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帝宋在线阅读 - 第八十二章 偏离轨道的历史

第八十二章 偏离轨道的历史

    待种师道率领众人将南城的敌人都肃清后,便率领着众人向着北城行去。还未到达北城,早先一入城便被种师道派去查看北城情况的斥候便回来了。

    斥候见到种师道说道:“大帅,北城小人已经探查过了,除了全城剩余的百姓外,在北大街上满是金军的尸体。其中还包括金军守将移刺合佐鹰的尸体。”

    种师道凝眉道:“可知是何人所为?”斥候回道:“根据一些百姓的回答,应是我军所为,却不知道是哪支队伍,只是说数量只有千人左右,战斗力却极为强悍。”

    种师道听到“战斗力强悍”几个字后,心中的猜想便确认了。也不再问斥候什么话,只是吩咐身边的众将领道:“你们一定要约束好手下的士兵,不可扰民,我们好不容易打下了威胜,现在正是需要全城百姓支持的时候,谁若违反军纪,老夫决不轻饶。”

    在众将应诺率兵离开后,种师道却是遥遥的望着京城方向,只是无人知道此时的他在想着什么。

    京城,御书房,此时的钦宗正焦躁的在书房中来回走动着。虽然违约的事情是他首肯的,不过现在却有些后悔,毕竟金人不是那么容易打发的,如果真的那么好打,就不会打了这么多年,江山却越打越少。

    若是没有外敌的侵扰,钦宗赵恒或许是个还算过得去的守成之主,但是现在强敌在侧,这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的性格,江山注定是越丢越多。

    就在钦宗焦急的等待的时候,便听外面传来一声高呼:“臣李邦彦求见皇上。”钦宗随口答道:“进来吧。”

    只见大门打开,推门而入的正是在朝堂上被罢免的李邦彦。虽然李邦彦被罢免,但是钦宗依然很信任他。因为钦宗在朝堂上面需要的是一条听话的狗,而不是忠言逆耳的大臣。

    李邦彦见到钦宗,一拜到底,三呼万岁,钦宗示意他起来。李邦彦起来后,一脸献媚的笑容对钦宗道:“恭喜皇上,种将军已经攻下了威胜城,捷报刚刚送来。”

    钦宗略有意外的问道:“哦?这么快就攻下了威胜么?是金军驻守的部队不多吗?我军伤亡如何?”也难怪钦宗会疑惑,按照往常的情况,虽然金军不会守城,但是坚持几个月是没有问题的。如今如此快速的就丢了城,也让钦宗挺意外的。

    李邦彦心里阴阴一笑,脸上却不动声色的答道:“回皇上,能如此快速的攻下威胜全赖天佑皇上,天佑大宋,据种将军的战报称,我军所剩的战力不足三万,并且请皇上能速速派遣援军支援,否则威胜恐有不保。”

    如李邦彦所料,钦宗听后大发雷霆的吼道:“什么?战力不足三万?他种师道是真的老了不成?朕前几日刚刚将附近的驻军掉给了他,他手中有十二万的军队,就算站在那里让金军杀,也能支撑十几天吧?废物。妄朕如此信任他。”

    其实经过战后统计,种师道麾下有战力的士兵大约在六万人左右,不过种师道所说的战力指的是可以继续北上的战力,只不过这句话被李邦彦并没有跟钦宗讲。

    钦宗呼呼的喘了几口气,平复了下心情道:“既然他种师道无力带兵,传旨,撤掉种师道,由宗泽接管帅印,继续北上,三个月内解救不了太原,他也可以告老还乡了。”

    李邦彦脸色一整道:“皇上,不可临阵换帅啊。”钦宗听后心里不爽,没想到一直很听话的李邦彦会反驳自己,不过李邦彦接下来的话也是让钦宗陷入了沉思。

    只听李邦彦说道:“皇上,临阵换帅,自古便是兵家大忌。臣虽然不通晓军事,但是也知道如此做的后果。即使皇上让宗泽出任主帅,但是宗泽等将军毕竟是之前跟随种将军的。难免心中会不服,这样不利于带兵,而且心中有不满,日积月累,有朝一日,可能会……”

    李邦彦说到这里也不再吱声,他相信钦宗会明白的。果真当钦宗沉思了一会后,问道:“那你说朕该怎么做?难道就这样放过他吗?他如此拥兵自重,朕一样不放心。”

    李邦彦眼中精光一闪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既然如此,皇上何不派遣一名皇亲前去督军?这样军队中既有皇上的人,也不用撤换种师道,既显示了皇恩浩荡又不失监督的作用,让种师道实时感念皇上的恩典?”

    钦宗一喜道:“你这不失为是个好办法,可是派谁去呢?监军职责重大,派去的人如果不懂军事会耽误大事。而派能干之人,又怕不好控制啊。”

    李邦彦呵呵一笑道:“皇上忘记康王了吗?康王之前便去金营为人质,一众大臣都知道,而且康王素有几分谋略。最重要的是康王重情,只要他的家眷在朝廷手里,就不怕他不好控制。”

    钦宗犹豫了一下道:“但是九弟之前是支持抗金的,这样一来,不是给了他结交大臣的机会吗?相比于这些大臣更加的危险,毕竟他也是赵氏子弟。”

    李邦彦胸有成竹的道:“皇上无需担心,近来臣也稍稍了解到了王爷的近况。自打从金营回来后,王爷甚少出门,即使有大臣来拜访,都一一回绝,每日只知道陪伴着自己的王妃在府中听歌取乐,完全一世外闲人。”

    钦宗点了点头:“朕也有所闻,既然他重情,那就择日寻个借口,请康王妃进宫吧。就依爱卿之言吧,派九弟前往督军。从禁军中抽调两万人随九弟一同前往吧,禁军的战力远超地方,如此强军下,如若依然停滞不前,朕必治种师道之罪。”

    此时,还在往京城赶路的赵构显然不知道这一切。赵构也算走运,赶上了渡河的最后一条船。近日宋金交战,渡河的船只本就不多,能让赵构赶上一艘也属不易。

    赵构见天色已晚,便就近找了一间农家休息,毕竟这里离京城也就不到半日路程。即使加紧赶过去了,城门已关,虽然以王爷的尊贵,守城将领自不敢阻拦,但是钦宗必会知道自己擅自离京,那倒不如早上再赶回京师。

    赵构休息的农家所有者是一对老人,老人也还算热情,由于村庄地理位置偏僻,倒是躲过了金军的劫掠,还有些余粮。但是连年战乱,即使没有受人劫掠,那繁重的赋税也导致了余粮不过是一些粗粮罢了。

    赵构也是饿的急了,不顾粗粮难以下咽,吃的飞快。同时也和老人攀谈了起来。老人也是见赵构彬彬有礼,平易近人,也就和赵构聊了起来。

    赵构通过聊天得知,大宋连年交战,老人有三个儿子,金军第一次南下,大儿子牺牲在了太原;二儿子则是死于开封保卫战。目前仅仅余下小儿子还在宋军中效力,不过恐怕也是凶多吉少。有消息说之前集结的人已经陆续开拔前往北方,汇合种师道的军队攻打威胜。

    赵构也是颇为同情,但是也是无奈,现在金国军事正是鼎盛时期,宋军只能被动防守。要根本解决金人还需要一些时日,即使他赵构是穿越过来的熟知历史也是无可奈何,唯有等待着上位后,为所有家中独子的百姓留下一缕香火。

    赵构心中感慨的同时,下意识的说道:“老人家,在下家中有些微的人脉,您儿子叫什么?我可以帮老人家打听一下情况。”老人家感激的道:“多谢公子,我家小三大名叫杨再兴。”

    刚听到“杨再兴”的名字赵构还没注意,随口应道:“好,我就帮老人家去打听一下,杨再兴……”说到这里赵构才反应过来。心里一惊道:“我去,不会这么巧合吧?会不会是名字巧合啊。不管了,回头有机会先打听看看,有机会定要招揽过来。”

    一夜无话,清晨,赵构趁着这家人没有起床之际,离开了。同时将身上的碎银子留给了这家人,虽然在乱世中,这些钱做不了什么事,但是好歹可以换回几顿温饱。并且也算是施恩了吧,如果真的是历史上的杨再兴,赵构可就赚了。

    趁着微微亮的天色,赵构向京城疾驰而去。不到两个时辰,赵构的马在全速疾驰下,刚好赶到京城开封,此时京城的大门刚刚打开。

    由于金军已经退回了黄河以北,开封也恢复了往常的秩序,只是盘查的稍微严一些而已。赵构在出示了皇宫腰牌(自然是王超进入暗卫后帮赵构搞来的)后,顺利的便进入了城中。也幸亏赵构赶回的及时,要不就耽误大事了。

    就当赵构返回府邸,用完早饭后不久,便等来了皇上的旨意。命他火速进宫面圣。

    赵构也是奇怪,这时候自己这个皇兄找自己什么事?前方战事已经停歇,不会这位老兄又想和谈,把自己送去当人质吧?

    想归想,身在这个年代,皇帝的命令高于一切。赵构匆匆的换了朝服便跟随着传旨的太监向皇宫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