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孺子帝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单于让步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单于让步

    对敌人封锁消息容易,向自己人隐瞒却很难,匈奴人营中传言四起,瞿子晰几乎不用刻意打听或是偷听,就能得到许多信息,只是这些信息真假难辨,而且互相矛盾,很难判断有多大用处。

    乔万夫次日再来的时候,一股脑地告诉皇帝。

    据说邓粹已经率军夺回长城沿线关卡与整个辽东,这是个好消息,但是从时间上算来这是不可能的。

    又有传言说燕南的楚军大败,正在溃散逃亡,大单于正将晋城的匈奴军队调过去,据称要在江南牧马。

    蔡兴海的确观察到匈奴军队的频繁调动,可是所谓的“江南牧马”绝不可信。

    不管怎样,匈奴人急于达成和谈。

    这一回,乔万夫带来数名匈奴人,其中两位会说楚语,对大单于的条件寸步不让,以命令的语气要求楚国皇帝立即接受和谈。

    东海王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大楚的条件:匈奴人可以留在辽东,但是就此变为大楚臣民,大单于愿意的话,皇帝会考虑任命他为辽东郡守……

    匈奴人大怒,当场拔刀,将东海王吓了一跳,好在有卫兵保护,匈奴人挥了几下,将刀收起,怒气冲冲地离去,声称一个时辰之内就要再次攻城。

    匈奴人没有攻城,而是押来数十名大楚使者,一字排开,瞿子晰、卓如鹤、冯举等人都在其中,就连一直替大单于传话的乔万夫也被五花大绑,大队匈奴士兵在楚使身后弯弓搭箭,准备当众射杀使者,惩罚楚国皇帝的“言而无信”。

    瞿子晰、卓如鹤带头,众楚使跪下向城墙磕头,随后起身,瞿子晰恳求城上的楚军士兵射箭,以免自己死在匈奴人弓下。

    楚军的确射箭了,箭矢落在离楚使很远的地方,可匈奴人还是大吃一惊,带着俘虏仓皇离开。

    当天傍晚,乔万夫又被送到晋城,这回,他带来更确切的消息。

    匈奴人主动透露了南北两边的形势。

    塞外的楚军刚到燕国,确实夺回不少关卡,一支匈奴军队向楚军挑战,邓粹根本不做回应,像疯了一样率兵疾驰,不带辎重,只带很少的粮草,每夺一关,就地取食。

    照这个速度,邓粹很快就能杀到辽东,远在晋城的匈奴人来不及回防,燕南的匈奴人则是无法回防。

    燕南的楚军的确败退,但是没有溃散,步步为营,匈奴人增兵至十几万,仍然无法吞掉这支楚军,反而受到掣肘,不能驰援后方。

    大单于承认形势对匈奴人极为不利,但是通过乔万夫提醒皇帝,形势对他更不利。

    “如果退路全无,匈奴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全体南下,与陈齐叛军汇合,拥立英王为帝,在此之前,匈奴人不可能就这么留下晋城。”乔万夫尽量说得委婉,但是意思很清楚,匈奴人南下之前,必然要攻破晋城、杀死或者俘虏皇帝。

    韩孺子点点头,表示明白,他与大单于其实是在比试谁最先沉不住气。

    乔万夫继续道:“一旦晋城失守,京城肯定会……另立新君,以后陛下即使侥幸返京……也很难再夺回帝位了。”

    韩孺子又点点头,“大单于的条件呢?”

    “大单于说匈奴人已经让步,现在的条件一点也不能改。”

    “很好。”

    韩孺子知道这场游戏有多危险,可他坚信,最先沉不住气的人肯定不是自己。

    次日一早,东海王、崔腾等人组成新的使团,受邀前往匈奴人营中继续谈判。

    右贤王认出了东海王,听说他的真实身份之后,先是一惊,随后暴怒,若不是被众多贵人拉住,当场就要砍死新来的楚使。

    在见识过匈奴人多次发怒之后,东海王反而不怕了,当着右贤王的面侃侃而谈,好像他上次混入匈奴营中只是为了打探军情……

    这一天的谈判仍无结果,匈奴人反复强调皇帝所面临的危险,对自己的处境表现得不以为然,“早听说江南水草丰美,我们大不了南下牧马,匈奴人到哪都能活,皇帝可就未必了。”

    “大楚皇帝到哪都是大楚皇帝,匈奴人到了江南,可就未必是匈奴人喽。”东海王自己也不知道这句话有什么意思,传译过去之后,却让对面的匈奴人脸色一变。

    他们怀念一望无际、可以尽情驰骋的大草原,听人描述江南到处都是水泽,马匹根本跑不开,一想到这样的情景,匈奴人不寒而栗。

    回到晋城,东海王信心十足地向皇帝担保,顶多三天,匈奴就会服软。

    没等到三天,当天夜里,匈奴人突然发起了进攻。

    好在晋城的楚军从未松懈,百姓也没闲着,充分利用这几天时间,将城墙尽可能加固,即使防不住攻城器,也能挡住骑兵的冲击。

    匈奴人颇为狡猾,先是冒充使者,声称有急事要立即面见皇帝,等城门打开,数十人一拥而入,占据城门洞,将大门完全打开。

    更多的匈奴骑兵随后赶到。

    双方在城门下展开激战,匈奴人虽然占有先机,后劲却不足,只有两三千人,再无后援,逐渐被楚军击退,仓皇逃走,丢下数十具尸体。

    这次进攻莫名其妙,匈奴人不用全军攻城,兵力只需超过五千,晋城也很难守住,可匈奴一方只动用了很少的兵力,也不持久,见势头不对,立刻就跑。

    说是sao扰,又显得过于认真。

    晋城军民紧张了一个晚上,将士们都没睡觉,百姓又都迁到北城躲避。

    一个时辰之后,匈奴派来几名使者,声称刚才的攻城是个意外、是个误会。

    楚军不再上当,拒绝给他们打开城门。

    次日清晨,乔万夫独自前来,终于解释清楚前因后果。

    攻城是右贤王的主意,他太愤怒了,以为能够轻易攻破晋城,只要砍下皇帝的脑袋,谁拿他也没办法。

    晋城没有失守,皇帝的脑袋也还牢固,右贤王则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

    乔万夫带来大单于的礼物——右贤王的脑袋被放在了地上。

    在场众人无不大惊,东海王胆战心惊地凑过去辨认了一会,脸色苍白地向皇帝点头,“真是他。”

    “大单于会委派新的使者,这一回,谈判是真的了。”乔万夫就此留在晋城,不用再回匈奴人那边。

    将近午时,十余名新使者到来,其中的正使是金纯忠。

    金氏兄妹一直不被允许见皇帝,现在终于可以露面了。

    谈判仍由东海王负责,崔腾来回传递消息。

    大单于做出大幅让步,辽东可以还给大楚,但是要留一条通道,让匈奴大军平安退回草原,双方每年互赠的礼物减少一半,至于陈齐,根本不在谈判内容里,大单于对那股叛军早就不在意了。

    金纯忠透露消息,叛军已经全军覆没,只剩少数头领逃亡在外,对大楚不再构成威胁,对匈奴人也没有任何帮助了。

    在谈判现场和皇帝住处之间来回奔波,崔腾乐此不疲,一次比一次高兴,“哈哈,大单于又让步了,陛下看人真准。”

    第七次来向皇帝通报情况的时候,崔腾却变了一副面孔,怒气冲冲,双手握拳,太监上前迎接,他举拳就要打,守门的侍卫只好将他拦住,通禀陛下,得到明确许可之后,才放他进去。

    “太过分了!”崔腾脸气得通红,“太过分了,陛下,不能再忍了!”

    “怎么回事?”韩孺子想不出匈奴人的哪个条件能惹得崔腾如此愤怒。

    “匈奴人不是要求和亲吗?”

    “嗯。”

    “本来没什么,大单于将几个女儿或者孙女嫁给陛下,也不要求当皇后了,至于大楚,随便找个‘公主’送过去就是,谁知……谁知……”崔腾脸更红了,“匈奴人竟然点名要人!”

    “点名?点谁的名?”韩孺子也很意外。

    “我meimei。”

    “嗯?”韩孺子也怒了。

    见皇帝神情不对,崔腾反而冷静下来,急忙道:“不是京城的皇后meimei,是在这里的三妹崔昭。”

    韩孺子发现自己理解错了,摇摇头,随后皱眉道:“崔昭?这……大单于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

    “还不是代王府的那两名仆人?”崔腾的脸又红起来,因为这件事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时两名仆人私下闲聊冠军侯夫人的种种奇特之处,不巧被崔腾听到,两人挨了一拳一脚,没有受伤,可心里害怕,竟然逃出城去投降了匈奴。

    这两人后来被杀,却将城里的传言留在了匈奴人中间,而且越传越夸张,右贤王对这位美貌无双、命硬克夫的女子很感兴趣,要求大楚赔偿公主时就已存了心事,只是没来得及挑明。

    大单于狠心杀死了右贤王,却对他的兴趣也很感兴趣。

    韩孺子很吃惊,两国交兵,双方如今都站在悬崖边上,大单于竟然还想着这种事。

    “拒绝就是了,大单于不会坚持的。”韩孺子说。

    “拒绝,当然拒绝,我就是……就是气不过,匈奴人是故意的吧?就是为了让我们崔家难堪,三妹这段时间够倒霉的了……”

    崔腾告辞离去,心中气愤难平。

    韩孺子正想着如何恢复与外界楚军的联系,站在身边的张有才突然说了一句:“也不知大单于会将谁嫁给陛下?”

    韩孺子冷冷地瞧了他一眼,张有才讪讪地退到一边。

    谈判当天没有结束,但是多少有了进展,东海王信心更足,城内军民也都感到喜悦,只是不敢表现得太明显,既怕日后失望,又怕显得不够勇敢忠诚,可是一想到能活下去,每个人都踏实许多。

    天黑不久,崔腾又来了,这回没那么恼怒,而是显得有些困惑,“三妹托我带话,她想见陛下一面。”

    “现在不是时候,告诉她,大楚还不至于用一名弱女子交换和平。”韩孺子不想见外人。

    “三妹说,她无论如何要见陛下一面,将事情当面讲清楚,如果陛下不见,她宁愿……以死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