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守锦州是在放明朝的血一说,证明袁黑毛粉费拉不堪
战争不仅是策略谋划,更要有战斗力和决死的意志力做基础,任何所谓战略战术,只要临阵顶不住、打不赢,都是花拳绣腿。 1、所以,袁黑、毛粉等所谓的“死守锦州是在放明朝的血”一说,只是在证明他们费拉不堪。 从后金到清,皇太极为了阻止明军堡垒推进,最后是抱病上阵,流着鼻血硬撑,带着八旗全军,死磕洪承畴等的大军,最后胜利了,也病死了。 要是按照袁黑毛粉的逻辑,明军在锦州,也是放了清酋皇太极的血,八旗的血。 2、后金扩张时间轴: (1)夺取明朝开原,然后灭开原北的女真叶赫部,消灭了明朝一个盟军,彻底打通到后金盟友科尔沁的道路。 (2)打铁岭,遇到内喀尔喀sao扰,努尔哈赤一改以前的容忍,命令子侄部下进攻,俘虏喀尔喀酋长宰赛等人,扣为人质,使喀尔喀的倾向只能处于摇摆中,打击了察哈尔林丹汗的威信。 (3)努尔哈赤夺取辽阳后,本来是要在那定都,但是考虑到征服蒙古诸部,后来又改到沈阳。从此,不断加强对蒙古诸部的打击拉拢、打击林丹汗,就是后金到清的重要国策,是扩张兵力的重点。(当时汉民不愿当兵,二十出一也不愿,努尔哈赤气得大骂) (4)努尔哈赤击溃王化贞后,曾经后妃和家眷都入住广宁城,就是同辽阳并列的辽东都司城,结果,在蒙古各部散兵的sao扰下,没有下定决心迁都,还是回沈阳。 (5)祖大寿守锦州时,虽然清军入关多次,但祖大寿仍然能招募到蒙古兵,作为强劲的弓箭手。皇太极等人攻打时,就评价:明军善射的,都在这里。消灭他们,就是去掉明军的前锋 3、从后金到清的扩张过程看,就是一步步控制蒙古草原的过程,是一步步增加骑兵力量,扩大机动性的过程。所以,任何战略战术制定的出发点,都躲不过这一动态的战略态势。 这种战略态势,就决定了明朝没有花招可用,什么新战略战术,不过是袁黑毛粉不敢硬顶的托词。它们的寄托,也不过是等后金和清分裂,或是饥荒饿死。(笑话,后金在长白山的苏子河等有限的谷地都活下来了,到了辽沈平原,还真能饿死?) (1)不保持对后金和清的进攻态势,完全退守山海关,就是将蒙古诸部全抛到明朝的前面,放任后金和清一步步控制他们。那么,后金和清就可以每年秋后入关,从山海关到山西的大同、宁武,好几千里,都是后金和清破关的可选地。 这一点,在崇祯中后期,已经部分实现,只不过由于宁远等地仍在,清军入关还没到一年一次甚至几次的烈度。
(2)因此,纸上谈兵的战略战术家袁黑、毛粉们,所谓的节省锦州、宁远堡垒费用、军队费用,在山海关内练野战兵团,纯属空谈。从山海关到山西,几千里的防线都要加强,大同等地需要加强的堡垒何止两三个锦州、宁远? (3)明朝在丢失辽阳沈阳后,隔断不了蒙古与女真的联系,则明与后金和清战略态势已经是此消彼长、不死不休,没有双赢。放任后金,就是新的辽国、金国。任何花招,都代替不了正面进攻的威力。 4、真要退守山海关,明朝就必须迁都,第一,国都经受不起年年、月月被sao扰的折腾,瓦剌打的土木堡之战,就差点让明朝变北宋结局。第二,明朝的南北运输线,承担不起京城官僚、皇宫、驻防大军的后勤供应,光是运输费就吓死人。 然而,袁黑毛粉这群费拉,还跳着脚赞颂毛文龙躲在皮岛上的游击战,以为必胜之法。其实,毛文龙没有练兵能力,也不敢临阵作战,还不如袁崇焕敢上阵。其次,近代的游击战只是一个被吹大的神话,不过是保持最低生存,如不能正面作战、运动战、夺取城池土地,最终也是灭亡,世界各地的游击队都是如此。某国特殊的胜利,其实靠外力影响。