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和俄罗斯女营业员的冲突
第二天早晨的六点多钟,简单吃过早饭,二婶带着维佳去市场。依然是打出租车去,在旅馆外面,早已经停了好几辆出租车在等候。 因为中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离集贸市场较远,又要考虑安全的因素,所以打车出行是当时很多中国人的的选择。 由于维佳的二叔在国内进货,现在人手不足,因此维佳被婶婶安排去独立看一个摊位。考虑到他刚来,不怎么懂俄语,也不知道怎么卖货,所以给他安排了一个帮忙的俄罗斯女营业员:安娜。 每当市场的中国人刚从国内来,俄语还不够好,或者旺季生意好忙不过来的时候,总会雇佣俄罗斯或者哈萨克斯坦的女营业员,俄语读音:“帮妈盖(俄语读音谐音)”,翻译过来就是:帮忙的。 集贸市场每天上午的时候,都会经常有一些俄罗斯或者哈萨克的年轻姑娘(偶尔也有岁数大一些的)沿着摊位,一家接着一家的问:“需要帮忙的吗?” 如果哪个摊位需要,双方就商谈价格,是按天计算的,也是按天结算的。如果谈妥,那么姑娘就留下工作,如果不需要或者价格没有谈妥,那么姑娘就继续去问下一家。 因为俄罗斯人的福利较高,比如水电不怎么花钱,二十四小时的热水供应免费,冬季的供暖免费,医疗免费,上学免费,所以俄罗斯人的压力普遍都不大,竞争意识也不强,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比较懒。”而且俄罗斯人普遍没有存钱的观念,赚钱就花,没钱就去赚,所以俄罗斯人一般也没有什么积蓄。 许多来应聘的俄罗斯或者哈萨克的姑娘,都是暂时缺钱了来工作几天,一旦有了点钱,马上又去吃,喝,玩,就不来上班了。也因此,帮忙的基本都是临时兼职的,没有长期专职的,而且很不稳定,经常干着干着人就不知道去哪里了,走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 不过这也正和中国人的心意:毕竟帮忙的不能总雇,成本太高,只能是摊位刚从中国来新人了,需要俄罗斯或者哈萨克营业员帮带带俄语,或者生意进入旺季,暂时忙不过来临时需要请人帮忙。因此,这种情况和中国人的需要其实不谋而合。 不过正如前面对俄罗斯人的评价的那样,这些来帮忙的姑娘确实都有些懒惰积极性不高,远没有国内的营业员那么积极肯干。 当然这些都是维佳以后才慢慢知道的。 现在先来说说安娜。 安娜是一个个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俄罗斯姑娘,穿着普通,性格安静。平时总喜欢抱着肩膀站在摊位旁,似乎若有所思。她并不喜欢和维佳交流。 因为是刚来到市场,维佳需要俄罗斯女营业员安娜的帮助,所以即使对安娜的表现并不满意,他也不好意思发作,但很快他就看不下去了。 他发现:安娜遇到顾客,并不主动上去欢迎,在顾客看商品的时候也并不积极介绍,顾客走了就走了,也不怎么挽留,而且走了之后更是没有礼貌的告别。尤其让维佳不能接受的是:挂在墙上的货物卖出后,安娜从不知道重新补上一件挂上。 这样几次之后,维佳沉不住气了,开始爆发。 “请,挂上一件!”维佳用生疏的俄语拼凑成一句话,很严肃的对安娜说道。 “为什么?为什么要我来挂?”安娜觉得很奇怪的反问道。 “就应该你挂!快点!”维佳命令道,他基本听懂了安娜说的话。 “为什么?”安娜竟然情绪激动起来,双手做着手势,大叫起来。 “我只是个帮忙的,你明白吗?”安娜大声的喊叫着,气呼呼的离开摊位。
维佳愣了,感到又生气又可笑,他心想:花钱雇的营业员,怎么这么懒这么不听话?我并没有过分的要求啊。 听到争吵,周围摊位的中国人也围了上来。这让维佳突然觉得很尴尬。 “小小子(东北方言,“小伙子”的意思)你不懂,你以为是国内呢,俄罗斯人都这样,不能按照咱国内的标准要求他们。”隔壁的一个中国阿姨开导维佳。 “对啊,就是,咱多干点无所谓,等俄语能拿出手了也不用他们。”有人跟着劝说道。 “难道这是俄罗斯帮忙的普遍的现象?”维佳心里想道。 “你这算啥啊,我家以前雇的帮忙的那个俄罗斯小姑娘,中午来客人的时候她就站在那里吃饭,理都不理,还是我自己去接待卖货呢。”隔壁的阿姨继续说道。 “习惯就好了,这个安娜还算是个比较不错的呢。”阿姨劝说维佳。 “好吧,就算是我太激动了,不了解情况吧。”维佳心里默默的想道。 没多久,二婶带着安娜回来了。安娜的眼圈红红的,看样子似乎哭过。维佳突然心里软了下来。 “大彬的,你不懂啊,老毛子能和咱中国人比吗?要求不能那么高,你把她整走了,谁帮你卖货啊?”二婶批评维佳。 “嗯,我知道了。”维佳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你也别哭了,继续工作吧。我侄儿刚从国内来,你要多帮他。他不懂。”二婶转过头对安娜说道。 “好的,大妮娅。”安娜认真的答应着。 安娜又留了下来。这让维佳觉得反而更尴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