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孺子帝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宁

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宁

    蜡烛熄灭,屋子里一片漆黑,两人都不开口。

    好一会之后,韩孺子问:“怎么……会是你?礼书上明明不是你的名字。”

    认女儿还是认孙女,对大单于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赐名更是简单,金垂朵的新名字译成楚语就是“自由翱翔在草原上空的鹰,大单于最美丽的孙女,大楚天子最宠爱的妻子”。

    难怪礼官在读那一长串音译名字的时候,韩孺子根本记不住。

    金垂朵没吱声。

    “如果你是被迫的,我可以……”

    “可以什么?”金垂朵的声音里仍带着怒意。

    韩孺子还真没有办法,这是敌对两国的和亲,不是普通的皇帝纳妃,而且两人已经举行过仪式,将金垂朵送回去,无异于更大的羞辱。

    韩孺子摸黑小心地往前走,刚走出两步,伸在前面的手突然碰到了什么,原来金垂朵也在往前走。

    她的反应很快,擒住皇帝的手腕,用力一扳——没扳动,她的箭术很好,力气却不足,二话不说,飞起一脚踢了过去,马上觉得不妥,想要收回来,一下子站立不稳。

    韩孺子手腕被擒,也是下意识地做出反应,手臂用力,只听对面的人轻轻地叫了一声,似乎要摔倒,急忙抓住那只手,将她拽到自己身边来。

    两人挨在一起,又沉默了一会。

    “大单于……”韩孺子心中还是有不少疑惑。

    “你想跟大单于进洞房?”

    “当然不想,我只是……我记得咱们成过一次亲,没想到还有第二次。”

    那还是在京城渔村的时候,一群人起哄称金垂朵为“皇后娘娘”,抬着两人游行一圈,可没有正式的成亲。

    金垂朵的手突然扼住皇帝的脖子,“你早预谋,对不对?”

    那只手并没有用力,韩孺子没什么可怕的,只是觉得新妃的脾气真大,若是刘介这样的内臣听说此事,必定大摇其头,甚至可能向贵妃下一道问罪诏书,“预谋什么?”

    “谈判的时候,你们说……你们说不在乎和亲的是谁,私下却向大单于递话,让他把我……对不对?”

    韩孺子刚要否认,话到嘴边却变成另一个意思,“嗯,没错,大单于很聪明,理解了我的意思。”

    扼在脖子上的手稍一用力,马上又松了一下,却没有挪开。

    两人再度沉默。

    “你是大楚皇帝啊。”金垂朵突然冒出一句,不知是什么意思,有欣喜,也有遗憾,好像这不完全是一件好事。

    “你是‘皇后娘娘’啊。”韩孺子调侃道,话一出口就后悔了,君无戏言,大楚已经正式拒绝封匈奴女子为皇后,并列也不行,只能封为贵妃,“皇后娘娘”四个字虽是玩笑,从皇帝嘴里说出来也非常不妥。

    金垂朵却没在意,轻叹一声,“这是我们金家亏欠大楚的吧。”

    “只是大楚?”

    发现皇帝的调侃意味越来越浓,金垂朵重重地哼了一声,闪身要躲开,却被牢牢搂住。

    “这是咱们的洞房花烛夜。”

    没有花烛,只有夜。

    原归义侯的女儿金垂朵竟然成为贵妃,次日一早,消息传出之后,满城沸腾,晋城百姓不太了解金家的情况,四处打听,热闹程度堪比过年,一扫城内连日来的阴霾。

    韩孺子比平时起得稍晚一些,但是仍然召开朝会,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监督匈奴人退出楚地了,每一步都要小心安排,一步走错,或是双方发生误解,都可能引发另一场战争。

    匈奴人或许无法赢得战争,但是仍能轻易杀死皇帝,对大楚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失败。

    仍由东海王负责谈判,但是朝会结束的时候,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留在皇帝面前,等大臣都走了,只剩下太监与崔腾时,他上前道:“大单于真将金家的女儿送来了?”

    韩孺子威严地点头,希望能用这种方式阻止东海王提及此事。

    东海王却没有被吓退,摇头道:“匈奴人真会玩花样,重新起了一个名字,女儿也能变成孙女,这个……那她就是金贵妃了?”

    “你到底想说什么?”韩孺子问。

    东海王笑道:“陛下是要将金贵妃带回京城吧?”

    “难道不应该吗?”

    “应该,就是……金贵妃不会再逃走吧?”

    韩孺子脸色一沉,东海王仍是一脸笑容,他太了解自己的哥哥了,皇帝若是真生气,绝不会这么快摆出脸色,于是转向崔腾,“你不说几句?”

    “说什么?这是宫闱之事,一切由皇帝做主,当臣子能说什么?该说什么?”崔腾这种时候一点不傻。

    东海王笑着告退,崔腾看他走出房间,立刻对皇帝说:“陛下放心,柴家不敢生事,真有意外的话,我去对付,不用陛下出面。”

    金垂朵射杀柴韵,这件事京城的人可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担心柴家。”韩孺子平淡地说。

    老公主一死,衡阳侯柴家只是普通的勋贵,根本不敢与皇帝对抗,在夺位之争中,柴家人最后时刻选择支持倦侯,也让他们家得到不少封赏,都很满意,更不会随意挑战已经成为贵妃的金垂朵。

    东海王担心的是皇后与崔家。

    关于皇帝与金家女儿的传言一直比较多,就算皇后不在意,崔家也会觉得宫里多了一位强敌,崔腾聪明有限,想到了柴家,却没想到自家。

    韩孺子明白东海王的意思,不由得盯着崔腾看了一会。

    “怎么了?”崔腾不明所以,低头查看,身上好像没什么脏东西,突然想起一件事,急忙道:“胡尤……不不,金贵妃跟我从来没见过面,我在京城的时候只是听闻其名,真正对她感兴趣的是柴韵。”

    “少胡说八道,出去做事。”

    崔腾还在重建仪卫营,领命退下,韩孺子回书房继续处理政务,身边只留两名太监和中书舍人赵若素。

    韩孺子有点心神不宁,看过几分公文之后,向赵若素问道:“关于和亲,赵大人有何看法?”

    赵若素是个严谨的人,想了一会,说:“陛下可否说得细致一些,和亲的哪方面?”

    “平晋公主并非宗室后人,大单于送来的也不是亲孙女,两者会有关系吗?”

    “或许有一点关系,但微臣以为,这不是大单于的主要目的。”

    “嗯。”韩孺子等着听赵若素的分析。

    赵若素却是个慢性子,又想了一会,“大单于的目的,微臣猜不出来,况且和亲已成,匈奴人很快就会退至关外,大单于的想法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崔家。”韩孺子想到了,“朕还能做什么?崔宏已是太傅与大将军,朝廷没有品级更高的官位了,总不能让他做宰相吧?”

    “宰相乃众官之首,层层递进,已成定规,崔太傅久在军旅,显然对宰相之位并无兴趣,陛下想让崔太傅安心,只有两个途径。”

    “说。”

    “崔太傅尚有一子一孙,他本人的官爵太高,无法再提,可以按惯例荫封子孙。”

    “嗯,这个可行。”韩孺子早有封赏崔腾之意,觉得此事并不难办,崔腾又的确立过功劳,外人说不出什么。

    “二是……”赵若素却不说下去了。

    君臣二人还没有达成互信,赵若素说话不能不小心,韩孺子只好先行赦免:“赵大人但讲无妨,朕绝不怪罪。”

    “如果陛下早生嫡子,崔家自然踏实。”

    韩孺子苦笑,皇帝明明拥有天下守卫最为森严的宫室,结果不仅得不到该有的安全,连个人生活都无法隐藏,不知有多少人“关心”嫡子问题。

    说起嫡子,韩孺子想到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一下子想起更多的事情,“负责和亲事宜的是哪位大臣?”

    “礼部的元尚书。”

    “他是前些天从京城来的。”韩孺子记得很清楚,礼部尚书元九鼎是京城来的十几拨使者之一,官职最高,所以留下来主持朝会,现在想来,和亲一事肯定也是他负责。

    “嘿,礼部真是很擅长讨好宫里的人。”韩孺子冷笑道,元九鼎当初就是最早投向上官太后的大臣之一,如今他又走老路,开始讨好王美人了。

    赵若素后退,跪地不语。

    赵若素有杨奉的智慧,也有刘介的刚直谨慎,韩孺子对后者不是特别喜欢,但还是笑道:“朕不该无故乱猜,赵大人请起,朕不会泄露此间之语,更不会追究某人。”

    韩孺子当然不会追查,如果最后真的证明母亲暗中干预了和亲,他更难办。

    纳妃一事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伤害到任何人,韩孺子宁愿保持糊涂。

    可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还是心神不宁,赵若素三十几岁,毕竟老到些,说:“微臣已经看过,今天的公文没有急件,陛下若觉倦怠,可早些休息,以身体为重。”

    新婚之人,怎么能一整天不相见呢?

    韩孺子笑着摇摇头,继续看公文,直到再也看不下去,才起身离去,但是留下命令,如果东海王那边有新消息,立刻转告他,不可耽误。

    皇帝居住的小院里还残留着许多喜庆色彩,人却不多,与赵若素一块回晋城的泥鳅,正在院子里兴高采烈地与金垂朵的丫环聊天,介绍自己的新名字“晁鲸”。

    如果早看到这名丫环,韩孺子当时就会猜出真相,可昨天的成亲仪式他没怎么参与,根本注意不到丫环。

    “我就知道。”丫环在匈奴人那边待了一阵,更不讲礼节,看着皇帝不停地笑。

    “你叫蜻蜓?”韩孺子问。

    “呵呵,陛下还记得我呀。”

    “当然记得。”韩孺子微笑道,“你为什么还穿匈奴人的衣裳?没人给你新衣吗?”

    “过几天就走了,换来换去太麻烦。”

    “走?”韩孺子很惊讶,因为蜻蜓所谓的“走”显然不是回京。

    蜻蜓捂嘴,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向皇帝直摇头。

    “我终归是匈奴人。”金垂朵不知何时走到了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