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朝第一猛人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九章 愿嫁汉家郎

第二百四十九章 愿嫁汉家郎

    吴虎平解救百姓的时候,陈国齐也没有闲着,他正在指挥士兵扎营。【】

    所谓送佛送到西,救人救到底。杀散叛军容易,搭救百姓可不简单。如果受伤百姓得不到医治,伤口感染,死得惨不堪言,倒不如被叛军一刀杀了来得痛快。所以朱由诚决定在这里呆上一天,医治完受伤百姓再走。

    锦衣卫驻守一定要搭建营帐,这是铁律。陈国齐晚了几步,没抢到拯救百姓的任务,搭建营帐的任务自然落到他的头上。

    喻嘉言已经准备好了手术刀——当然,他并不准备解剖那些可怜的百姓,而是运用从建奴身体上学来的知识,治疗百姓。即使抓到罪当处死的叛军,他也不会解剖。朱由诚把平定夷人叛乱定性为内部矛盾,既然是内部矛盾,那当然不能太残忍。不过至于夷人叛军的尸体怎么处理,朱由诚就不管了。

    还有两三个营帐从里到外,全是女性医护人员,这是客青青提出来的。叛军肆虐,青壮属于战略资源,不是被杀,就是被掳走,最惨的是老弱妇孺,他们受创最深。客青青设立女帐,准备给受伤的妇女治疗。

    营帐刚搭好,吴虎平就回来交令了。

    四个五花大绑的叛军被推进帅帐。

    朱由诚瞥了这几人一眼,问道:“你们是哪个部分的?为什么到这个村镇打劫?”

    几个人同时开口,不过叽哩咕噜,说的全是夷人的方言土语。

    “吴虎平,有什么好办法?”朱由诚有些头痛,如果没有抓到敌军还好,可是抓到敌军却不能审问。实在有些让人不爽。

    “大人,我们有翻译。”吴虎平小心翼翼地说道,“村镇的居民感激锦衣卫的救命之恩,愿意加入锦衣卫。咱们的翻译多得是。”

    朱由诚看了他一眼,笑道:“是不是在村镇里发现了当兵的好苗子?行,凡是大明之人。无论种族,皆能加入锦衣卫。不过,咱们现在和夷人打仗,你就不怕这些夷人同情叛军,暗中与他们勾勾|搭搭?”

    “大人,防人之心不可无,属下自然会注意他们的。不过,我觉得也不能凉了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其实,夷人部落里也不是人人都心向叛军。有些夷人还是认同大明的,他们以说汉话、写汉文为荣,夷人的姑娘中还流传一支这样的山歌,叫做《愿嫁汉家郎》,太说明问题了。”

    说着吴虎平就唱了起来:“弯弯的藤麻哟,爬呀爬在大树上呀;活泼的鱼儿游呀,游呀游在清水塘;美丽的山茶花哟,开呀开在高山上呀;白玉的姑娘愿呀。愿呀愿嫁汉家郎。”

    这支歌明显是吴虎平新学的,唱得有些结结巴巴。不过听得出来这支歌曲曲调悠扬,歌词质朴,并非新创,应该流传很久了。

    朱由诚心中一动,大明的民族政策包容并蓄,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事实证明。这种政策是非常成功的。许多少数民族都在逐渐汉化,慢慢地接受先进的生活方式,从深山老林搬出来,享受大明的繁荣与富足。而后世的少数民族政策,又是高考加分。又是允许二胎,各种优惠,让汉人完全抬不起头来,纷纷找各种借口修改民族成分,甚至生造出并不存在的少数民族,比如四川有个县集体加入夜郎族,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而这种民族政策似乎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反而增加了民族隔阂,加速了民族分裂。有人评论后世,叫做五毒(独)倶全。

    不过,他觉得渐进式的汉化太慢,打算把如今的政策改一下,加速夷人的汉化。自从万历十七年以来,夷人越来越过分了,先有杨应龙的播州之乱,后有奢崇明的永宁之乱,现在又多了安邦彦的水西之乱。看来,不修理修理夷人,他真把大明的宽容当作无能。

    想到这里,朱由诚点点头,同意了吴虎平的建议。

    吴虎平走出帅帐,不一会儿带进四五十个夷族小伙子。

    小伙子们一进帅帐,便全部跪在地上,感谢朱由诚收留他们。

    朱由诚笑道:“不是收留,锦衣卫从不收留无能之辈。你们暂时加入锦衣卫,比照新兵标准发放军饷。等贵州之乱平息,我会进行考核,体智兼备的人,锦衣卫欢迎你。如果考核没有通过,我也会把你们推荐给贵州总兵,同样也能为保卫大明作出贡献。”

    夷人们站起身来,有意无意地展示了一下身上的肌rou。

    朱由诚也站起身来,似是无意地抓起旁边的一支铁枪,双手一较力,铁枪竟然弯成了一个圆环。然后,他又一用力,轻轻松松又把铁枪扳直了。

    夷人们惊呆了,想不到这位文文静静的相公居然有这么大的力气。

    朱由诚笑道:“你们这么热诚,前来投军,本官不能没有表示。来人哪,拿五十套汉服过来,给这些夷人换上。”

    给夷人换衣服,这是朱由诚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这次轻装上阵,哪里带得了那么多衣服。但侍卫久在朱由诚身边,马上会意,去各个锦衣卫士兵那里收购汉服。一柱香的功夫,汉服已经备齐。

    夷人一愣,用询问的眼神看着吴虎平。吴虎平略一思索,便已然明白了朱由诚的意思。

    这是投名状啊。所谓的投名状是加入一个集团前,为表示忠心而做的事情。土匪的投名状是杀人,叛军的投名状是杀官,朱由诚收的投名状是穿汉服,这倒符合朱大人状元郎的身份,文雅而又可以考验人心。换上汉服,自然可以得到朱大人的信任,而不换汉服,虽然不致有性命之忧,但加入锦衣卫是断然不可能的事情。

    吴虎平没有回应夷人的疑问,这是投名状,不是智力游戏。聪明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表示心向大明。这个决心,得自己下。

    夷人小伙子们想了一会,突然就在帅帐里脱下夷人衣服,换上汉服。朱由诚这个脱衣百户果然自带脑残光环,瞧他把这些夷人小伙子祸害成什么样子了。好在朱由诚赏赐的衣服是外衣,夷人小伙子无须脱得太多。否则帅帐里的人就该长针眼了。朱由诚一挥手,侍卫们把夷人的服饰收走。这伙夷人从此以后,只能穿汉服了。

    果然是人靠衣服马靠鞍,宽袍大袖的汉服一换上,夷人小伙子马上精神百倍,颜值爆增。其实这些小伙子早就对汉服跃跃欲试了,可惜族内的长者不让,说什么衣服是祖宗留下来的,绝对不可以抛弃。现在大人有令。这个借口杠杠的。他们刚才的犹豫,只不过考虑在哪里换衣服。不过他们想到,自己新加入锦衣卫,营帐肯定没有分配。能换衣服的地方,除了帅帐,再没有别的地方。

    朱由诚注意观察夷人小伙子的表情,见他们脸上并无一丝不悦之色,反而像小孩子得到了心爱的玩具似的。心中大喜,知道这群夷人必定是受汉家文化影响甚深。属于“愿嫁汉家郎”的那拨。

    朱由诚心中再无疑虑,问道:“你们有谁愿意帮本官翻译这几个叛逆的话呢?”

    夷人小伙子争先恐后地争夺这个任务。朱由态除了暗叹安邦彦不得民心之外,也有一个幸福的烦恼,就是该选谁呢。

    朱由诚随便选了一个看起来比较顺眼的小伙子,让他翻译。

    叛军俘虏正庆幸被朱由诚遗忘,冷不防朱由诚重新问道:“你们是哪个部分的?为什么到这个村镇打劫?”

    一个俘虏傲然答了一句。那个小伙子立刻翻译道:“我们是夷人勇士,怎么可能招供呢。”

    朱由诚冷冷地指着那个俘虏说道:“砍了!”

    吴虎平立刻抽刀上前,一刀就把俘虏的人头给枭了下来。

    夷人小伙子和俘虏们都惊呆了,才审问了几句,就砍人。眼前这位大人还真是杀星下凡,太恐怖了。

    夷人俘虏心中大叫又被汉人骗了,谁说汉人宽宏大量到像傻冒一样?他们可是听了不少评书,特别是《诸葛亮七擒孟获》一段,更是烂熟于心。通过评书,他们得知汉人最喜欢收买人心,为了收伏孟获那个蛮子,居然七擒七纵。可是面前的那位大人,你怎么不按牌理出牌呢?别说七擒七纵,哪怕一擒一纵也好呀。再说,被抓到了,立刻招供,你信吗?我们全力配合,演上一出坚贞不屈的好戏,你得到情报,我得到招供的借口,这多好。可你倒好,刚一开锣,你就把演员给宰了,这还怎么往下演嘛。

    朱由诚没有理他们想些什么,又问道:“你们是哪个部分的?为什么到这个村镇打劫?”

    俘虏的苦胆都快吓破了,一般来说,轻视别人性命的人,往往非常重视自己的性命。俘虏们争着抢着把自己知道的情报倒出来,弄得那个小伙子都快有点忙不过来了。

    原来,安邦彦听说朱由诚来援,分出一支两万人的队伍阻击,由他的亲信安效良率领,而这些俘虏属于前锋部队,两者之间相隔二十里。

    安邦彦把自己打扮成夷人的救世主,当然不会公然允许洗劫、屠杀夷人村镇。不过贵州久经动荡,汉人不是逃亡,便是躲进城里。为了提振叛军士气,安邦彦默许军队洗劫夷人村镇。为了保密,对于夷人村镇,他们的政策是先洗劫,后屠杀,杀完村里所有活着的东西。这帮先锋一路杀过来,今天刚好碰到这个村镇,又动起了坏脑筋,没想到踢到了铁板。

    夷人小伙子翻译到这里,泪流满面,跪下来恳求朱大人将剩下的三个抢劫犯交给他们,他们要报仇。(未完待续。。)

    ps:(……拖到零点后更新,实在是不好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