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辽东王在线阅读 - 第一百 十日谈(一)

第一百 十日谈(一)

    天启元年,三月二十二日。

    未时。

    经过早晨血战的明军,现在已回到在后金大营西面两里的辎重营内,收治伤员、整理器械、总计军功。当然,这场大战,军功是没人争的。因为,斩首近四千级,功劳多得数不清,快活得人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大钱有了,小钱就毛毛雨了。

    辎重营的壁垒,遵从戚继光蓟镇车营的度量,一营一百二十八辆,呈正方形的话,平均每面三十二辆。车侧面板展开,长一丈五尺,故每面车的总长48丈;加上两丈宽的门,每面总长50丈。由此,这个车营的内面积为2500平方丈,可以适中地排布五千步兵,即每步兵占地两平方步。如果是骑兵,因为一骑兵占地一平方丈(1平方丈=4平方步)为适中,故可以排布两千五百名骑兵。但是,cao车护车的主力是步兵,每辆车二十来名步兵是少不了的;所以,2500平方丈的车营里,实际只能排布三千步兵、一千骑兵【(5000步兵-3000步兵)/2=1000骑兵】。

    因为以上原因,车营要想‘装下’一万兵马,必须扩大面积。怎么扩大?有一个简单的办法:

    加拒马,在每辆车与车之间加放一个拒马。拒马如果长五尺,就是总面积4356平方丈,可以适中地排布8712名步兵,或是三千步兵、两千八百五十二名骑兵。如果拒马长一丈,就是总面积6724平方丈,可以适中排布13448名步兵,或是三千步兵、五千二百二十四名骑兵。(1)

    马佳这次出兵,上阵的总计万余人,包括:贺世贤一千骑,鲍承先三千骑,石砫、酉阳共三千五百步兵,马佳营一千二百步骑,戚金一千五百步兵。虽然大战下来,损失八九百人,但仍接近一万步骑。

    所以,参将张纲率领的车营就加放一丈长的拒马,勉强把这一万多兵马‘装下’。自然,骑兵就要苦点,和马挤一挤了。

    说道车营的编排,还扯到宋明军事的一大痼疾,以文抑武,外行指导内行,皇帝的狗压迫华夏军魂。宋朝好歹还承袭唐、五代的一点气运,总有狄青、岳飞这样的武将兵家出头。明朝就见鬼了,儒家文人搔首弄姿,横行朝野。

    例子?有!就是戚继光编车营。堂堂的二十年战将,功勋赫赫,经验充足,并得到首辅张居正的支持,竟然还要听一帮狗屁文人指手画脚,岂有此理!

    戚继光编车营,其实有他自己的盘算,多少车、多少兵力,都有自己的成熟想法。但是,军饷等都握在兵部、户部等文人手里,被压得无可奈何。事情如下:

    《车、步、骑营阵解·车营解》:【侍郎汪会题以上十座为额】,每座战车一百二十八辆

    。

    《练兵实纪·卷一练伍法第一·车兵》:其编派行伍,若足一车之用,须用四大队,每队十二名,共四十八名。今因额定每营军不过三千,除杂流外,正得二千七百之数。【车人两为所局,势莫由我】,姑以二十四名为一车,分奇正二队。

    注意看打【】的位置,戚继光的无奈已经清晰而委婉地表达了。还有一事: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三百四十九·議車營增鹿角

    先時邊兵不以紀律、營陣未有畫一、乃建偏廂鹿角戰車、每營以十六車為一司、四司六十四車為一部、兩部為一營、若添殺手。似尚擠雜。行多稀密擁斷。盖其勢也。且推車與火器之兵。巳將地步佔盡。今議欲于每車兩合之間加鹿角拒馬一架。止則架之兩空行則聯之車箱。不惟輕便可移。且使稀密得宜。前後不致擁斷。高下轉折。皆不相碍。而人行其中。如在夾墻內。更無隙可乘。此下專為殺手進戰退守之所。是增車不用增兵。即增拒馬之空。而容兵出戰。其勢尤便矣。若車馬合cao。計振武一營之車。內得空地。僅足容馬一千。陣法太疏易乘太密易擾。欲馬兵六千,俱在一營。須二百輛以外。分列為四面。而空其中。乃可相容耳。如兩車之間無鹿角。僅足容步兵。而馬兵以二部布之於車後。不惟擠密不可轉行。奇正俱難設施。而兵且身攖甲冑。俯出車底為難盖馬兵本以獨cao為分數。而附之車。則車中不復設戰兵。即以馬兵充之矣。然車制徧廂。陰陽合德三車一局。巳屬難同。今每四車為一局。而使之陰陽相合。分數得清。行止得勢。而一哨之車。即可容一哨之馬。非用鹿角而不能兩宜也。

    加拒马这种小事还要上报,戚总理干得爽不?

    (1)戚继光《练兵实纪·卷一练伍法第一·车兵》:但骑兵人数,无拘多寡,有大营小营,可以从权。此以车为定额,每营一百二十八乘,方足外围。庶马步入营,不疏不密。

    《车、步、骑营阵解·车营解》:。。。。。。长一丈五尺,两头各有一门,启闭出入。。。。。。

    注:

    以上就是我‘浪迹勾栏’,信手从戚继光文集里拈出的数据,凡是上过中学的,学过数理化的,一看就知道谁专业,谁不专业,连大学都不用上。哼,我在网上发文,龙空等地,总被一群宵小喷,很是不爽。但是,我不跟他们斗嘴,没意思。我写出书来,通过网络给所有人看,谁专业?

    我就是兵家代言人,怎么,他们这些宵小不服,有本事自己写啊。我就是瞧不起中国史学界,尤其是军事史,狗屎。为什么?不是抄书玩文字就是考证地图。有几个能如我一样清晰地把兵书战策里的庙算、筹算总结出来?很难吗?戚继光他们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拿计算器一算的事。

    我写古代中国步骑对抗模型三篇,还有人问我数据哪来的?没看到都是引用的戚继光、李靖等人的兵书吗?我浪迹勾栏只是动了手指打计算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