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民民小说大学在线阅读 - 第三篇诗是实践的升华,宣告人有了情怀二

第三篇诗是实践的升华,宣告人有了情怀二

    第三篇诗是实践的升华,宣告人有了情怀(二)

    请关注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和对传统文化精品的评价。这很重要。“欲辩已忘言”很值得玩味。粗一看一想,采菊是要望下看的,那么他自然应该看见大地及地表众生,但他却“悠然见南山”。即看到的仍然是高远处,因为他的意念、意识在高远处,整个诗给人的感觉都是只看见高远处。这就是“志存高远”?

    “志存高远”是可以质疑的:(1)人说有志贵在起步,起步贵在坚持,即要有实际行动,持之以恒的行动!没有,就是虚的。(2)虽然身处田园却无心于生产,但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人人关心农业生产。但也要搞清楚的是发展生产和发明生产科学技术,那同样是志存高远的。至少说明他生产意识淡薄,而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革命意义没有认识。(3)到底是什么志向?没有说。他的诗的另一发展方向就是知识分子好玩清高。这不符合现代的竞争精神理念。

    清高的深层次的原因是封建王朝将国家纳入他皇家私有物——国家私有制。而封建主义宣扬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么知识分子做不到主人、又做不到客人,那只能是做田园先生以保其清高了。还有更惨的。

    任凭清高上扬而人又不被国家使用,怀才不遇的感觉可能使人的精神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实际为虚无主义。实际已经空空如也,却一口咬定自己这样是有精神的,是有顽强意志的,是从一而终的!忠贞!知道吗?忠信的加强版。对志的。你说他有不有精神?说不清的。说不清而你却说了,他就要骂你个狗血喷头。首先要被骂的就是孔子这样的人。因为孔子根本不守“知识分子做官为士”之志,做做这个又做做那个,不忠贞!于是骂他如丧家犬。他们根本不理解孔子,他只是养家糊口为基础,然后以教学为主业,争取从政,不能行使自己的政见则周游列国,考察、游说、应聘。终身实践乐趣—钻研传统文化,晚年则修订传世经典。精神生活十分丰富、快乐而高寿。清高者往往反而抑郁甚至颓废。说到理想,孔子是有理想的,他通过修订经典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其中。

    清高后来发展为洁身自好与明哲保身。到此,知识分子的先进性基本消失。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真意是什么?欲辩已忘言!很有意思的!有两种可能:其一,想把真意找出来,但却已经遗忘了语言,失去了思维!即作者感觉有真意但并未有相应理念形成。更无概念获得。其二,真意已经找到并已经形成概念,但故意不说,假托忘记语言。后人大家解释是田园生活的“世外桃原”真意,十分庸俗落后。

    应该形成的真意: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不是某一个人的私有财产。私有制应该有上限——国家不在私有制范围之内。即“天下为公”。后人用得好,他的诗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启蒙作用。

    “世外桃原”真意:存在于未来的理想社会。

    唐诗宋词在中国传统文化占一席之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得了解它们。读多了,你可能就悄然养成文人清高素养、客人意识,于是超凡脱俗、清高自傲、文人相轻、到处碰壁、怀才不遇什么的都来了。所以一定要有批判的精神勇气。还可能形成悲剧情怀,诗词反映文人生活的感受,否则写不出来,也就反映现实社会,而封建社会不知何时就衰落了,成为悲剧性社会。

    宋词应该被理解是一种进步,因为它不再讲究那严苛的格律,也不再那么朦胧,向白话文进了一步。

    请看李清照无主的怨情: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惨惨凄凄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把自己的境遇写出来了,但缺少主人意识和抗争精神。老百姓如此,统治者也如此,不能觉悟,不得好了:

    ——虞美人(春化秋月何时了)—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的作用是思想启蒙,而不是要同化你。你不能被他同化。所以有的人读诗变得多愁善感,有的人变得豁达温柔勤奋。

    欣赏苏东坡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过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步石评:仕途暗淡,天伦无乐,产生人生的自我难以把握之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委曲求全。却不知民主、自由、科技可以成全。

    常态的理解:现代科技,使我们免了他的那份苦处,也少了他的那样情感。那个时代的人们有“我”的意识,但主要停留在“小我”。

    后来出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可以认为是“大我”意识的初步觉醒。到“天下为公”,“大我”彻底觉醒。现代人大我意识一般都很强的。但理解有自私和奉献的不同。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可以认为是“大我”意识的初步觉醒。逻辑:既然匹夫有责,那么国家就有匹夫的一份。即国家也属于匹夫们的。由大我意识可以顺利转化为主人意识。主人意识是现代国家国民的最基本意识。也就是我们以前说的主人翁、当家做主。不能认为是被安排的、被给予的,而是与身俱来的。认为是被安排的则无主人意识。国家的主人建设国家、奉献国家,承担主人的责任并享受主人的权利。两方面都是应该的。

    大我意识的普遍化,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有诗为证:

    闻一多的[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沉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生命、身体、主人身份天生私有,神圣不可侵犯。

    我们现在拥有的民主、自由、法治、平等的社会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每个国民都要珍惜,主人怎么做,都是应该知道的。

    人有悲剧情怀或戏剧情怀。又有保守心态和发展心态的本质不同。封建社会的封建制度容易使人拥有保守心态,但这不利于发展。

    请看******13岁时写的诗:

    五古-赞天井

    天井四四方,

    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

    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

    永远养不长。

    对这个天井,你是什么看法?要发展,则它被视为障碍。要保守,则它被视为保护。心态就出来了。石看到一个人,赚了一百万后就将它存入银行吃利息。这种做法的心态就是保守心态。或说这种做法是由保守心态促成的。发展心态是现代社会应该提倡的心态。当然它需要环境支持,需要有动态的良性竞争的法治环境。食利阶层的形成和壮大并非福音。因为谁来生产利呢?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富裕的社会很可能产生食利阶层!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存钱吃利息的习俗。现在中国有没有形成食利阶层?

    所谓文化,无外乎两个东西:一个是文章文物,一个是老百姓的口口相传。石妄想唤起人们对文史、文式、文风的关注而做了点事情,如此而已。

    步石:情怀证明文明人的存在,情怀不能及时上升为理性,恐将寒酸!花朵不能结出果实,凋谢都不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