步。

    口口相传是很容易失传的,我们有很多好的生产的工艺不是失传了吗,对吧?老彭、孔子他们其实是在抢救文化历史遗产。所以我们尊敬他们。传、呈方式:(1)制作文物。(2)使用文字制作文章和修改文章。

    所以,可以认为文字是文化的有形根。

    例如,孔子要修订诗经了,怎么办?

    第一、老彭之前的,很多已经失传,算了。那就取老彭留下的诗经为第一手材料。

    (1)补阙文。经过充分的考证,将阙文补充掉。

    (2)删除已经属于愚昧落后的东西。

    (3)修正值得保留而已经有歧化而不雅正的地方。

    第二、收集从老彭到孔子之间的时期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所“新”创作的值得流传的诗篇并补充进去!再比如孔子记录“礼记”,每一条都经过充分的考证,然后记录下来。本质是记录历史事实。所以,他原本想记录夏礼、商礼的,都没能实现的原因是资料不足、老百姓已经失传而无法考证了。如果能进行充分的考证他肯定也会记录。

    好了,应该进一步领会本章中的“信”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说的“信”就是“真”。道德经有言,怎么才能以为信?答:真以为信!为此,孜孜不倦,考证,再考证!事实与真理!都是真啊!

    好了,进一步领会“述而不作”了吧?什么是“述而不作”?为什么要“述而不作”?

    有人将“述”等同于“口头叙述”和照搬照抄了吧?

    陈述真实(历史)而不有半点臆作!信的逻辑基础。

    你看现在,有的人,大约地一看,就果断而勇敢地断定了。臆作昌,谬误必将横空出世!述:陈述、描述、记述、记录、记载;不作:不臆会、不杜撰、宁阙文。力求最真实,对后人负责,传、呈一个真实的文化历史。——文字式。物极必反,不得不言,如果在“述”里没有创新,而全在“作”里,那么必须有以下警世之言:没有老彭、孔子他们不行,光有他们绝对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