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武丁继位
盘庚都西亳后,历小辛、小乙,直到武丁还都西亳。何此为?可以武丁访贤,后于傅险得傅说证之。傅险“在今陕州河北县北七里”(《括地志》),即今山西平陆县一带,为西亳之野。此证二也。 关于盘庚迁殷非今安阳殷墟,还可以安阳殷墟的考古证之。根据安阳殷墟的发掘,从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中,还未发现一片是盘庚,或小辛、小乙的甲骨;在安阳西北冈殷大墓的发掘中,也未曾发现一座墓是盘庚,或小辛、小乙的陵墓(《商代的墓碑地制度》见《考古》,1983年10期),此证三也。 综上,盘庚迁殷的说法并不正确,盘庚迁的是西毫,迁殷的是武丁,殷并不一直是都城。 在迁都的过程中,军队的重要位置被盘庚的亲信占据。在这个重大的迁都举措成功后,盘庚的势力大大增强,在军中的威望获得了提高,赢得了军队的支持,而旧贵族因为一部分势力留在了奄而分化,在朝廷的贵族势力由于离开根据地而趋于削弱。 虽然盘庚控制了军队,但政治上元老贵族仍然拥有庞大的势力。 迁都虽然完成,但是政治斗争并没有结束,老百姓到了一个新地方,好多方面不适应,纷纷要求迁回老家。元老贵族趁机捣乱,煽动大家要求迁回奄。 当时盘庚针对时局发表了一篇训话:“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即不管与商王血缘的远近,造罪就处死,立功便封赏;并宣称自己有权“制乃短长之命”。再次用强硬的态度,警告元老贵族们不要趁机作乱,否则必遭严惩。 盘庚以忠于自己的军队强力整肃了贵族们搬回旧都的企图,对旧贵族采取强力镇压的措施,王权为之一振。 盘庚通过迁都,镇压了异己,商王权威上升了,开始正式实施自己的施政理念。 盘庚十五年(BC1420),大规模营建商都西毫的计划开始实施。 盘庚迁西毫后,推行商汤的德政,整顿商朝的政治,提倡节俭,改良风气,减轻剥削。商朝在这时政治上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衰落的商朝重新焕发生机,国势再度振兴,诸侯都来朝见盘庚,商朝出现中兴局面。 从此,商族才定居下来不再到处迁徙,到商末朝廷基本固定在现今的河南范围内。盘庚迁西毫避开了水患和宗室内部斗争的混乱局面,稳定了商朝中央的统治,为以后武丁时代的商朝中兴奠定了基础,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生产技术、制作工艺都有了相当成就,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盘庚病死后葬于西毫,由其弟小辛继承王位。小辛即位后,商朝再度衰败。因此,百姓思念盘庚德行,于是创作了《盘庚》三篇以作纪念,即保存于今文《尚书》中的《盘庚》三篇。 司马迁《史记》:“行汤之政,然後百姓由宁,殷道复兴。” 班固《汉书》:“昔者盘庚改邑以兴殷道,圣人美之。” 小辛,统治时间:BC1406--1404年。 小辛,子姓,名颂,商朝第二十位君主。 BC1406年,盘庚的弟弟小辛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以西毫(河南偃师)为都。 小辛继位后,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商朝国运又一次衰落。 死后,葬于殷,由弟弟小乙继位。 小乙,统治时间:BC1403--1394年。 小乙,子姓,名敛,商朝第二十一位君主。殷墟甲骨文又作小祖乙、后祖乙、亚祖乙。小乙是庙号,殷墟卜辞列为直系先王祭祀。 BC1403年,盘庚和小辛的弟弟小乙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以西毫(河南偃师)为都。 小乙,在位时期曾经征伐过东夷、鬼方等。制定了商代祭祀制度。 小乙六年(BC1398),小乙让儿子武丁以平民身份,居住在黄河边的沬(不是沫,今河南鹤壁淇县),去田里耕作,以了解民间饥苦,并且拜大臣也是举国闻名的贤人甘盘为师。这为以后武丁中兴打好了的基础。在当时来说,小乙本身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王,怕自己的儿子会受到敌对势力的伤害,所以在武丁年幼时就把他隐姓埋名送出王宫。
死后,葬于殷,由儿子武丁继位。 武丁,统治时间:BC1393--1335年。 武丁,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二位君主。谥号商高宗。 BC1393年,小乙的儿子武丁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以西毫(河南偃师)为都城。 武丁甫一上位,就任命甘盘为卿士(宰相)。 小乙将崩,甘盘受遗辅政。武丁即位之初,得到甘盘的大力辅助,据记载:「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孔安国传:「高宗(武丁)即位,甘盘佐之,后有傅说」。据今本《竹书》记载:小乙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武丁即位后,「居殷,命卿士甘盘」。这些记载均说明甘盘为武丁初期的一位名相。 卜辞中有“师般”(“师”字卜辞中仅有“师”的左边的部分),郭沫若说:“师般乃人名,它辞习见。”陈梦家说:“武丁卜辞的师般乃武丁当时之人,董作宾以为即甘盘,是很可能的。”古籍中“般”和“盘”是经常通假的,可见甘盘古书也写作甘般。卜辞中有甘地,武丁时期的卜辞中有“王往于甘”、“王往出于甘”的记录,这个甘很可能就是师般的封地,所以师般也叫甘般或甘盘。 “师”和“帅”古为一字,本来是指包在头上的佩巾,甲骨文和金文的“师”都是佩巾的象形,因为佩巾是包在头上的,居于人体最上方,所以才有头领、帅领之意,卜辞中所说的“某师”就是某人率领的军队,故后来又用为军队的建制。所以“师”本来是一种武职,就是军队的统帅,而不是老师的意思。卜辞中的师般就是文献记载中的武丁的老师和卿士甘盘,目前已经是学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