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民民小说大学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九章仁知有德

第三十九章仁知有德

    第三十九章仁知有德

    5—53青智者问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步石答:要这样认知:自己都猛烈开火了,结果人家还是不听,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可能是人家固执,但也很可能自己无能啊!所以孔子说要“知”与“仁”分别性情,而“知”要放在前面,要乐水样的性情,要善于变通!大家再看有山与山死磕的吗?

    所以,听说山水相连,

    知的过程就是思想的过程,自然希望事物柔软如同柔弱之水,这样思想才容易进入而畅游;下潜而深入漫游!才可以深刻认识事物。

    知者乐水!

    但物无知,不能如人所愿,于是人就用这乐水的性情使人自己富于变化善于变通!这就是为什么物被称为事物的道理了。那么你是一位知者吧?如果是就应该是善于变通的人。

    知即分析研究!

    知者乐水:(1)具有分析研究事物的恒久乐趣!(2)善于变通!

    在认识上我们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看做一个事物,那么这个事物已经存在上下五千年了。那么,需要分析研究吗?很显然是需要的,第一你讲传统是传的哪个“统”?回归“正统”是回归什么正统?不允许分析研究,那么就有浑水摸鱼的嫌疑了,而实际效果就是浑水摸鱼!有人说去粗留精,你不分析清楚,就会重犯运动会的错误啊!而哪个所谓“粗”的我们怎么办?坚决扬弃?你这样岂不是运动会的做法?我早已在前面说过我反对扬弃论。应该变通,应该创新,应该蝶变等。

    思想是需要材料的,思想是可以变通的。既然分析研究是需要的,那么应该尊重分析研究的人,不要轻易对他们使用克己复礼的“授佞”。而一交流就可能有辩论,一辩论就可能舌战,真的要有“舌战无胜负”的基本认识,不要克己复礼地总是想到人家在轻慢你怠慢你,而应该宽容正在思想理论的人,因为此时正是他们需要集中思绪的时候。要知道很多的时候你认为“轻慢”在人家那里可能是很忍耐了。

    我们顺便来看看“佞”:查字典(1)有才智,“不佞”在旧时是谦称。(2)善辩,巧言谄媚,佞人——有口才而不正派的人。jian佞小人比佞人还要差。主要在jian诈而不是佞。孔子也说过“焉用佞”的话是吧?好象也没有贬义。佞人有贬义,那么辩佞应该是褒义了,对不对?已经在辩论还再加码而成为佞辩,即佞辩才是不好的。但又听说真理是越辩越明的,为什么怕加码的辩论呢?授予佞人称号不就完了,还要埋葬?

    兼听则明,变通自己。

    一方面石不主张授佞,另方面石要引以为戒。石要倾听网友们的话,特别是高人的。石从昨天开始就在琢磨佞的概念,思考石谄媚了吗?谄媚谁?如果有要改!石被定义为文人石已经很荣幸了,但正因为此要注意这个“谄媚”的问题。很可能石谄媚徒弟了。还有关于轻慢的问题,石也更加应该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知者乐水,水必要有所归依、有所依托,水依托于山、归依山。所以知者必要是仁者!自然仁者的情感是“乐山”,那么他就会抽象山的形势为概念以修养自己:山挺拔——仁者刚毅而稳重。山静止而永恒——仁心宁静而致远。

    山水有灵、仁知有德。

    动静相成、乐寿相依!

    所以,老子说“夫唯不争,天下莫之能争!”,仁者乐山,山静止而永恒,心宁静而致远,既然宁静,怎么有心于争?但绝对不是不会争无能争,是德者的不争!不争,但会抗争。运用智慧主动化解矛盾为上。有的人说,传统文化造就羊性,这是误会。是贫穷落后,光吃草还吃不饱,狮子饿成猫。

    这里的“知”包括自知、知自。所以那种“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理论非孔子的理论,因为它是一种片面的“知”,处处为别人着想,谁为自己着想?指望别人为自己着想?知不周全,就不是善于知!仁、知一体的德者,抽象出一个超我,注视世间万事万物他人,也包括自己。

    别人和自己都知都着想。只有去不断地认识自己,才有可能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了,才有可能去正确地认识别人,全面正确认识,维护一个长久的和平!“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替自己想想也能替别人想想”、“顾及别人感受”比较实在、比较周全。个人认为,宣扬道德,千万不能把听众“自己”弄丢了,讲仁义礼千万不要把抗争弄丢了,否则越是激动,越是遗忘。因为激动都不能长久。

    有仁慈心,肯认知,就有了德性。仁厚而富有知识,就有厚德,并具有山水一样的性情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